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世紀洛可可藝術-浮華優美的魅力。

法國的洛可可Rococo 藝術:1,從巴洛克基礎上發展出來去除宗教性的路易十五時期風格。2,上流社會的享樂生活與法式的愉悅優雅。

洛可可(Rococo )一詞源自法語的「Rocaille」指不規則形狀的貝殼與石塊所構成的有趣裝飾品。18世紀初法國藝術由王權威嚴莊重的「巴洛克」風格轉為「洛可可」風格,脫離了嚴謹對稱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有各種曲線變化,具輕快、華麗、小巧、精緻和甜美優雅的風格。

  

確立「雅宴畫」的法國繪畫之父 - 尚·安東尼·華鐸(Jean- Antoine Watteau, 1684-1721)。  出生於法國,19歲時決定成為畫家,前往法國巴黎,學習舞台裝飾與服飾等。華鐸擅長以細緻的色調與筆觸,創造出雅宴畫的樣式。例如在充滿田園氣息的庭園或戶外,情侶、貴婦休憩其間,還有音樂、化妝舞會、義大利喜劇等優雅夢幻的世界。但是在華美甜蜜之間總是滲透出一股哀傷憂鬱,甚至頹廢與虛無感。如此特質,使得他的畫變得深沈有韻味。或許這與他長年與肺病抗衡形成的性格和人生觀是相關聯的。年僅37歲他就離開了人世。

1717年以作品《發舟西塞瑞島》(Embarkation for the Island of Cythera 〉,獲准進入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刻學院。畫面充分表現上流社會男女之間談情說愛、姿態優雅的浪漫情調。而這樣的畫風,也被認定是「雅宴畫」的創始。

 《發舟西塞瑞島》(Embarkation for the Island of Cythera 〉1717年。

這幅畫實際是正要從西塞瑞島歸來的情景,此說的根據在於畫面右側的維納斯神像。西塞瑞島是維納斯從海上誕生後所登陸的島,是情侶們朝聖的島。畫家想表現的是:愛的饗宴即將接近尾聲,情侶離開此樂園後,便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畫中透露出一絲秋天的蕭瑟之情。然而情侶們卻仍沉浸在甜蜜的時光裡。

華鐸用出航來寓意愛情與現實的衝突,愛情的樂園不可能久待,每個人都必須登上岸邊船隻,離開美麗國度,愛情與現實競爭是注定要失敗的,夕陽預示了愛的盡頭,象徵美好的愛情總是短暫的。

從題材上看,此畫無疑屬於歷史繪畫的範疇,但表現上卻非常具有現代精神。畫家所關心的不是神話或者英雄主義,而是人類的激情與現實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