close

★ 古典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海濱城市 - 芬蘭赫爾辛基 (Helsinki)

  

  

★ 波羅的海的女兒

赫爾辛基 (Helsinki),位於北歐最深處的港口,湛藍逼人的芬蘭灣就在山腳下,海水一波波地拍擊,如夢似幻的景色,使得赫爾辛基享有「波羅的海的女兒」的美稱。

 

★ 風光如畫的臨海城市 - 赫爾辛基

踏上赫爾辛基,會明顯感受到與一般人想像中的首都有段差距,整個赫爾辛基人口只有60萬,市區則綠地如茵,湖泊星羅棋布,自然風光與都市建設巧妙結合;傳統建築又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時時散發著北歐式的簡單優雅。

綠色窄體電車緩緩行駛於石板路上,是屬於赫爾辛基的復古美景,這個電車系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電氣化網路之一,也是在赫爾辛基旅行最常使用的大眾交通工具。 

赫爾辛基整座城市規模並不大,主要景點靠徒步就可以逛得完,不過若是想要更深入認識赫爾辛基魅力的話,不妨善用路面電車或巴士擴大探訪範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芬蘭感受赫爾辛基Helsinki的建築之美

(一)赫爾辛基中央車站周邊景點:赫爾辛基主教座堂 (又稱大教堂或白教堂)  (Helsinki Cathedral) →參議院廣場 (Senaatintori) →愛斯普拉納地公園 (Esplanadin pristine)

■ 守護古老城市的建築 - 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 (central station)

中央火車站是新藝術後期建築師伊利爾·薩利寧於1910年完成的創作,淡紅色花崗岩建築矗立在車水馬龍的市區,圓拱門邊緣還有綠色的波浪,兩邊各有一對抱著燈球的巨大男子雕像,像是門神般守護著中央車站、守護著這個城市,流露出古老俄羅斯的神秘色彩。  

  

 

赫爾辛基被瑞典統治六百多年,俄國統治了一百多年,深受俄羅斯和瑞典影響的歷史建築物與現代感的現代建築巧妙融合,進而發展出許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的前衛北歐建築。 

 

■ 靠近雲端的教堂 - 赫爾辛基主教座堂 (Helsinki Cathedral,又稱大教堂或白教堂)。

走在赫爾辛基街頭,不時可以感受到俄羅斯風情,聳立在議會廣場上的主座教堂,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地標建築,芬蘭稱為 “Tuomiokirkko”。白色大教堂為洋蔥頂的俄式東正教教堂,是留俄的德國建築師恩格爾 (Engel) 於1852年所設計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影響了芬蘭往後一百年的建築風格。 

 

赫爾辛基大教堂建築模仿了俄羅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 - 聖以撒大教堂(St Isaac's Cathedral 1818-1858,該教堂工程歷時40年)。 

 

赫爾辛基宏偉壯觀的主教座堂與參議院廣場中央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 雕像遙遙相對,象徵帝俄時期的榮耀。教堂完工的當時,因為還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下,因此在芬蘭獨立前稱為「聖尼古拉教堂」。 

 

廣場上的亞歷山大二世雕像,背後即是赫爾辛基大教堂。亞歷山大二世成為芬蘭大公爵共26年,據說他統治芬蘭期間勤政愛民、給予芬蘭高度自治權,對芬蘭的發展與興盛有莫大影響。

 

雕像基座下方,四面分別雕刻著工、農、科技與法律四神雕像。出自芬蘭雕塑家 (Walter Runeberg) 之手,他的另一著名雕像在埃斯普拉納地公園內,即芬蘭民族詩人魯內貝里的雕像。

  

赫爾辛基座堂高高在上的青銅綠色大圓頂、白色雕牆希臘科林斯式高柱,是赫爾辛基市區最醒目的一座建築。

教堂除了大圓頂之外,周圍還有四個小圓頂和一模一樣的側翼,設計對稱,屋頂廊柱間還豎立著十二位耶穌使徒雕像,彷彿接近雲端般飄逸。 

 

主座教堂的青銅綠大穹頂雄峙於地面高達八十多米,在芬蘭灣上一眼便能望見。由於大教堂以白色為主,所以在昔日,回程的船員每當看到教堂,就代表離赫爾辛基越來越近。

坐在教堂外的階梯上,可以將赫爾辛基市區和海港之美盡收眼底。每年夏季這裡會坐滿了享受暖陽的人們,也成了赫爾辛基人們休閒聚會的所在。 

 

新古典樣式的教堂內部,裝飾以素雅白色為主,搭配水晶吊燈,簡約而華美。教堂經常用於禮拜和婚禮等特殊活動,每年有超過35萬人參觀教堂,堪稱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地標。  

 

  

大教堂正中間有一幅祭壇畫,描繪了耶穌復活前的埋葬情況。祭壇畫兩側有著天使雕像。這幅畫是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的禮物,由俄國宮廷畫家蒂梅翁·卡爾·馮·內夫 (Timeon Karl von Neff,1805–1876 年)繪製。

 

沒有巴洛克風格教堂般的華麗裝潢,內部裝潢十分樸實,挑高的圓頂棚和白牆呈現了清爽俐落的風格。 

設計者恩格爾的後繼艾倫斯特·羅爾曼於1963年重新打造了這座管風琴,夏季會舉行免費演奏會。 

 

■ 參議院廣場 (Senaatintori)

