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喪葬相關文章,若有忌諱者請避開不讀,謝謝你
美麗的樹葬公園(含樹葬申請流程及辦法)
民間常說:「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意思是說,人窮了,不要隨便把大門改來改去;人富有了,也不要隨便搬遷祖先的墳地。何以有此一說?因為在封建迷信的背景下,多數人都把貧富歸納於 “天命” 和 “風水”。 他們認為,一個家的大門就是納財的入口,而祖宗的墳地主管著財運,當然不能隨便更動。人死了不能復生,這是自然規律。不隨意遷墳也是為了先人能安靜的在此長眠,如果瞎折騰,也實屬對祖先的冒犯和不尊重。不過,我個人認為「風水之說」,本來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事。
2022年9月19日(星期一)對我而言,是個重要的日子,我為最親愛的夏叔完成了遷墳。夏叔於民國67.3.21去世,當初長兄選擇了木柵高山區墓地為之安葬(馬英九祖母的墳地也在附近)。年輕攀爬高層階梯,輕而易舉,如今年事已高,攀登上山極為吃力。而且十年來墓地變化很大,周邊墳墓一一刨空,紛紛搬遷,若非清明時節,放眼望去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蕭瑟。叔叔的親人都在大陸,未來年輕人不可能再傳承祭祀,於是,決定趁自己還活著,完成起掘遷葬的事。
整件事在毫無頭緒下,我撥打台北市民熱線1999詢問,請教辦理遷葬的主責單位,市民熱線告知二殯殯葬管理處的的電話。經過聯繫轉至分機墓政課,對方告知我,要拍下墓地全景、墓碑、墓台(包含墓碑上清楚的字跡)、早年殯葬編號等等,列印彩色照片,帶個人身分證件、印章至二殯殯葬課,再交由主辦處審核資料。但當得知我與亡者沒有直接血緣親屬關係,再加上民國67年至今,時日太久,我根本無法提出家人與叔叔共居的任何證明,主辦單位告訴我,應該無法處理。
遷墳這件事當下一定要處理,所以我絕不能放棄。致電多次低聲下氣,死纏爛打不斷懇求,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位小姐願意接手處理,只是提醒我手續上會有些繁瑣。先上繳了墓政課需要的所有照片,填寫了許多表格,最後他們慎重的給了一份文件,讓我攜至戶政事務所辦理叔叔的除戶謄本。戶政事務所人員花了一番功夫,才輾轉查詢到民國67年叔叔在木柵居屋的地址。他們嚴肅告誡我,若不是墓政課開的證明,我根本無權調閱非親屬人的資訊。我必須詳細追溯與死者的關係,辦理的緣由,簽寫切結證明⋯⋯,最後對方一再叮囑,因為不是亡者的直系親屬,領完這次的除戶謄本後,從此不得再申請與亡者有關的任何資料。
帶著除戶謄本,再度前往二殯墓政科,辦理遷葬申請。先選擇起掘日期,寫定日期之後,未來可以臨時更動,但需提前兩週告知,因為起掘墓地當天,二殯管理處將協調會勘人員親至墓地,確認亡者骨骸帶離現場,並拍照認證,才算完成。工作人員告知我,起掘申請的審核大約兩週內掛號通知。
二殯墓政課人員很有耐心,出動了4、5人詳盡說明遷葬的流程:1.申請起掘許可 2.申請火爐火化許可 3. 購買骨灰罐 4. 選私人靈骨塔或公家納骨塔(骨灰骨骸存放設施,規定五十年的使用年限,以增加塔位的輪替率)5. 環保葬(包含樹葬、花葬、海葬)。
由於後續處理非常繁瑣,他們建議我上網參考「台北市110年度殯葬禮儀服務優良業者」名單,從中選擇適合的禮儀服務業者從旁協助。若以地緣關係參考,可以先從靠近叔叔墓地-興福國中附近的殯葬業者作為第一選擇,相信他們會更了解當地遷葬的狀況。
六月中完成了墓政課的申請手續,選擇10月24日做為起掘日,在充裕的時間內,我從「優良禮儀業者名單」中一一過濾。聯繫了所謂的「優良業者」,發現其中水準參差不齊。我請教他們,從墓地起掘至樹葬的流程與價金。禮儀業者會搬出各種禮俗、禁忌,儀式為由,漫天開價,有的甚至説因為選舉另有打折價⋯。ㄧ位網路評價五星的業主,雖然態度極為熱誠,細問流程卻ㄧ問三不知。全台兩大知名的業者,可能生意包攬太多,各自分配兩位人員和我聯繫(而對方自己互不知情),開價高低不一,還可以討價還價。整個詢價過程,真是令人傻眼!從3萬多至十幾萬,另有價格不定的:業者告知起價約五萬,但流程中的誦經師父,工人調動、機械費用、計程車資等,最後才能詳細計算。
中國人面對傳統喪葬禮儀始終抱持敬、慎的態度,除了老一輩長者對於禮俗略有涉獵外,一般人都只聽從禮儀社的安排與指導。而不良業者也常藉喪家心情煩亂,妄加無謂的禁忌、迷信與禮俗,增加喪葬的各種儀式,而從中獲取暴利。所以,不論是傳統禮儀或各種宗教禮儀,我們可以大略了解其中流程與儀式的意義,絕不是只聽從禮儀師的指揮,讓整個喪葬變得繁瑣累人。
一般人死亡後,無論是選擇土葬或火化,最後的歸宿不是在墓園裡,就是在寶塔內,現在又多了自然環保葬(海葬、樹葬、花葬)的選擇。有關環境景觀、地理風水,是否能給予亡者恆久清靜安心長眠之地,反而是我們家屬最為關心的問題。
