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二十: 尚·法蘭索瓦·米勒《以夏甲遭逐爲題的風景》(Jean - Francisque Millet - Landscape with the Banishment of Hagar)。 這幅畫是米勒早期在歷史風景畫上的嘗試,迥異於寫實的《拾穗》。
17世紀中葉的法國風景畫中,米勒偏向於普桑Poussin 的歷史感並且講究結構、層次緊密,而故事鮮明的敘事畫法;在這裡,他以結實的描繪、簡練的結構,敘述歷史主題。
米勒這件風景作品描繪的是舊約聖經中以色列祖先亞伯拉罕Abraham 的故事。他與妻子撒拉Sarah 年過百歲卻膝下無子,妻子便把女僕夏甲給丈夫做妾,生下一子以實瑪利Ishmael 。後來上帝賜予恩典,讓亞伯拉罕的妻子也受孕,竟然在百歲之齡生下嫡子以撒Isaac 。為了避免繼承的爭端,亞伯拉罕在妻子的慫恿下,驅逐了夏甲和她所生的兒子。夏甲在返回埃及的荒漠之中,瀕臨死亡之際,天使前來相救,延續了亞伯拉罕另一支血脈。
聖經故事在某個年代,傳遞了古老宗教與種族生存的寓意。文藝復興經過啟蒙時代,直到19世紀的四百年間,西方的繪畫普遍的描寫著這些以歷史為名的神話或宗教主題,在歷史畫的主流價值中,風景畫也還沒有成為獨立的畫風,畫家在敘事的原則下,將風景元素修飾成理想的故事情境,也將感受注入自然的氣息之中。
夏甲Hagar 的故事見於創世記第16-21章,畫面的前景橫過陰影,中景受斜陽照亮的夏甲母子,被左方暗沉的樹蔭包夾,籠罩著一股緊迫的戲劇感,悲戚的母子隨著善心者導引前行蜿蜒的小徑,透露了絕境中的一點希望。 (部分文字節錄鄭冶桂普希金博物館特展導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