宏偉的大教堂俯瞰整個參議院廣場 - 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群,彰顯出一種雄偉壯麗的氣勢。廣場東面政府宮目前是總理辦公室,西面的赫爾辛基大學和國立圖書館是研究重鎮,散發著一股穩重而古典的氛圍,這裡同時也是赫爾辛基歷史最古老的一個區域。

  

盤踞高地的白教堂,可以俯瞰市區和海港。 

 

  

 

■ 建於1640年的芬蘭國家圖書館(芬蘭語Kansalliskirjasto,瑞典語:Nationalbiblioteket) 

 

■ 赫爾辛基的代表性市民公園 - 愛斯普拉納地公園 (Esplanadin pristine) 

從中央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可達,公園和這個城市一樣有著兩百年的歷史,是赫爾辛基市中心的一條人行大道和綠化地帶。 

 

★ 公園中心矗立著芬蘭民族詩人魯內貝里 (J.L.Runeberg) 的雕像,芬蘭國歌《我們的國家》有一段歌詞就是由他所創作;芬蘭將每年的2月5日定為「魯內貝里日」,還出版以他頭像為標誌的紙幣、郵票等紀念品,以紀念他對芬蘭文學創作、國家意象的構建與芬蘭民族主義的貢獻。 

 

雕像下方的女神手持的石碑,就是《我們的國家》詩篇紀念碑,歌詞為瑞典語。 

 

☆ 芬蘭國歌《我們的國家》(Maamme) 歌詞來自魯內貝里的史詩作品《軍旗手斯托爾傳奇》。故事背景為1808〜1809年瑞典與俄國之間的芬蘭戰爭 (Suomen sota),但重點並不是瑞典軍隊對抗俄國的英勇事蹟,而是以芬蘭「本土」的視角,雖然使用著瑞典語,但闡述著芬蘭士兵保衛家園的故事,充滿了民族與愛國主義與反革命氣息。

 

埃斯普拉納地公園週邊有書店、咖啡店、餐廳和露天舞台,面積約為1.75公頃,是赫爾辛基最受歡迎的漫步大道。平日,這裡是行人往來穿梭的交通大道;假日,芬蘭人喜歡在公園長椅子上曬太陽、聊天,寫意地享受人生。  

 

 

 

公園最大特色是歐陸風格的綠色長廊,直線排列的綠樹成蔭、點綴著水池和小花圃。每年五月初至八月底,園內會舉辦全芬蘭最長的音樂節,約有200名藝術家和音樂團體以公園為舞台進行表演,熱鬧無比。  

 

古納爾·芬尼 (Gunnar Finne) 製作的雕像,以童話作家薩克里斯·托佩柳斯 (Zachariah Topelius) 書中的兩位女性形象分別代表「事實」與「虛構」(著作名稱)。Topelius 是一位母語為瑞典語的芬蘭作家、歷史學家。 他留下了許多詩歌、散文和兒童故事作品,曾被授予赫爾辛基亞歷山大大學史學教授。

 

 

公園的綠蔭大道上有一間絕美浪漫的玻璃屋餐廳「Kappeli」,是自1867年開業以來的百年老店,結合了餐廳、酒吧和咖啡店的複合據點。此處長久以來一直是芬蘭詩人、作家和藝術家的聚會場所。  

 

餐廳以落地的透明玻璃和復古綠鋼架組成的,在白雪半遮半掩的覆蓋下格外好看。聽說每天都有提供喝到飽的鮮美湯品 (約16歐元)。北歐之行有三次以赫爾辛基轉接點,時間過於倉促,完全沒有機會品嚐。

 

回程拍了赫爾辛基詩人埃諾·雷諾雕像 (Eino Leino,1878-1926) ,他是芬蘭詩歌的先鋒者之一。 

 

公園內的殘雪有相當的厚度,腳底踩踏積雪會發出嚓嚓聲。冰凍的水池旁有座美人魚及嬰兒嬉戲鯉魚栩栩如生的雕像,分外可愛,這裡應該是夏季兒童戲水的地方。 

赫爾辛基是一座花園城市,融都市建築與自然風光於一體。無論夏天還是冬季,在大海的襯托下始終給人一種美麗潔淨的感覺,即使冬季冰雪降臨,也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歐之旅因為不斷地趕行程,待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時間,前後凑起來不到一天,赫爾辛基市區的景點還算密集,為了節省開銷,我們幾乎都是步履漫行,將城市的重要景點分成三次,徒步走了一圈⋯⋯(較遠的芬蘭堡與西流士公園因需要搭船往返,就只能割捨放棄了)。

(二)赫爾辛基中央車站後門的周邊景點: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 (Kiasma) → 自然歷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Helsinki) → 聖殿廣場教堂 (Temppeliaukion kirkko 岩石教堂﹚→ 康比禮拜堂 (Kampin Kappli,靜默教堂) → 阿莫斯·雷克斯美術館 (Amos Rex Art Museum)

踏上赫爾辛基街道之後,會發現這裡與一般印象中的「歐洲城市風景」有極大的差異,南歐常見的白牆、磚瓦建築或是德國尖塔造型的風格在這裡幾乎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俄國帝政時代遺留下來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巧妙地與瑞典治理時水準極高的近代建築,融合成一片獨特的城市風貌。

■ 奇亞斯瑪當代藝術美術館 (Kiasma)

