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佐賀城與鍋島直正藩主 2,柳州泛舟 3,三柱神社 4,柳州三百多年的蒸籠鰻魚飯 4,三重津海軍所遺址 5,佐賀空港
★ 佐賀城 - 日本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復原建築。
★ 佐賀城 (Saga Castle) 位於日本九州佐賀縣,為佐賀藩的政治與軍事中心,由鍋島直茂於 1602 年擴建。城堡以本丸御殿、鯱之門及堅固的石垣聞名。

對佐賀城的開發與建設頗有貢獻的藩主鍋島直正銅像,繼續守護著佐賀人民。
★「佐賀城」可說是佐賀市的代表象徵,位於佐賀市的中心,被獲選為日本百大名城。
❖ 佐賀城歷史
1,佐賀城最早是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大名龍造寺家族所建 (戰國大名指日本歷史的大封建主,佐賀當時稱為肥前國)。
2,江戶時代擴建 (1602年):鍋島直茂接管佐賀藩後,對城池進行大規模擴建,並改名為佐賀城。
3,命運多舛的佐賀城:1726年大火燒掉了大半建築物,好不容易修復完的佐賀城又在1874年 “佐賀之亂” (反對明治政府的叛亂) 戰火中,導致城堡遭受嚴重燒毀,只有鯱門 (城門) 及門上左邊的續櫓 (瞭望台) 保存至今,不僅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留在鯱門上的彈痕便是當年激戰時留下的歷史見證。
✺ 【鯱魚】外觀虎頭、魚身、尾鰭向上﹔一種神話海獸。日本許多傳統建築住宅,寺院,城池都會將「鯱魚」安置在屋脊兩側,它成為建築物的守護神,後來演變為城主的權利象徵。(鯱 ㄏㄨˇ,日語:しゃち)

城門上留著佐賀之亂戰火的彈痕 ▼▼
▼▼ 天守閣已經不存在,只剩下基石的的天守台 (下圖左側-遠拍天守台)。
曾經矗立在四層和五層的天守閣,在1726年被一場大火燒毁。
穿過大門,廣闊的空間展開,巨大正殿矗立其中。它被命名為佐賀城本丸歷史博物館,是日本第一個復原的本丸御殿,雖然只有當時建築物的3分之1,但已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木造復原建築。
佐賀城與大多的日本城不同,城堡建在平緩平地上,周圍壕溝與土壘上種滿大量松樹與楠樹,有著防禦敵軍窺伺軍情的絕妙巧思。
★ 江戶末期重建的佐賀城
佐賀藩主鍋島直茂改造的佐賀城,歷經了多次大大小小火災,1838年第十代藩主鍋島直正大事修築的本丸 (主城),得以重建。
何謂江戶時代?是指1603年德川家康被封為軍事最高統領將軍,於江戶 (現在的東京) 開設「幕府」,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德川幕府被推翻的260年間。
所謂「藩」,是江戶時代各地諸侯統治的領土及機構的總稱,直至明治維新後的1871年設「縣」之後才被廢止。而佐賀藩,於1642年為幕府受命以來,是負責與荷蘭、中國唯一窗口長崎港的海防,因此及早察覺了海外的形勢,在幕府時期,最先引進科學技術。
▼ 重建的本丸御殿 (本丸 - 主城) ,內部作為「佐賀城本丸歷史博物館」,館內展示大量資料,免費參觀。
進入正殿,可以看到幕府末期動亂中使用的「英國阿姆斯特朗大砲」和兩門射角大、砲身粗短的臼砲 (日治時期曾以臼砲攻擊台灣太魯閣族)▼▼
歷史館的御玄關 (入內要脫鞋,內部還有免付費的置物櫃,可以鎖放個人的包包物品)。
