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20世紀歐洲的藝術界,古典主義與各個新興流派之間紛爭不斷。而這其中有個流派,拋開了古典的學院派技巧以及創新的印象派畫法,回歸到了原始的藝術美之中,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然與真實,這就是原始主義。

原始派藝術誕生於20世紀的法國,又稱為稚拙派、素樸派。最具代表的藝術家就是亨利·盧梭。

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六: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叢林,一頭美洲獅襲擊一匹馬》Jaguar Attacking a Horse 1910。


 

眼前看到如布景般的植物層層交疊,畫面中央安排了「馬與豹」的專屬舞台,正遭受兇猛美洲豹攻擊的白馬,面無表情地凝視著觀眾。細長的葉片有如生物觸手般搖曵著,展現了植物豐富的生命力。而動物們則彷彿瞬間定格,生動的畫面中呈現了不可思議的想像,明明應該是一場殺戮的鬥爭,在畫家筆下卻顯得如此優雅、寧靜。據說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也深受盧梭畫作的啟發與影響。

  

50歲追夢的小稅務員,終成一代藝術大師 -   

19世紀的法國,藝術運動風起雲湧。巴黎,是這股風暴的中心。在這裡有位普通的關稅員,49歲辭去工作,拿起畫筆,他的畫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 而在頭腦中重新構建的圖景。畫中形與色的奇特秩序,都像兒童的夢想一樣愉快、透明、虛幻。他貧窮了一生;也被嘲弄了一生;然而他卻自信了一生。他是法國後期印象派畫家 -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 -1910)。

盧梭的作品都很精細,用色鮮艷,主題也充滿神秘的氣氛。雖然被稱爲「20世紀素樸藝術之父」。他一生從未離開法國,而幻想式熱帶叢林的特殊畫法,卻對現代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素樸派」,意指未曾接受專業的繪畫訓練,也沒有受過正規美術教育的人)。

   

 

  

盧梭《自畫像》Self-Portrait 1890

這幅畫是盧梭參加第五屆獨立沙龍展時的作品,當時他剛當了六年的畫家。畫中人物帶著大貝雷帽,在星期日外出時才穿的西服領子上佩戴著榮譽勛團的勳章,手握調色板立於畫面中間。畫上那些在塞納河畔散步的人根本不符合透視的法則,對這幅畫的和諧效果產生了破壞作用,但卻表現了盧梭身為畫家的自信。

盧梭代表作品之一《戰爭》War 

  


盧梭《戰爭》War 1894年,珍藏在巴黎奧賽美術館。   盧梭以純熟的畫面組織能力和擅長的象徵手法告訴我們:戰爭就像一位馳馬而過的女神,鐵面無私不留情面!他用平塗的著色技巧來展現這個想像出來的場景。

女神和她的黑馬佔據了畫面中心,強勢地將觀眾的視線拉過來,氣勢驚人,手中的火把、散亂的頭髮, 和馬匹因狂奔而飄起的馬尾呼應ㄧ氣,連天上朵朵不祥的紅雲都彷彿受到她的帶動,極速往右邊堆去。地面上散落著橫七豎八不完整的屍體和血塊,成群的烏鴉開始肆無忌憚地啄食,有些嘴裡更駭人地銜著帶血的腐肉。若你在屍橫遍野中,看到畫面左下角那隻令人不舒服的斷臂,此時沿著對角線望去,就會發現非常注重構圖的盧梭在右邊也畫了一根被折斷的樹枝來對應。

這幅充斥死亡意象的嚴肅畫作,也有個輕鬆的趣聞:有些藝評家堅稱,這些死屍中,有個與盧梭第二任妻子的前夫長得很像。( 出自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之一)。

盧梭代表畫作《入睡的吉普賽女郎》(The Sleeping Gypsy) 1897年。畫作珍藏在紐約現代美術館。

  

作家張愛玲曾經在散文中提及自己最喜愛的一些畫作。其中之一就是法國畫家亨利·盧梭的作品 - 《入睡的吉普賽女郎》(The Sleeping Gypsy) 1897年。目前珍藏在紐約現代美術館。      在星月蒼穹下的寧靜沙漠裡,一位黑人少女握著手杖,身旁放著一把曼陀鈴與汲水瓶,想是從遠方汲水來,倦倒沉睡在沙漠上。一頭大獅子正好路過,畫面就像童話式奇幻場景般靜止在這一刻。吉普賽人與獅子的形狀有點像剪紙般的古拙,畫中,獅子輕嗅著沉睡的吉普賽女郎,沒有絲毫威嚇,反而讓人感覺有些許的溫柔,深邃的夜空中,只有一輪明月,整幅畫面充滿著神秘的氣氛。