這座當代藝術美術館是赫爾辛基街頭難以忽視的ㄧ棟建築,貨櫃般長方體的帷幕外牆,由玻璃與漆成碧綠色的鋁合金組成,無論陽光從哪個方向照耀,都會顯得晶亮如鏡。 

   

■ 從軍事領袖到總統的曼納海姆雕像 Mannerheim Statue

美術館旁威風凜凜的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 (1867-1951) 身著戎裝騎馬迎戰的雕像,建立於1960年。他是芬蘭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英雄。芬蘭1917年獨立後,他參與了每一場戰爭,擔任三軍總司令,領導芬蘭從戰爭走向和平。後來也是芬蘭的第六任總統。騎馬雕像是赫爾辛基市中心明顯的地標。至今,ㄧ般芬蘭人仍肯定曼納海姆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芬蘭之父」。 

 

在曼納海姆之前,從來沒有軍人擔任芬蘭總統的先例,在他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年輕時在沙皇軍中服役超過30年,直到1917年芬蘭贏得獨立才退役。二次大戰期間他擔任芬蘭三軍總司令與納粹德國軍事同盟,和蘇聯打了長達三年的戰爭。

1944年秋季,芬蘭與蘇聯終於達成停火協議,免受佔領,也與德國切割關係,將德軍驅逐出去。

   

 

來到芬蘭赫爾辛基的時間太早,又適逢週日,幾乎所有機構都在休息,整個大街上人煙稀少。 

■ 自然歷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Helsinki)

我們到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時大門深鎖,外觀質樸無華的建築體看來古意盎然。大樓前有一隻大大的麋鹿雕像,二樓一隻小貓頭鷹,三樓的大熊向遊客招手,十分討喜。博物館隸屬於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個研究機構。展示許多生物標本,由宇宙初始到冰河時期,涵蓋各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骨骼結構。聽說是一間頗受大小朋友歡迎的博物館。進入參觀需要買門票 (大約14歐元)。 

  

★ 教堂像停在大石窟上的綠色飛碟

■ 聖殿廣場教堂 (Temppeliaukion kirkko) - 整座建築物隱身在堅硬巨岩當中,俗稱岩石教堂 (Rock Church) 。來到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岩石高地,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頂和鐘樓。外型彷彿是一個綠色飛碟 (UFO) 降落在一堆岩石上,若不是門口有個小十字架,很容易失之交臂。

我們造訪之時,已錯過了開放時間,大門緊閉。我跛著斷腿好不容易走到這裡,實在心有不甘,乾脆直接開門請問是否可以參觀,門口教士點頭同意,還歡迎我們入座欣賞。事後才知道入場費為8歐元,真是幸運!

   

建於岩石之內,空前絕後的構思設計

岩石教堂是Timo和Tuomo Suomalinen 蘇馬連寧兄弟1969年的創作,利用岩石本身作為教堂主體,把岩石鑿開,以放射狀的斜樑與岩壁相連,支撐穹頂,將自然光透過梁柱間的180片玻璃引入室內,同時又能看到窗外的藍天,新穎獨特的設計,創造出令人驚艷的空間氛圍。

教堂以「岩、木、光」自然元素為主題,崎嶇的岩石和瓦礫砌牆完美地融入內部裝潢,保留岩石原本粗糙的質感,營造出特殊的冷調空間。

   

教堂除了保留原始的岩壁,岩壁上還有一盞盞的投射燈,祭壇和座位的設計簡潔俐落,內部寬敞可容納750人。祭壇旁懸吊了一架百年管風琴,由3001根管子組成,像似嵌進岩壁般的融為一體。 在這裡做禮拜,彷彿是在一個原始山洞接受宗教文明的洗禮。

 

教堂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看點的,莫過於那由銅條盤繞而成的圓形頂棚,帶給人一種科幻電影的時尚感。岩壁和圓頂之前設計了一排寬度不一的天窗,聖壇在天光的照映下閃爍輝映,使人有著被大自然擁抱的祥和感受。 

埋藏在巨窟之中的教堂,大幅保留了原始的地理風貌,將建築與地形完美結合,然而這樣大膽的設計在過去卻曾經掀起地方論戰,甚至在施工期間遭到反對者塗鴉。不過在時間的證明下,這座教堂不僅受到地方廣大市民的喜愛,更被傳頌至今。(未來若有機會前來,別忘了結束教堂內漫遊後,可至教堂屋頂踩踩大石,在岩石間坐臥休憩,會是另一種神奇感受)。

岩石教堂多年來一直是赫爾辛基最熱門的景點, 2004年正式成為保護級建築。

   

■ 鬧中取靜的康皮禮拜堂 (Kampin Kappli,靜默教堂) -外圍使用木材整個包裹,佇立在市中心的納卡林廣場上(Narinkkatori Square),很像一艘巨大的諾亞方舟,是遊客必訪的景點之一。

這座簡潔圓弧棕黃色的木構建築,打破了傳統形式,和岩石教堂一樣,絕對無法料到它是一座宗教建築。無論外觀或內在都像極了一個高大橢圓木桶。它的造型對每個芬蘭人而言,都不會覺得陌生,因為它採用的是在芬蘭司空見慣的芬蘭浴木桶造型。

教堂以簡約的雲杉木板構築而成,柔軟的弧形線條,是創新的木建築之中的佼佼者。康皮禮拜堂設計在世界上屢獲殊榮,2010年便獲得芝加哥雅典娜國際建築獎。

 

 