進入修復後的正殿,讓人驚嘆的是45公尺榻榻米長長的走廊,遊客可以觀賞其紙門和榻榻米等日本建築獨特的樣式。▼▼
本丸歷史館展示了佐賀藩的歷史、軍事改革與近代化發展,是了解當地歷史的重要景點。
展覽室展出多種槍械:最右側是英國研發的步槍,後面是日本傳統火繩槍及改良式步槍。這些槍械反映了日本不同時期的槍砲技術和軍事文化。
上圖左▲:這套藍漆畫淺綠線兩件式鎧甲,是佐賀初代藩主鍋島勝重在天草島原之亂時曾經穿戴,它見證了江戶時代的戰爭歷史。▲ 右:蒸汽機展圖,象徵著江戶末期日本引進西方技術的努力。
外御書院,由四個房間組成的大廳,是佐賀藩舉行官方活動的場所,太寬敞了! 有320張榻榻米。 (江戶時期,日本約有300多個「藩」,相當於現在的「縣」,其中各有領主,領主稱為「藩主」)。▼
御座間·堪忍所,是起居室。這裡是江戶時代的建築,太古老了!木材顏色較為顯舊。
“御座間” 放了藩主鍋島直正的立牌與來館參觀日,遊客可以坐在旁邊合照。御座間是從1838年保留至今的房間。 ▼
★ 日本近代化引領者 鍋島直正 (1814-1871)
第十代佐賀藩主鍋島直正是一位為日本近代化作出貢獻的偉人,在西洋軍事、醫學、科學技術等,都有卓越的表現。他在鎖國時代為了學習西方槍砲技術,向荷蘭取經,成功製造了日本第一座反射爐,第一門西洋式鐵砲、蒸汽船等。
「御座間」- 曾是封建領主的居所,該建築曾搬遷至其他地方再返回原來的位置,所使用的木料是江戶時代的,與其他房間相比,它看起來很舊。
為了追求現代化進步,設立了佐賀藩理化學研究所 (精煉系) 如下圖。集結荷蘭頂尖學者和科學工程師,進行物理化學研究和實驗,堪稱日本最先進的技術革新。
佐賀藩為了製造大砲,翻譯荷蘭的技術書籍,學習其理論和結構,並製造出日本第一座「反射爐」。
鑄造大砲反射爐的剖面模型 (下圖),對日本軍事與工業發展都有進一步的重要影響。▼▼
成功製作了日本第一座蒸汽船、蒸汽火車與古老的相機。
順路走,進入展廳,透過許多資料與圖樣,介紹江戶時代末期佐賀為日本的現代化奠定基礎的時期。
展示佐賀城的歷史和修復過程
這是1970年重建的二之丸門上的 “銅製杏葉武家紋章” 原型,呈對稱的葉片狀,中央有曲線裝飾,這種樣式在日本戰國至江戶時代的建築裝飾中很常見。▼▼
江戶時代末期的基奠石 ▼▼
展示傳統木工工具:1,上方彎柄是日本傳統的手斧 (鑿刀),用於雕刻或整形木材。2,下方是不同時期的刨刀,用來刨平,光滑木材。這些工具在日本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也代表了過去匠人的技藝。
戊辰戰爭佐賀藩士兵軍團砲擊支持德川幕府的彰義隊。
鍋島直正打造佐賀藩的海軍訓練學校圖紙和訓練艦模型 (圖示)。
開放海外後,幕府向荷蘭貿易站尋求合作,設立了長崎海軍訓練學校。佐賀的武士們在這裡接受訓練並汲取知識。最後佐賀藩建立了自己的西式海軍訓練設施 - 三重津海軍造船廠。
佐賀縣的三重津是日本早年開始訓練新式海軍的基地。(下圖是浮世繪風格的蒸汽軍艦)。
「有田燒」瓷器,是佐賀的名產。 (鍋島直正體恤人民辛苦,減少行政開銷,並大力發展佐賀農業、礦業、茶業、窯燒行業等)。
◆ 江戶時代佐賀城接種牛痘疫苗
佐賀藩流行天花時,鍋島直正得知接種牛痘疫苗可以預防天花,下令從荷蘭添購疫苗,引進西方醫學的種痘技術。讓兒子淳一郎 (第11代藩主鍋島直大) 成為第一位實驗者,圖片展示他正在接受種痘疫苗。 此後疫苗接種普及全國。