遠方低矮的山丘橫越中央,區隔天空與地面,將畫面一分為二,斜躺的吉普賽女郎和站姿威風、髮鬚發光的獅子間,關係既平衡又張力十足。盧梭最愛讓畫中主角的正面面向觀眾,這次的吉普賽女郎也不例外。女琴手衣服上白、藍、黃、綠、橘的飾紋在月光下像彩虹般閃閃發光。她微啟著唇,露出白亮牙齒的臉龐,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畫家構圖的功力和選擇色彩的直覺,都有著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

附註:作家張愛玲曾寫過一篇散文-《忘不了的畫》,講述她最喜愛的一些畫作。文中有一段敘述:“超寫實派的夢ㄧ樣的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張無名的作品,一個女人睡倒在沙漠裡,有著埃及人的寬黃臉,細瘦玲瓏的手與腳;穿著最簡單的麻袋樣的袍子,白底紅條,四周是無垠的沙;沙上的天,雖然夜深了還是淡淡的藍,閃著金的沙質。一隻黃獅子走來聞聞她,她頭邊擱著乳白的瓶,想是汲水去,中途累倒了。”    張愛玲所提到的這幅畫就是法國畫家亨利·盧梭的作品-《入睡的吉普賽女郎》。


盧梭的畫除了具有強烈而鮮明的個性外,主題更包羅萬象,除了巴黎市郊還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麗的寓言性作品,尤其是一批富異國情調大幅幻想式的作品,這些靈感其實都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所激發出來的。

  

盧梭代表作之一《玩足球的人》The Football Players。  這幅畫誕生於1908年,當時巴黎舉行了首屆英法足球比賽,這種運動一時之間蔚為風尚,而電影也在同時興起。畫家從這兩項時興風潮中得到靈感,模仿電影構圖的手法,凍結球員一系列運動的姿態,創造出早期喜劇片中人物動作笨拙,畫面滑稽的效果。

《玩足球的人》 畫面的深度和人物的動感是這幅畫表達的最為成功的兩個地方。他取兩條對角線的焦點為透視點,耐心地將兩排樹的葉子往中央愈畫愈小,並以漸層的方式處理整體色調,營造出強烈的景深。而這群人的動作是有順序的,球從右邊傳到左邊,敵對的球員也隨之做出反應。藉由這樣的安排,連續的時間感奇異地出現在靜止的畫面中。

雖然題材來自於現實生活,但盧梭依然在畫中置入了想像元素,所以畫題雖然訂為《玩足球者》,可是一群穿著像囚犯般的運動員,玩的卻是橄欖球,畫面充滿了童趣與天真。目前這幅畫作珍藏在紐約古根漢博物館。

  

《詩人和他的繆斯(The Muse Imspiring the Poet)》1909年,珍藏在瑞士巴塞爾美術館。

盧梭想要為詩人阿波里奈爾創作一幅肖像,他不滿足於單純的觀察和描繪,盧梭量了詩人的鼻子、嘴、耳朵、前額,手和軀幹,然後再一絲不苟地將每個測量結果,畫到畫布上。充當繆斯的模特兒是畫家瑪麗·羅蘭珊。關於模特兒部分,盧梭表示「我認真地描繪著著女士的裝束:在她的頭上三色堇當髮飾;在她的頸部畫上紫羅蘭當裝飾物,剛好跟她所穿的希臘式長袍互相搭配,我還畫了盧森堡公園角落的背景,一切進行得很順利。」

詩人左手拿著一卷紙,右手拿著一隻鵝毛筆;繆斯右手上舉,展示一個象徵祝福的姿態。盧梭在畫的前方畫了一些令人賞心悅目的花卉,解決前景的問題,右邊則是阿波里奈爾的雙腳和身邊的樹幹。面對描繪人物的問題(他總是感覺到畫人不比畫樹輕鬆)盧梭不得不再加以修改,但是結果他更改的地方去只有植物的部分。

(參考南塘藝報、視覺素養學習網)

  

 《夢境》(The Dream )1910年。是一幅抒情味十足、也最富色彩的裝飾性傑作,法國詩人阿波里奈爾給予此畫很高的評價。

  

這幅畫描述了他對熱帶叢林的幻想。畫面中若隱若現的野獸、開滿奇花的叢林、以及與背景並不諧調的人物,構成了一個雖引發緊張情緒,卻以奇妙魅力引人入勝的具體世界。

《夢境》(The Dream )1910年。是盧梭過世前的最後一幅作品。 畫中奇花異草林立,女子置身在叢林中華麗的沙發上,月光下一個黝黑的樂手吹奏著長笛,笛聲像著了魔法,吸引了眾多動物前來,除了獅子、鳥、大象、蛇和各類禽鳥隱藏在森林深處,它們全靠畫家的主觀願望被拼貼在畫布上。盧梭營造出充滿神秘氣息的異國風情之境。一叢叢、一簇簇,所有葉子的邊緣都閃著明亮的光,絲毫不在乎立體感和空間效果。這不是真實的存在,它是一個奇幻夢境,也表露了畫家天真的想像力。