教堂由建築師米高·蘇馬林所設計,他的理念是:任何人在這裡都可以靜默禱告,尋求自己自己的寧靜。人們稱呼它為靜寂的禮拜堂,正如同這個名稱。

內牆是切割排列的赤楊木,十數坪大的教堂內僅有6排長椅,祭壇以簡單小巧的十字架點綴,日光穿越穹頂上的環狀玻璃灑落,氳染ㄧ室柔和。進入禮拜堂,立刻能感受到踏入自然森林中的身心和諧、充滿溫暖、安全而靜謐的力量。

 

靜默教堂蛋形的空間內只有簡潔的聖壇,木椅和角落石頭造型的坐墊。天花板上柔和的光線流瀉而入,創造出一種舒適安定的氛圍。(教堂內部照片源自網路)。

   

靜默教堂是個普世教會,不論宗教、背景、理念,歡迎所有人進入,但唯一要求是必須安靜,尤其圓柱狀的空間會製造特殊音響效果,即便輕聲耳語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因此嚴格要求沉默,希望在芬蘭最繁忙的地區提供片刻平靜。 

 

教堂內部溫暖靜謐的空間,內心沒有雜念,也變得簡單多了。

這間僅能容納60人的小小教堂,每年吸引約30萬人造訪,CNN稱這座教堂為建築界的里程碑,因為它充分示範了「當代建築如何能夠令人迷戀並帶來啟發」。 

 

■ 藏在地底下的藝術秘境 -  AmosRex 阿莫斯·雷克斯美術館

 

 

阿莫斯·雷克斯美術館座落於市中心一幢名叫玻璃宮的建築內及其地下,為赫爾辛基帶來了地下藝術和月球景觀。 

 

這座美術館風格獨特,採用了不尋常的設計理念,將623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全部設置在廣場地底下。雕塑般高聳的天窗,營造出柔和起伏的地形 (幾個獨特傾斜的天窗,彷彿變成了超現實的月球景觀) ,在廣場上融入城市公園的意象,同時也將日光引入地下的展覽空間之中。

 

從博物館設計的角度來說,大型穹頂開天窗的結構,使得2200平方尺的室內可以沒有一根柱子,策展空間變得十分靈活。而外觀起伏的地面與天窗,意外成了人們休憩的場所與兒童遊戲的空間。  

  

  

赫爾辛基的建築風格迥異,每一處都讓人感到驚艷。

赫爾辛基,一個光聽就令人覺得寒冷的名字,卻是全球設計人皆嚮往的設計首都。因為氣候寒冷,以致於整個地區的設計呈現出簡約、低調、不做作、不極端的風格,這正好與芬蘭人對於設計的高度熱情形成強烈的對比,芬蘭人秉持著自己的個性與執著,在這片藍色調的設計海洋裡乘風破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赫爾辛基中央車站前門周邊景點:烏斯佩斯基大教堂﹙Uspenskin katedraali﹚→ 赫爾辛基集市廣場﹙Kauppator﹚→ 老農貿市場﹙Vanha Kauppahalli﹚→俄國女皇之石 (The Stone of the Czarina) → 赫爾辛基港口旁的冰泳桑拿→ 赫爾辛基姆明專賣店﹙Moomin Shop﹚→ 赫爾辛基中央車站 (Helsinki Central Station) → 赫爾辛基機場希爾頓酒店 (Hilton Helsinki Airport) → 赫爾辛基萬塔機場﹙Vantaa﹚。

■ 北歐規模最大的烏斯佩基斯教堂

烏斯佩基斯教堂屬於東正教的大教堂,可說是赫爾辛基最夢幻的一座建築,紅磚青瓦,每座尖塔皆冠著洋蔥狀的金色屋頂,鑲有熠熠生輝的十字架,瀰漫著濃濃的俄國風情。這座教堂落成於1868年,號稱是北歐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這座建築除了延續俄國拜占庭式風格,同時也融入了些許西方羅馬式建築的特色。一般俄國教堂的正面多為白和灰色,而烏斯佩基斯教堂的正面是深磚紅色,因為所使用的紅磚是從 Aland 島上的堡壘拆除而來;鎏金屋頂由四支石柱撐起,共計有13個金色洋蔥頭,代表著基督和12位門徒。 

 

教堂內金碧輝煌的聖壇,彩繪著聖徒與天使們的畫像,牆壁上則滿是色彩斑斕的幾何花紋,在天窗透進的光線照映下,崇高莊嚴令人屏息! 

 

教堂內部裝飾美得令人目眩神迷,牆面上,除了繪有耶穌基督與十二使徒的蛋彩畫,還有不少優秀的宗教藝術品值得一看。 

  

  

 

也許因為地處卡達亞諾伽半島的山坡高地,無論何時,烏斯佩斯基大教堂總是迎著陽光,閃閃發亮,看起來格外醒目。  

 

★ 屹立於參議院廣場上的赫爾辛基大教堂與烏斯佩斯基大教堂遙遙相望,這兩座教堂與俗稱岩石教堂的聖殿廣場教堂,被統稱為三大最具特色的赫爾辛基教堂。

在烏斯佩基斯教堂的高點,可以俯視整個港口景觀,連白教堂都入鏡了。芬蘭酷寒的冬天,雖然讓我手指都凍得發麻,但是整個景觀真的美得超出你的想像,拍出來的照片蒼涼中更顯浪漫! 