江戶時代的醫療器具:木製的顯微鏡 (左側),其中有三個曲度不同的透鏡,類似當時西方早期顯微鏡的設計。右側是種痘工具:針狀器具 (可能用於劃開皮膚);小型鑷子或刀具 (可能用於取痘苗);另一個存放疫苗的容器。
這些物品見證了日本在江戶時代接受西方醫學技術的歷史,特別是種痘技術的引入,對當時的傳染病防治產生了重要影響 (如下圖)。
這件和服展品是江戶至明治時代的振袖 (ふりそで),供武家或貴族女性在重要場合穿著。鮮豔的橘紅色、華麗的花卉與花車圖案,象徵吉祥與高貴,展現了當時精湛的染織技術與審美文化。(春天的櫻花、牡丹,初夏的杜若,秋天的荻和菊花,冬天的水仙,圖案涵蓋了四季盛開的豪華裝飾品,設計中的染色和刺繡技法都非常細緻)。
鍋島直正,一位出色的封建領主,非常有遠見,堅信人才是最大的財富,珍惜他的臣民,推動了藩現代化並實現了轉型。
佐賀藩的教育不僅注重儒學,還著眼於海外,重視英語、荷蘭語等外語,為培養出眾多明治維新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政治家。
江藤新平,日本佐賀藩士、民權家、政治家,奠定日本新司法體系的基礎,首席司法部長。被尊稱為「維新十傑」及「佐賀七賢」之一。
歷史館不定時會推出期間限定的展覽,現場大幅海報影像資料展覽,介紹江藤新平在明治日本時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七百多張塌塌米鋪設的展覽空間,散發著武士的尊嚴優雅,展現了佐賀城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連廁所走廊修建的都很雅致,赤腳踩在榻榻米上真的很舒適。
這裡播放三重津海軍訓練所遺跡的影片
設置了讓遊客嘗試朗誦儒家論語中的文字、替換成日語發音的互動影像。(唸錯了就會讓我淚流滿面)。
離開前發現另一個Cosplay互動式影像體驗:讓我忙著角色扮演,ㄧ會變裝武士、一會兒變裝為公主⋯玩得不亦樂乎,很有玩!
★ 水鄉柳川泛舟之趣
柳川位於日本九州福岡縣南方小城,也因是詩人北原白秋的故鄉而聞名遐邇。來到柳川,可以搭乘遊船 (川下り 沿著貫穿市內各處的護城河,體驗水鄉獨有的風情。
松月乘船處
循著指標來到松月乘船場,購票等候上船
成人票¥1900 (約台幣$400),搭乘遊船若需要斗笠遮陽,自取投幣¥100;櫃檯販賣人文畫家手繪的可愛河童T恤,一件¥2500。
冬、春寒冷之季來柳川遊船,搭乘有棉被、火爐的「暖桌船」順流而下,享受溫暖的旅程。上船前要求遊客們脫鞋子,鞋子一律放入塑膠袋,再把鞋子傳遞到船頭或船尾的收納處統一放好。
柳川泛舟使用的是櫂船(どんこ舟,日文發音為Donko),是一種平底木船,由船夫用竹篙撐行,類似威尼斯的貢多拉。船可載10至20人,行程約70分鐘。沿途欣賞城下町風光,是柳川著名的觀光活動。
柳川水路最初是為了引流河水灌溉土地而建,後來用於確保農業用水、防火用水、生活用水之功能;在日本戰國時代建設複雜的護城河以抵禦外敵,如今穿著傳統衣飾的船夫撐篙而行,載著乘客悠哉的沿河漫遊,從水面欣賞柳川景致,使「柳川遊船」成了頗具人氣的觀光勝景。
船行一陣子,便見轉一個大彎,彎道前即是石橋。這座石橋便是昔日柳川城的水門。過了水門,便進入柳川城內。
柳川運河有許多橋樑橫貫於其上,水面時而狹窄;時而寬闊,水閘門或高或低,船夫嫻熟的划船技巧,輕鬆愉快的介紹導覽,就算聽不懂日文,巡遊中也充滿了樂趣。
不知覺轉了好幾個彎,眼見前方一排水上商店的船屋,看來是專門賣給乘船的觀光客,不過船行瞬間划過,只能望食興嘆了!
