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二十一:古斯塔夫·庫爾貝《水車磨坊》(Gustave Courbet - Watermill) 1864-70年。
他擅長描繪體積感強烈的山崖石塊,濃密樹叢,以及流光樹影,他用筆顏料密實濃醇,將建築、坡地、土壤、小瀑甚至人物點景,層層厚塗之後,再以畫刀刮刷、疊加,俐落的勾勒出景物的特徵與光影,使這幅看似不起眼的平凡風景畫,不但達到真實效果的呈現,更注入了平日的生活氣息。
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二十二:古斯塔夫·庫爾貝《山中小屋》Gustave Courbet - A hut in the mountains)1874年。
這幅畫是他逃離巴黎後的心境寫照,除了屋前隨風飄動的衣服外,整體呈現寧靜平和的氛圍。
庫爾貝Courbet 主張繪畫要表現現實,反對因襲模仿,厭惡虛假造作的官方藝術。除此之外他亦是個政治狂熱份子,積極投身法國社會革命運動,抨擊君主體制的權力擴張,甚至率眾擊毁象徵拿破崙戰績的旺多姆紀念柱,因此入獄,最後流亡瑞士,客死異鄉。
19世紀中期的寫實派代表畫家:
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64-1870年)。出生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小鄉村杜省奧南。他以出生農村為榮,主張藝術表現應該以現實生活為依據,他不再描繪英雄與貴族的歷史畫與想像畫,在技巧上則務求形狀、色彩的逼真。他喜歡描寫富有人情味的農村平民和勞動階級。
庫爾貝的代表作之一:《採石工人》1849,以堅實的手法畫出了採石工人雕刻般的立體感。
1849年他繪製了《奧爾南的葬禮》(A Burial at Ornans),7尺寬、3尺多高的巨幅畫作,以往是用來呈現耶穌聖母、神仙天使、國王英雄等人的葬禮。庫爾貝卻只以此鉅作描繪鄉里間的葬禮,參加者則是市長、法官甚至鄰里鄉民。以致這幅畫在參展沙龍時遭到學院派的嚴格批判,被評為醜陋且粗俗之作。
庫爾貝《畫室》(The Painter’s Studio 1855),畫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並將畫家本人放在畫面的正中央,象徵畫室本身就是社會的寫照,而畫家則是繪畫世界的創始者。這幅畫以畫家為中心,分為左右兩部分:右邊是支持他的朋友、工人、藝術的愛好者;左邊,有民眾、凡夫俗子、貧困、富有者、剝削者,是人們活生生的寫照。(前景角落邊,捧著書本的是詩人波特萊爾)。
這幅畫在1855年被拒於萬國博覽會沙龍之外,庫爾貝乾脆自己籌辦寫實主義的個人畫展。雖然參展的人數寥寥無幾,但是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參觀後,驚嘆的說:「如此多樣豐富的主題及不同的詮釋和繪畫品質,足以算是法國繪畫中的傑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