  

★ 芬蘭坎坷的建國歷史

芬蘭建國歷史頗為坎坷,從12世紀至1809年,芬蘭一直屬於瑞典王國,現在芬蘭還有6%的人口是瑞典族,直到19世紀1809年,俄國擊敗瑞典,芬蘭成為沙皇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為了取代瑞典統治時期的首都土庫 (Turku),沙皇宣布赫爾辛基 (Helsinki) 為首都,赫爾辛基的建立,與俄羅斯極欲建立「俄國化」的芬蘭有很大的關係。

芬蘭長年在兩大國之間求生。在多次的戰爭中,國家疆界線一直不斷地改變,儘管如此,芬蘭人依舊不減對自己祖國的熱愛。隨著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發生共產黨革命的同時,芬蘭於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

此後約100年的期間,儘管遭到大時代洪流的操弄,芬蘭人卻依舊充滿著頑強生命力,堅忍、穩健的面對逆境,從赫爾辛基這些古蹟建築或街道景色中,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感觸。

 

■ 這是芬蘭獨有的魚雷貓頭鷹-攝影師伊坎葛斯(Jani Yikangas)捕捉到幾張貓頭鷹將兩翼貼著身體兩側滑行就像一個「魚雷」(torpedo),雙眼緊盯鏡頭的畫面,讓世界各大媒體與網友為之瘋狂。 

 

赫爾辛基旅遊的美食與購物的室內&露天市集 (如果你看過日本電影《海鷗食堂》,你會對距離14個多小時航程的芬蘭,充滿雀躍的期待感。海鷗食堂拍出了赫爾辛基的市集風情,安靜的電影、乾淨的鏡頭、悠閒的步調,拍出受傷人們的療癒之旅。)

■ 面對港口的露天市集 (Kauppatori)

 

  

眺望前方綠色尖頂復古紅色的建築正是東正教的烏佩斯基教堂;市集廣場旁淺藍色建築是赫爾辛基市政廳 (Helsinki City Hall)。 

■ 市集廣場的東邊是門禁森嚴的總統官邸 (Presidential Palace),也是從前俄國沙皇的行宮。自從芬蘭宣布獨立後,這裡就成了共和國的總統府,欄杆旁有身著制服、身背衝鋒槍站崗的衛兵。  

 

 

露天市集是赫爾辛基最有活力的地方,這裡聚集了各式紀念品的攤販,光是漫步其間、邊逛邊看就相當有趣。聽說夏天週末會販賣各種飲食,規模擴張到最大。雖然冬天的市集廣場攤位會縮小規模,收攤也較早,但全年都會照常營業。

充滿芬蘭特色的磁鐵、白樺樹樹瘤製作的傳統杯子、鹿角製品、馴鹿皮毛毯、拉普蘭標誌的各式玩偶、背袋、一針一線手工編織的毛帽、民藝家手製的皮件、芬蘭街頭藝術家的繪畫⋯,各式各樣的紀念品與伴手禮,應有盡有,讓人愛不釋手。

 

■ 老農貿市場 (室內市集) Vanha Kauppahalli,是赫爾辛基歷史最悠久的市場。

 

紅白磚交相構築成古典色彩濃厚的門面,側邊則拼貼成馬賽克圖形,迎著海風佇立在碼頭邊,十分亮眼。建於1889年的老農貿市場,是赫爾辛基的第一個室內市場,除了販賣優質乳酪、傳統糕點與香料,還可品嚐各式各樣的美食。(營業時間:週一至六:8am-6pm,週日:10am-5pm)。  

市場中有120個攤位,典雅的木造裝潢配上長長的迴廊通道:一邊以賣熟食可以在攤位享用的美食居多;一邊是生鮮魚貨需要回家料理的食材居多。芬蘭是北歐唯一以歐元計價的國家,許多價錢都會直接標示在玻璃櫃上,和超市相比,當然會貴上許多。

 

煙燻鮭魚、魚肉,海鮮看起來都味美可口;各式松露醬價錢不便宜,但試吃很大方。市場內除了賣菜賣肉,也有幾間咖啡館和餐廳,找個位子或站或坐,來杯咖啡,吃份漢堡,都是一種感受當地生活的方式;咖啡店門前有個栩栩如生的老侍者雕像。

  

  

老農貿市場空間規劃的舒服、明亮且溫馨,是一個新鮮魚貨,蔬果,餐點,購買伴手禮的好地方。

許多人推薦冬天來老農貿市場,一定要喝上一碗熱呼呼的鮭魚濃湯 (Soup+More Vang’s Kauppahalli),台灣食尚玩家節目也曾經造訪介紹,(湯品大約€10~15),我們因為趕行程時間有限,都只是匆匆走過而已。

 

■ 俄國女皇之石

集市廣場中央豎立著「皇后之石紀念柱碑」(The Stone of the Czarina)

Czarina - 沙皇后的意思,這是赫爾辛基最古老的公共紀念碑,紀念1833年俄皇尼古拉一世 (第二任芬蘭大公爵) 及其皇后造訪此地而興建。方尖碑頂部是古銅鑄製的雙頭老鷹,站在圓形的地球上,直視東西兩邊,代表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集市廣場前方就是渡輪港口,港口可以購買前往芬蘭堡的船票。(冬季海面凝結了厚厚冰層與破碎冰塊,不知道渡輪如何航行,是否能像瑞典搭乘的破冰船一樣可以ㄧ邊航行、一邊碎冰?) 