沿著河道欣賞兩岸垂柳、歷史建築和古樸街景,感受獨特的懷舊氛圍。一路上還看到不少紀念碑與雕塑,岸邊這位就是奠定柳川運河基礎的柳川藩初代藩主田中吉政。
陽光明媚,風起舒暢,碧柳在潺潺水聲下隨風搖曳,船夫撐篙通過近代柳川詩人北原白秋的住家與學校時,特意吟唱了詩人創作的童謠,歌聲清越悠揚,將旅客帶入優雅如詩的世界;70分鐘的航程,歌聲滿場,快樂開懷。
遊歷約4公里的航程,來自各地的遊客彼此聊天,不時也熟稔起來,航行間充滿歡笑,絲毫不感無聊。就這樣,搭船一個多鐘頭,我們抵達御花碼頭,結束了今天的泛舟之行。
下船處有間明治時代新建的御花洋館建築,是柳川藩主立花氏的居所:有別邸、有庭園。(我們在附近搭乘接駁車重回松月登船處)。
離開柳川遊船旁的松月登船碼頭,進入三柱神社廣闊土地的護牆橋腳下。
★ 庇祐成就、復興、愛情的「三柱神社」
三柱神社 (みはしらじんじゃ) 始建於1826年,神社的名字來源於社內供奉著:第一代柳川藩主立花宗茂 (橘宗重親王),與正室誾千代公主及岳父戶次道雪三位祭神的神社。(誾,音 “銀” )。
立花宗茂 (たちばな むねしげ 1567-1643) 戰國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曾任柳川藩的初代與第三代藩主。勇猛善戰聞名,特別是在「朝鮮出兵」(文祿・慶長之役) 期間表現出色,被譽為「無敗的名將」。宗茂在關原之戰後因效忠西軍而失去領地,但他的忠誠與實力獲得德川幕府的認可,於1620年重返柳川藩,成為少數能夠復歸舊領土的戰國武將之一。 (圖片取自官網,高畑公園拜殿內亦可見其圖)。
因此他被人們尊為「復活之神」,神社被奉為祈求必勝 (順利)、成就、復活等,深受世人敬仰。
三柱神社參道旁綠樹成蔭
■ 參道 - ① 通往神社殿宇的道路叫做「參道」,很多神社將參道的中央「正中」,視作神靈的通道,所以要儘量避開正中行走,以示尊重。
② 參道二旁之所以選擇落葉樹、而非長青樹的原因,是希望透過樹木春夏萌芽繁茂、秋冬落葉枯枝的四季變化,讓參拜者感受到人世間的無常,進而產生對神明的敬畏之心。
③ 一般參道會鋪滿白色的小石頭稱為 “玉砂利”,這是讓信徒達到淨身的效果,最好穿著方便行走的鞋子。(玉砂利,代表美麗的靈魂化身為一顆顆細小卻貴重的寶石,每當踩過這些小石頭就會不斷地讓身心都得到洗淨)。
三柱神社參道旁沒有商店駐點,感覺很長、走了很久,穿越了一座石鳥居。
■ 鳥居,是神社建築的一部分,形似牌坊,代表 “通向神靈之地的大門”,意味著「由此進入聖域」。進入鳥居要一鞠躬,如果有戴帽子的話就要脫帽。鳥居雖然原則上是木造,但也有使用石材的。近年來金屬材質、混凝土以及樹脂材質的鳥居也越來越多。