最後,我選擇了文山區的業者,告知對方,我既不迷信也百無禁忌,唯一想完成的就是將叔叔從荒涼廢墟的墓區,遷移至自然環保樹葬。對方表示,近幾年經常辦理木柵山區的遷葬,且詳盡解說環保樹葬的流程(與墓政課告知的訊息完全吻合),直接一口價,乾脆俐落。他們先了解欲參加遷葬的人次,按照各人生辰八字是否犯沖,再挑選黃道吉辰。以下我記錄了完整的遷葬過程。
六月中我收到殯葬管理處發送的起掘申請證明
選定業者後,對方交代我準備的事項
9/19早上八點興福國中大門口,我與妹妹、女兒三人,業者兩人,起掘工人兩位,二殯墓政課會勘人員兩位,全員會合後,大家一起攀越山間步道來到墓地。起墳(動土)時,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及遷徙樹葬的地址,祈求先祖對後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最後工人將墓地掘開,並敲毀墓碑(這個過程,親人必須迴避,不得目視)。接著撿骨,整齊排放在墓台上。家人焚香再拜,殯葬處會勘人員現場拍照認證,確定無誤,整理完畢,大家一起下山。
大夥爬得氣喘吁吁,業者早有準備,還刻意帶了登山杖 。(女兒對於這次的遷葬充滿了好奇,特別請假來觀摩整個過程)。
樹葬申請流程及埋藏方法:
1. 樹葬地址與電話:02-87329710,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五段190號。 2.樹葬不收取費用,家屬僅需負擔火化費用。 3.向臺北市殯葬處富德靈骨樓辦公室填具申請書免費辦理,接著確認樹葬及灑葬日期,當日進行樹葬。將先人火化並經研磨再處理之遺灰裝入環保容器(可自然分解、無毒),帶至下葬地點。 4.由工作人員協助選擇埋藏穴位,家屬決定埋藏地點後,撥開樹葬區頂層的碎石片,以鏟挖開長寬各40公分,深約45至50公分的土穴,倒入先人骨灰、獻上鮮花後,重新覆上土石,即完成樹葬儀式。
富德詠愛園樹葬區
詠愛園葬區原為福德坑垃圾掩埋場,總面積約98公頃,民國87年環保局考量市區綠地有限,以環境保育為目標,把該區改造為兼具環保、休憩、教育等多功能之「福德坑復育公園」,經由臺北市政府再將該區占地約1.2公頃的土地規劃為樹葬區,命名「詠愛園」,於民國96年6月12日正式啟用。
「自然葬」是近幾年來經常被提及,並且迅速發展的新式葬法。由於自然葬與今人對「綠色地球」的環保意識相符合,所以很快地這一新式葬法獲得許多人的認同和履行。不僅在歐美或是日本等先進國家,自然葬已有很完整的做法。在臺灣也因為地狹人稠,自然葬也一樣同步在積極地被推廣著。
清幽綠樹下藏愛,讓土地永續循環
樹葬是指將骨灰再研磨妥善處理後,於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進行樹葬,之後不做永久的設施,不放進納骨塔,亦不立碑、不造墳,火化的骨灰直接置入植存穴中,讓生命與自然合而為一,既保有入土為安的傳統,又不占用土地空間,更助於環境綠化,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循環使用。
富德靈骨塔大樓
富德詠愛園樹葬區
詠愛園為富德公墓新樹葬區第一期工程,占地1.2公頃,園區內富多樣性之動植物,規劃上適度保留原生林,順應地形地勢,空間規劃設計利用植栽設計手法與樹葬概念作結合。葬區內依據不同植栽區分為九個主題區:問梅園、桂花園、指柏園、綺香園、櫻雪庭、香樟園、蘭香園、杉謙園、松壽園。
規劃完善的樹葬園區,眼前一片綠意盎然,有樹有湖,有休憩涼亭,整體環境乾淨整齊,清靜優美,這裡不像墓園,反而像一座漂亮的公園。
富德公墓園區開發維護的很好,園區內不能燃香、燒金紙,在一樓大殿祭拜完之後,可以將金紙放在左側的集中區,園方會代為處理,貢盤在右手方的流理台內。
我很喜歡這片落羽松環繞的園區,山嵐氤氳、植物青郁,鳥語花香,完全擺脫傳統墓區沉重陰鬱的感覺,令人舒適愜意。我們選擇了松壽區的空穴,在園區人員協助下,將骨灰倒入葬區穴位,生命經火化蛻變而揚昇,安然自在回歸大地。
早上經歷了起掘過程,感觸良多,人死後若有靈,卻困在淒冷幽閉的墓穴空間裡,會是多麼的寂寞抑鬱!如今來到這座視野遼闊的五星墓園,清新明亮,簡直就是最棒的風水寶地。我最愛的親人從此安眠松壽園區,在風聲鳥語中,與自然為伴,相信會很開心吧!
我交代女兒,自己要在台大簽下大體捐贈,未來如果器官過於老化,醫院不需要,就將我火化樹葬,同樣埋在松壽區,我要與將我一手養大,此生最珍愛我的叔叔彼此作伴,化為自然塵土,ㄧ起翱翔天際。
離開墓園時,看著小熊黑板上寫著「我還好,只是很想你」,極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所有送別人們的心聲。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是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應該也是他對生命態度的詮釋,若以此做為「自然葬」者對生死觀念的闡述,應該是極為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