   

市集廣場的港口邊售票窗亭提供許多遊輪行程的參考,並販售搭乘巴士的票券。 

 

北歐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與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之間的交通,除了搭飛機,也可以搭乘停泊港口的詩麗雅號 (SILJA LINE) 橫渡波羅的海往返。 (在物價高昂的北歐,搭乘住宿和交通兼具的遊輪,也是吸引遊客之處。船上有賭場、購物、熱鬧的表演秀等各種娛樂)。

 

■ 芬蘭赫爾辛基港口旁的冰泳桑拿 (Sauna)

如果在北極圈沒玩夠,可以考慮跳進芬蘭灣體驗一下冰泳。漫步在赫爾辛基港口會看到一座白色摩天輪,摩天輪前方有一片大型木造甲板漂浮於海面,板上的凹洞就是海水游泳池。原本在攝氏80度的桑拿室裡,被蒸氣烤得熱血沸騰,再驚聲尖叫衝入冰水中游上幾趟,絕對是一件刺激的事! 

 

即使在冬季,泳池依舊十分熱鬧,裹著大衣的管理員持續拿著工具戳破池面上的浮冰,穿著比基尼、裸著上身的泳客則不斷衝出來,發抖著身子打算挑戰冰海游泳。 

 

★ 時髦的城市三溫暖

■ Löyly 桑拿房是赫爾辛基海濱最大型的公共桑拿浴場 (Löyly,意為桑拿中熱石頭上流下的水)。因為面對中心街道南部的大海,享受完三溫暖後,還可飛奔躍進大海當中。這裡的桑拿中心規定要穿泳衣的混合式桑拿,包含煙燻桑拿和燃木桑拿,有餐廳和瞭望台,蒸完桑拿後享受美食之餘,再吹吹海風。 

 

價位:需事先預約付款 /23€ /人 /2小時 (含毛巾、洗髮精、坐墊  (下圖源自網路)。 

 

■ 摩天輪桑拿

2016年開幕的摩天輪桑拿,位於赫爾辛基港口旁,可以一覽無遺整個城市海景。並不是每一個車廂都是桑拿房,只有木頭外殼的兩個才是。 

  

巨大的摩天輪中只有兩個桑拿包廂,其他ㄧ般的賞景包廂收費€12。在世界各地常見的摩天輪機具裡,赫爾辛基展現了國家的文化與特質,把引以為傲的桑拿文化送上天。

 

價位:240€/ 每小時/ 可容納4-5人,需事先預約。 

※ 芬蘭人熱愛的國民活動桑拿浴 (Sauna),當皮膚在封閉式的桑拿房裡因蒸騰熱氣逐漸升溫時,人會進入一種沉浸放鬆的愉悅狀態;其後裸著身體跳入冰湖或雪地中迅速降溫,腎上腺素即驟然升高,接著再回到桑拿房裡繼續感受冷熱交替、血液奔騰的快感。

★ 芬蘭人的 Sisu 精神 (或譯「希甦」)

芬蘭人常說:「桑拿浴不止是洗淨你的身體,更洗滌你的心靈。」他們反覆忍受高熱與低溫的堅韌,勇於迎接反覆衝擊的毅力,芬蘭人具有一種「Sisu精神」,Sisu是不追求溫和柔軟的保護,更強調透過深藏心中的復原力與勇氣,迎向隨時可能來臨的挑戰,珍惜每一個幸福的瞬間。

這份淬煉自冰與火之中的智慧永遠提醒著:你,強大得足以面對一切,這是專屬芬蘭人獨有的內在特質。

 

冰湖上的凱瑟琳娜船艇 (Katerina),是一間餐廳/酒吧,可以一邊航行,一邊用餐,網路評價很不錯!

 

芬蘭灣上厚厚冰層,一片雪海的景致有一種極為獨特的迷人的魅力,這種只有出現在電影裡的冬季場景,竟然有一天能身歷其境,真的很感動。為了拍照手指幾乎失去知覺,iPhone也隨時當機,鏡頭取景常常歪歪斜斜,十分有趣! 

   

★ 風靡全世界的童話人物 -嚕嚕米 (Moomin)

■ 赫爾辛基姆明 (嚕嚕米) 專賣店 

   

嚕嚕米(Moomin,又譯姆明、姆米),是來自北歐森林的小精靈,姆明家族有著圓潤的身形、大大的鼻子。這個可愛家族居住在芬蘭森林裡的姆明谷 (Muumin Valley),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嚕嚕米因為富有好奇心及冒險精神,每天上演著搞笑淘氣又溫馨的事,在芬蘭、甚至世界各國都有無數的粉絲。 

 

來自芬蘭卻全球知名的插畫人物—姆明(Moomin,又譯嚕嚕米、姆米)

 

 

  

 

★ 嚕嚕米繪本故事起源二次大戰前後由朵貝·楊笙 (Tove Jameson 1914-2001) 所創作的作品,將當時因戰火無奈、渴望和平世界的心情,透過畫筆收納在故事中,姆明看似簡單的繪本故事,充滿著生活哲學與心靈對話,在你疲憊之時往往能遞上恰到好處的溫暖。 

貝朵,楊笙199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被譽為芬蘭國寶級作家。2001年6月辭世。但是,姆明家族從故事到卡通、從舞台到電台廣播劇、動畫、譯本、紀念郵票,姆明的風采風靡了全世界。