三柱神社的「心形」池塘。
2005年神社遭人縱火燒毀,目前神社仍在眾籌規劃期間,獲得許多信眾熱情支援,現正在進行重生修復的工程。三柱神社的神域是用地廣闊的高畑公園,春季時為著名的賞櫻勝地。
神社的手水舍像一座小噴泉,乾淨清澈。
✽參拜神社小知識:
■「手水舎」,日文可念成「てみずや temizuye」是能讓參拜者將雙手洗乾淨的地方。另外,在溫泉旅館常用漢字單字「御手洗」(おてあらい otearai) 一般是指「廁所」。
水天宮神靈可以護佑手、腳、腰之神
三柱神社因供奉立花家族的重要人物,自江戶以來一直存在的寶貴文化財產,成為柳川地區的象徵之一,也是喜愛戰國歷史人們參拜的名所。
一座金色大鳥居,我們正式進入三柱神社
入口處有一個標牌,上面寫著「請求火災修復捐款」神社欲修復重建,正進行群眾募資。因為平成17年 (2005年) 神社遭逢火災,巨偉權威的唐門、樓門、迴廊、拜殿全數被嚴重毁損。之後的重建一直延續到現在。

院內處處裝飾著柳川信眾和商店奉納募捐的許願燈籠,可以感受到它們深受尊敬。
正殿目前正在修復建設中
☆ 三柱神社的拜殿
■ 參拜時立定站好,將銅板輕輕投入賽錢箱,如有鈴鐺可以輕輕搖動,然後以「二敬禮二拍手一敬禮」的方式向神明祈願。
柳川第一代封建領主橘宗重 (立花宗茂) 是復興和繁榮之神﹕祈求勝利、願望的實現和生意的繁榮。岳父戶次道雪是開拓導神﹕吉祥除邪、家庭安全、交通安全等﹔誾千代公主是慈悲之神﹕無病無劫、初宮﹙新的一年平安順利﹚等。
被稱為「祇園守」的三柱神社社紋,是御祭神的神紋及立花家的家紋。
購買護身符、幸運籤、御朱印
日本神社的護身符,通常稱為「御守」,隨身佩戴可以趨吉避凶,是除厄招福的吉祥物。御神籤 (幸運籤) 以紙條樣式呈現,內容書寫吉凶的籤詩。
如果御神籤上顯示壞運,在日本的習俗上,通常會將籤紙繫綁在周遭樹枝、架子或祈福繩上,讓壞運留在神社,不會跟著走。
小亭內懸掛著「おみくじ所」木製招牌,是一個出售籤詩的地點:左邊兩個白色大碗裡盛放了可愛吉祥物, “鯛魚” 和 “鰻彩” 寓意著幸福平安與好運。右邊木箱則是傳統籤筒及紙籤,讓參拜者抽取紙質的籤詩。
不同範疇顏色繽紛的庇護御守 ▼▼
■ 「御守」簡言之就是除厄招福的吉祥物,隨身佩戴即可趨吉避凶,在醫療尚不發達、仍舊高度依賴占卜的時代,人們為了防止疫病和災禍而發明了御守。
■ 繪馬 (日語:絵馬/えまEma) 是在日本、神社、寺院裡祈願用的ㄧ種奉納物,一般用木板製成,呈五角形。現今日本神社或寺院多推出獨具特色的繪馬,令信徒選擇增多。