事實上,盧梭從未離開過法國,畫面中的熱帶叢林都源自於他的想像和在植物園裡的觀察心得。有評論家曾問他畫面是如何組成的,他回答:這是長椅上少女的夢中情景。他用兒童式的單純飽滿固有顏色去描繪叢林,把自己內心的神秘幻想,透過色彩的裝飾,營造出迷人且奇幻的境界。這種透過繪畫的形式和色彩相結合來表現藝術家自己內心的精神幻想手法,後來成為德國表現主義流派繪畫的重要來源。


盧梭熱衷於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他的藝術很難歸到哪一派,但他的畫法屬於超現實主義。他似乎總是生活在一個夢幻的世界,而這種與生俱來天真爛漫性格的他,讓他的畫作自然具有原始童話般的魅力。

不論異國叢林、奇珍異獸,還是普普通通的各族人民,這些題材在盧梭筆下都流露出親切、自然的氣質。他的作品沒有嚴謹的三維透視布局,沒有精細絕倫的細節刻劃,他用孩童般質樸的筆觸,大膽直接地描繪著現實和夢境。這種直接和充滿力量的風格,正是找尋原始之美的最佳途徑。

 


   

 


  

 

   

 

 

  《熱帶暴風雨中的老虎》(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1891年,珍藏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這是盧梭第一幅叢林畫。在申請官方沙龍被拒絕之後, 1891年他將之展出在無需審批的獨立畫家沙龍,反響毀譽參半,但人們因此記住了這位「叢林畫家」。盧梭用鮮明豐富的色彩表現熱帶叢林的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他用纖細的白色斜線表現雨絲,這是從學院派畫家布格羅學來的。用深淺不同的多層次的綠色來表現叢林中繁盛植物,就倒是盧梭自己的特色。

  

《舞蛇者》(The Snake Charmer ) 1907年,珍藏在巴黎奧賽博物館。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月光的照射下叢林顯得非常靜謐與安逸。一個身材高大的舞蛇者吹奏者曼妙的笛聲,誘引著群蛇紛紛擺動起舞,朦朧淡綠色神秘詩意的畫面,洋溢著一種原生態自然夢幻的仙境。


盧梭藝術特點最令人著迷的是「原始主義」。筆下充滿了幻想色彩的神秘風情,很容易將人帶入一種古老時代的情境中,沒有城市生活的喧囂,留存在畫裡的是一片寧靜單純與原始的童話色彩。

盧梭的構思遠遠超過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對當時的人們來說,他的畫筆不合規矩,也相當怪異。可是,在現代畫壇中,許多主張變革的領導人物如西涅克、畢沙羅、高更、畢卡索、阿波里奈爾等人卻相當欣賞他。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個業餘畫家,或是一個稚拙派天真畫家;也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天才。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事,他在法國前衛畫家中,有著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

盧梭曾對畢卡索說:「我們是這個時代的兩位偉大的畫家,你用埃及風格作畫,而我用現代風格」。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曾說:「我在十幾歲時就能畫得像古典大師,但我卻花了一輩子在學習如何像孩子那樣畫畫」。他被盧梭作品中孩童般的純真與自然深深打動,他成了盧梭的粉絲,除了買下盧梭的畫,還在洗衣船(Bateau Lavoir )寓所裡,為他舉辦「盧梭晚宴」(「洗衣船」是巴黎蒙馬特山的一作搖搖欲墜的建築物,凹處通風,畢卡索的畫室就是在這裡。),並推崇盧梭為20世紀超現實藝術的先行者。

後記:

學生看完盧梭的畫一般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感覺幼稚毫無美感,甚至不知美與寫實的定義何在?懷疑盧梭到底在畫什麼;第二種在了解他畫畫的想法與內涵之後,會被吸引進入盧梭的奇幻世界,學渡記得張愛玲的小說裡曾介紹入睡的吉普賽女郎,他堅定的告訴我:「我喜歡盧梭」。不過,要懂得欣賞盧梭,才能進一步懂得為什麼畢卡索的畫會走出立體派,一些前衛畫家,和超現實主義整個演變到今天的現代藝術,才曉得原來都是有脈絡,逐漸演進而來的。

今天路邊有人發送售屋的廣告傳單,立馬發現右邊的設計就是盧梭的畫風啊,果然比一般房屋廣告吸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