 

走進嚕嚕米專賣店,馬上被琳瑯滿目的嚕嚕米商品包圍:衣飾帽子、布偶、杯具 (保溫、陶瓷、珐瑯、馬克杯)、吊飾、鑰匙圈、餐具、書籍、文具、明信片、嬰兒用品,餅乾、糖果、巧克力、茶包⋯⋯應有盡有。

老少皆宜的嚕嚕米Moomin,專賣店裡眼花撩亂的姆明可愛造型,常常令人守不住荷包。雖然台灣也有相關產品,但芬蘭的種類更加多元化,甚至超市中的食品都能找到嚕嚕米的蹤跡。

 

 


台灣六月的免費貼圖下載也出現了嚕嚕米 (這個可愛的芬蘭精靈可以說從1945年紅到了現在)。

1993年世界第一座姆明世界的樂園 (Momin World),建於芬蘭土庫 (Turku) 的楠塔利小鎮 (Naantati),將童話中的角色人物重現在姆明谷的園內,僅夏季開放;2019年3月亞洲第一座嚕嚕米主題樂園 (Moomin Valley Park) 在日本埼玉縣飯能市正式開幕,姆明的形象被製作成文件、玩具及飾物等大眾產品,成了小朋友的最愛。

 

■ 芬蘭國寶級印花布藝Marimekko品牌專賣店

以罌粟花 (Unikko) 圖騰紅遍全球的 Marimekko,獨特圖騰的樣式、鮮艷明亮的色彩,質地耐久的布藝,商品涵蓋了服飾、生活用品和雜貨等。

 

■ 三鐵匠雕塑 

中央車站對面街道,商店、百貨公司林立,是熱鬧的商業區。咖啡色大樓是斯托克曼百貨 (Stockmann) 門口廣場有座三鐵匠雕像 (Three Smiths) - 1932年的現實主義的雕塑是三位裸體鐵匠在鐵砧上打鐵的情景,銅像本身代表的意義是勤奮努力與合作的精神,是一個備受歡迎相約碰面的地方。 

   

赫爾辛基最大的購物商場就是位在中央車站對面的Stockman,七層樓高的建物在市區堪稱醒目,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號稱是北歐最大的百貨公司,所有芬蘭經典精品都有在此設櫃。  

 

中央車站旁的 K supermarket 超市買到了5折優惠的小龍蝦海鮮大漢堡和肉餃,美味可口,解決了一餐。  

   

 

在物價昂貴的北歐,如果真的要買民生物資,市場和超市是比較好的選擇。在赫爾辛基室內擁有眾多分店大型超市以康比店 K-Supermarket 的賣場面積最大,食品區的選項也十分多元。

在零下溫度背後的東西,暴露在外的皮膚容易乾裂或被曬傷,外出時記得戴太陽眼鏡和塗上保護皮膚的面霜。推薦行前網路介紹的一款面霜,抵達機場後芬蘭超市即可購得。芬蘭天然護膚品牌 Lumene,以天然的材料如白樺樹、北極泉水、礦物泥的極地精華製作成護膚產品,價錢不貴,非常好用。 

 

■ 赫爾辛基最美的中央車站 (Helsinki Central Station)

2013年芬蘭赫爾辛基中央車站被BBC選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火車站」之一,來到赫爾辛基的必經之地便是中央車站,它是所有火車、公車、電車、地鐵的樞紐,每天約有40萬人在其間穿梭,高高聳立的鐘塔隨時提醒分秒必爭的發車時刻,這裡是全芬蘭最忙碌的車站。 

 

   

車站內華麗舊式的吊燈,營造出典雅又不失時尚的氛圍。裡面有不少食店和商店,也有快餐販售,以方便趕車人士。車站的廁所和芬蘭大多數公共廁所一樣,需要付費1歐元。

  

   

 

   

   

  

中央車站總共有19個月台,停靠著區域火車、機場火車、以及前往北極圈的 VR 高速火車,搭車最好提早抵達,光是在廣大月台間奔波找車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我們因為途中轉機,進出車站多次。中央車站地下一樓的投幣式寄物櫃是旅途最佳良伴,依循標示尋找存放行李的Locker room,有S,M,L,XL各種尺寸,4歐元起跳,以使用的尺寸及時間來計費。數百個置物櫃,可以讓旅客減輕行李負擔、輕鬆的在城市旅遊。

  

國家浪漫主義風格的火車站

赫爾辛基中央車站位於市中心,正面外牆使用芬蘭花崗岩砌成垂直的高牆和大弧度的鑲銅拱門,古老的磚牆讓這座大型建築充滿了年代感。入口幾何式的裝飾,與兩邊持球人像相互對稱,呈現一種理性之美。車站由艾利爾·薩里寧 (Elise Saarinen) 所設計,被視為火車站建築中的極品。

左:牆外四尊石像是火車站的亮點。右:火車站正門多變拱形的屋頂,是從古希臘神廟山牆中汲取的一種表現手法。 

 

融合了理性與創意

四尊花崗岩巨人雕像十分著名,融合了理性與創意,臉部線條透出歐洲理性主義色彩,手上捧著玻璃圓球,意味著文明的傳遞者;每當夜幕升起,球燈也會亮起來。

一般火車站的高度不會太高,芬蘭建築師薩里寧卻主張建造高高的塔樓,再加上竟然不建於正中間,而是左邊,甚至形成不對稱、高低錯落的佈局,變得生動活潑又不呆板。另外,火車站結合塔樓的這個高聳入雲形象,也隱含了「望遠鏡」式的高層建築方向,也成為後來同類建築的典範。 