繪馬架﹕信眾先在繪馬上書寫祈願內容,再將繪馬掛在繪馬架上,認為如此便能將心願上達神明或佛菩薩。神社或寺院會在特定時間將過往的繪馬進行儀式後焚化。 ▼▼ (下圖左:三柱神社最初的繪馬是為立花氏設計的一個大環形核彈鳥頭頭盔)。
■ 御朱印,神社的代表印鑑,由神社宗師手寫的書法御朱印。
三柱神社最熱門的是種類多樣的御朱印,除一般款式外,還有畫著花、木等插圖的季節限定款御朱印,另有以剪紙表現柳川特色風景的剪紙朱印,很有藝術價值。( 下圖:三柱神社柳川風情綠及鰻魚季節的朱印,及櫻花季、煙花花火季節限定的手繪御朱印)。
神社內另有石鳥居 (道了神社 - 祈求遠離惡疾、病癒,保平安)
轄區內有一個大池塘。這個池塘似乎是一個心形的池塘
稻禾太郎神社,一列列紅色鳥居很漂亮,祈求商業繁盛、開運除厄、成就心願。
■ 日本許多鳥居為什麼多半是紅色的﹖這是因為鳥居是用木頭做成,以前會用一種紅色的塗料來驅蟲、防腐,另一方面是紅色有趨吉避凶的意思。
【御賑會】被指定為福岡縣無形民俗文化財產,是福岡柳川三柱神社秋季大祭,每年吸引大批人潮的「御賑會」,起於江戶時代向神明感謝五穀豐收的秋大祭。
神社在日本被稱為「パワースポット」(Power Spot),除了祈求好運、趕走厄運之外,神社安靜的氛圍也能讓人靜下心來,重新獲得心靈的能量。離開神社時記得轉身向鳥居ㄧ鞠躬。
★ 柳川元祖本吉屋總店,三百年歷史的蒸籠鰻魚飯發源地
離開三柱神社已是午後兩點半,依循Google地圖指引驅車前往柳川元祖本吉屋品嚐鰻魚飯。一路轉過不少狹長小巷,很難想像三百年的老店會隱藏在不起眼的巷弄住宅中。
★ 柳川必吃美食﹕「蒸籠鰻魚飯」
元祖本吉屋天和元年 (西元1681年) 創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烏黑牆瓦、茅草町屋的外觀,古早雅致的日式建築,這就是當地的人氣名店。
進門後脫鞋放置在玄關,餐廳走道狹長,內部雖然都經過重新整修,但仍極力維持百年前本吉屋古樸的樣貌。最裡面的大包廂區,整片的落地窗外,鬱樹蒼蒼中點綴著楓樹紅葉,一座充滿禪意的漂亮園景,令人心情瞬間舒暢。
由於造訪時間已近2點,適逢午餐結束人潮漸散,現點現做現烤的木桶蒸鰻魚飯,大約需要30~40分鐘以上,等候的時間正好可以隨意拍照。
元祖本吉屋最有人氣的就是蒸籠鰻魚飯。一份套餐內容有前菜+蒸籠鰻魚飯+鰻魚肝湯+醃漬蘿蔔干 (醋拌小菜)。
柳州著名的 “蒸籠鰻魚飯” 是一道蒸籠料理,在淋有醬汁的白飯上,盛放炭火烤製的蒲燒鰻魚及蛋絲 (薄蛋皮切絲),並放進蒸籠蒸煮而成。烤得燒焦的鰻魚上舖著金黃蛋絲,增添了美麗的色彩。邊用餐邊賞中庭美景,極為悠閒自得!

