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戀舞者的法國印象派畫家-竇加

竇加,巴黎銀行家的貴公子,他最膾炙人口的題材是芭蕾舞系列的畫作。

一幅幅舞者細緻的舞衣和盡情旋轉跳躍的舞姿,造就了他的藝壇奇蹟。但是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他覺得自己是寫實主義者。

竇加是印象派中唯一受過正規學院訓練的油畫畫家,因此他內心深處的古典主義情節時時湧現出來。早期畫一些家族肖像,歷史畫,學院派作品。
竇加《蒙特嘉西公爵夫人與她的女兒》1876

竇加為芬妮姑姑(蒙特嘉西公爵夫人)畫的家族肖像。構圖樸實簡練,無需借助任何珠寶和服飾的襯托,畫中婦女優雅的姿態和自信的神情表明了她高貴的身分。她的喪服可能是為了竇加的叔叔所穿。

竇加《環抱雙手的芭蕾舞者》1872

竇加對印象派的風景畫一點興趣都沒有。將近兩千幅創作中,芭蕾舞者就佔了將近一半。所以又被稱為「芭蕾舞畫家」。

他靜靜觀察並且追蹤人群或城市中的隱藏感受,他畫棉花市場,證券所人像,洗衣女工,舞伶,賽馬,創作面向十分寬廣,為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留下了許多紀錄。
竇加《在隆尚賽馬》1872

這幅畫的場景有一種延伸的視覺效果。他往往採用橫幅的結構,就像電影中的連續鏡頭一樣,有人說他的素描和構圖技巧超過了荷蘭傑出畫家維梅爾。

竇加熱衷不同媒材的嘗試,作品橫跨油畫、粉彩畫、版畫、雕塑。他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
竇加《低頭的馬匹》1883-90

竇加為了塑造馬匹的動態,就從瞬時攝影中汲取靈感,但他又不按照靜態的影像雕刻,他想表現的是一種永恆的生命力。

晚年的竇加視力不佳,無法作畫,只好利用蠟雕將腦中熟悉的身影捏塑出來。馬、舞者仍是他最喜愛的主題。

竇加《十四歲的小舞者》1878-81

有關人體動作的描繪,竇加曾說「只有透過立體模型,才能抓住真實、才能傳神」。

14歲小舞者介乎伸展緊繃與放鬆舒展間的姿態,抬高的下巴、輕輕的抿嘴,雙手在背後交握,類似芭蕾的腳位,不同於伸展開的動作,反而蘊積了許多內在的能量和氣韻。
這座雕塑用到了真正的毛髮,女孩的芭蕾舞衣和舞鞋也是布做的,他顛覆了雕塑的傳統。雷諾瓦堅信他是19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

莫內的畫,講求整體印象,適合遠觀。竇加則仔細考究,面面俱到,這件小舞者作品,就必須環繞著雕像從不同的位置來欣賞,因為竇加的捏塑已完全考慮到三度空間的特質了。

《14歲的小舞者》是他生前唯一公開展示的雕塑作品。約有七十件雕塑蠟像在他死後被鑄成青銅。這些作品也影響到後來的未來派與立體派的雕塑。
竇加《十四歲的小舞者》獲得Boston美術館舉辦的公眾評選最佳印象派第二名。

*附錄:
朋友傳給我,參觀巴黎奧賽美術館拍到的竇加名畫。<<賽馬>>
前肢抬躍的馬,仰頭嘶鳴的馬,騎士奮力競技中的賽馬,竇加擅長描繪馬的各種動態,遠近不一,畫面展現著生動的生命力。



舞者與舞蹈表演





竇加《舞蹈課》1873至1876年。
舞蹈女演員在芭蕾舞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跳舞,老師站在中央,手裡拄著一根拐杖。
畫面中有擠在盡頭休閑聊天的學生。另一邊有人坐在鋼琴上,扭動著身子,在背部抓癢,雖然看不清楚面部,但這是小女孩休息時調皮隨意的神態。

有正在跳舞的芭蕾演員的魅力與等待跳舞的不雅動作形成鮮明對照。


舞伶們藍、紅、黃、綠的絲帶,豐富了畫面的動態美。
畫家利用右下方的角度,引領觀者切入畫面,即使舞伶們都側著身子,但這樣的構圖方式,可以讓人輕易的將舞蹈教室內景一覽無遺。


竇加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