 

  

赫爾辛基夜晚的中央車站燈光澄澈柔和,巨人雕像手中的圓球閃閃發亮。 

■ 萬塔機場的希爾頓酒店

3/7晚上八點半抵達赫爾辛基萬塔機場,入住機場旁的希爾頓酒店。就是一條封閉式的走道與機場2號航站相通,導向標誌清晰明確。前台服務很熱情,房間內有兩大廂房,寬敞、乾淨,這裡是轉機或回程非常理想的落腳處。(ㄧ夜住宿費用€292 ,包含4人自助早餐)。 

  

 

  

此次芬蘭之旅,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見到了三十年前的學生涂翠珊。

赫爾辛基的最後一夜,她特別趕至希爾頓酒店,三十年後,我們在遙遠的北歐再次相見,她已為人妻、為人母,更成了台灣與芬蘭之間的知名文化人,我們相擁相抱,開心至極!

涂翠珊作品:《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曾獲2007開卷好書獎)、《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芬蘭航空大烏龍事件

3/8享用了希爾頓餐廳的美味早餐,接著繼續遊走赫爾辛基未竟景點,下午2點多趕回飯店拿了行李搭乘18:00芬蘭航空前往日本東京,再轉機回台灣。登機坐定後航空公司突然宣布飛機故障全員下機,由於更換的飛機較小,必須捨棄約五分之一的旅客,沒想到我們4人被打散分別飛往新加坡、日本羽田、日本成田三航線,當場傻眼,簡直不知如何是好。被留下來的旅客均感無奈而默默接受。

女兒應變力很快,先獲得日本飯店諒解並取消住宿;接著向芬蘭航空提出抗議,眼看她以一對四,對方不斷更換櫃檯及專員與之溝通,還加入了一個中國專員想居中協調,五個人完全無法招架她凌厲的氣勢。最後只聽到對方說,妳為什麼這麼兇,她回答因為你們不負責任!(第一次見識到女兒敏睿的思維反應與犀利的語言能力,充分展現「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魄)。

終於將4人合併,先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再轉機日本,造成了整個行程大延誤,原本東京一天半的悠遊行程,只剩下半天時間,最後只能隨機吃吃喝喝了。

■ 申請旅行不便險補助

回台灣後,Email芬蘭航空公司要求理賠,信件往返約一個多月,每人獲得600歐元 (約台幣$21220),刷信用卡購買機票,只賠償耽誤行程中的花費 (我們只買了兩個三明治和蛋糕),另外購買的旅行不便險每人獲賠$3000。理賠事件終告一段落。

★ ◎ 北歐17天的自助之旅,原本每人花費約15萬多,扣除掉賠償金額2萬多,最後每人付費13萬多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歐之旅的計劃表 

 

 

❖ 北歐行程: ① 2/25〜2/28芬蘭赫爾辛基萬塔機場 (HEL Airport) →博多(Bodø) 渡輪→羅弗敦群島 (Lofoten Islands)   ② 2/29博多(Bodø) 機場→挪威特羅姆瑟 (Tromsø)    ③ 3/1特羅姆瑟→赫爾辛基萬塔機場→芬蘭國鐵臥鋪火車→    ④ 3/2芬蘭羅瓦涅米(Rovaniemi﹚→ 芬蘭聖誕老人村-馴鹿雪橇    ⑤ 3/3羅瓦涅米車站→瑞典(Båtskärsnäs) 小鎮-極地探險破冰船Polar Explorer Icebreaker冰海漂浮     ⑥ 3/4羅瓦涅米→芬蘭伊納里(Inari﹚    ⑦ 3/5芬蘭伊納里→北挪威希爾克內斯(Kirkenes﹚-冰雪旅館及冰釣帝王蟹   ⑧ 3/6芬蘭伊納里→薩利色爾卡 (Saariselkä) kakslauttanen玻璃屋及哈士奇雪橇     ⑨ 3/7芬蘭伊洛瓦機場→赫爾辛基機場希爾頓酒店→赫爾辛基     ⑩ 3/8〜3/11赫爾辛基萬塔機場→新加坡→東京→回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語:ㄧ生絕對要來一次的北歐

北歐就像一位擁有多樣迷人風貌的美女,走入都會,你會發現它不像其他歐洲大城,有氣勢非凡的建築、富麗堂皇的宮殿、宏偉壯觀的地標⋯,取而代之的是波光粼粼海面上蕩漾的漁屋、海鳥和遠山;一望無際的高山冰原堆疊著殘雪片片;神秘乍現的北極星空;奔馳在銀色世界裡的哈士奇犬,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奇景沒有親身走過,親眼目睹,無法感受那種身歷其境的震撼與心動。

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歲月中各式各樣的旅遊,輕鬆遊走在大城小鎮及好山好水,有的像過眼雲煙,走過就隨記憶淡了、忘了;有些景點永遠印在心底⋯。

我喜歡旅行,也一直在找尋旅行中的最愛,直到今年,遇見北歐,所有的一切與大自然協調的水乳交融,平凡卻觸動人心,映照出北歐真實的童話世界。在記錄行程的當下,那份歡愉和感動,久久存在心底,無法忘懷。我找到了旅行中的最愛— 北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