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藝術 - 戲劇性繪畫的復興(18世紀末~19世紀中葉)-
新古典主義將希臘羅馬的美視為典範,以追求普世價值的理想美感。但是不管畫家筆技如何精湛,大眾對於理性的描寫、安定的構圖、形式冰冷的畫作逐漸失去了興趣,他們開始自由地展現出人類內心的波動與感性,以追求表達情緒與自然之美的畫面,這就屬於浪漫主義。
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二:
「廢墟畫家」于貝·羅貝赫 Hubert Robert 《被水環繞的神殿Temple Surrounded by water 》1780年。 羅貝赫在荒涼的遺跡與廢墟中憑悼過往繁華。
在接近法國大革命前夕的時代晚期,這一類被稱之為廢墟之美的風景情境,曾經蔚為風尚,除了廢墟懷古之外,也帶著想像的浪漫情感。
御用庭園設計師兼廢墟畫家- 于貝·羅貝赫(Hubert Robert)1733-1808。他熱衷於遺跡挖掘,前往義大利留學後深受啟發。
法國畫家羅貝赫出生於巴黎,父親是伯爵的隨從。後來他跟隨伯爵前往義大利,此時正是義大利流行挖掘龐貝城、赫庫蘭尼姆古城等遺跡的風潮。他在此自由組合古代神殿、紀念碑等廢墟,描繪創造出想像中的風景畫,因此被稱為「廢墟畫家」。不僅如此,他也是活躍的庭園設計師,擅長在庭園裡安排古代風格建築、人工瀑布、洞窟等。1778年,更獲得「國王的庭園設計師」的美名。
羅貝赫Robert《蒙托卡瓦羅的巨型雕像與羅馬幻象》( Imaginary View of Rome with the Horse - Tamer of the Monte Cavallo and a Church ) 1786年,珍藏於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正如畫名所示,畫家將羅馬古今紀念建築重新排列組合,同時表現在構圖上,這也是羅貝赫Robert作品中常見的獨特手法。畫面左側是卡比托利歐廣場的保守宮,右側則是奎里納雷廣場的古羅馬雕像,遠景是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及萬神殿等。唯有熟悉羅馬古遺跡的畫家,才能如此精心描繪並巧妙安排這些主題,使其毫不衝突的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