把鋪在飯上的鰻魚撥開,鰻魚的香氣與鮮味完全滲入飯中,可說是絕品美食!濃郁醬汁的白飯,略帶微微焦香的炭烤味;蒸過兩次的鰻魚肉質柔軟鮮甜、入口即化。﹙由於是元老級的美味,價格上也偏高,約落在4、5000台幣左右,可見這間店根本是鰻魚飯餐廳的米其林等級﹚。
這是一份價格昂貴,卻又值得久候的木桶蒸鰻魚飯!(我吃到米飯一粒不剩,木桶朝天,三百年歷史的蒸鰻魚飯,讓我此行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下午4點多沿途路過「佐野常民歷史博物館」,順便繞了一圈。佐野常民出身佐賀藩士家族,是武士、是政治家,是佐賀七賢之一。亦是日本紅十字會創始人。
當第十代佐賀藩主開始發展現代化海軍事業時,受過西式教育的佐野常民因而獲得重用,參與了三重津海軍所的創設及技術指導。
在歷史館門口設置的佐野常民先生銅像
★ 三重津海軍所遺跡
ㄧ旁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三重津海軍所跡」,是佐賀藩為對抗歐美列強,於1858年建造的近代海軍設施遺址。這裡保存著日本最古老的西式木造旱塢 (用來修理船隻的設施)、學習航海術和造船術的訓練場等珍貴遺址。
「三重津海軍所跡」以西式海軍基地與大船整備聞名於當時,除了進行培訓人才和修復艦船,1865年更完成了日本第一艘國產蒸汽船「凌風丸」的建造,成為日本海軍現代化的起點所在。(圖片取自網路)。
我們在免費的觀景台眺望三重津海軍所遺跡全景,拍攝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
三重津海軍所離佐賀市區很近之外,不遠處是由長崎和天草地區圍成的有明海,風浪相當平穩,有利於軍艦的進出。然而,唯一的缺點就是這裡在潮汐之間有著高達6公尺的巨大潮差。但當時的船渠卻聰明地利用這點,讓船艦在滿潮時駛入船渠,再利用乾潮時將海水排出,好讓匠師們可以進入船底進行工作。
修復場遺跡還搭配了解說板標出冶煉爐的位置。
夜晚拍了佐賀駅前藩主鍋島直正銅像
銅像人物:鍋島茂義,江戶時代的前衛人物,積極引進蘭學(西方知識),成功製造西洋大砲和蒸汽船。
鍋島直正,17歲便成為佐賀第十代藩主,在位期間發揮卓越的領導能力,致力科學技術的引進,行政、財政的改革及人才培育。
古賀穀堂,鍋島直正的老師,支持藩政教育改革。
~~~~~~~~~~~~~~~~~~~~~~~~~~~~~~~~~~~
佐賀駅廣場佐賀第十代藩主鍋島直正銅像 (我並不認識銅像前的男主角)。
在佐賀駅請路人幫我拍照,這位男士點頭後直接走到鍋島直正銅像前催我拍,拍完後和我招招手興奮地離開了,丟下了愣在原地的我⋯。(回台灣後將此事告知女兒,她將照片放大後說,這是出身佐賀的一位小諧星,很高興你竟然認出戴著口罩的他,還主動幫他拍照,算你做了一件善事吧!)
和 Jungle分享這件事,他說,可見佐賀鄉間人民純樸善良的本性,很有趣值得記述下來。
享用飯店豐盛飽滿的 buffet 早餐
早餐後收拾行李,搭乘接駁巴士 (日幣$600,約30分鐘) 前往佐賀機場準備返台。
★ 九州佐賀空港
九州佐賀空港一樓嶄新明亮的觀光案內所,牆上張貼著日本佐賀幸姬清酒與熱氣球嘉年華活動大海報 (每年十月下旬-11月熱氣球節,是佐賀的盛事之一),櫃台上擺放縣內20個市町村的觀光資料,下方裝飾著佐賀名產漂亮的有田燒瓷偶等,強化觀光推廣的形象。
有機會來佐賀,千萬別錯過機場好喝的純柳丁汁。
佐賀機場小而美,乾淨明亮。二樓免稅店走文青風格,販賣些簡單的伴手禮。事後才知道機場頂樓的展望台,可以看飛機起降。
佐賀縣觀光吉祥物- “壺侍&壺喵”:高高豎起來的髮髻,和大大的有田燒瓷壺都是「壺侍」的迷人特色。他們是代表佐賀縣旅遊的公關角色 - “坪武士與好友貓咪”。(如下圖)
對台灣人來說,佐賀最紅的名人首推 “超級阿嬤”,透過小說熱賣和電影熱映紅遍全台。
我此次的日本行,正如同 “佐賀阿嬤” 帶著 “幸福旅行箱”,從佐賀南部鹿島、太良;西部伊萬里;北部唐津;東部吉野里、佐賀縣,附帶參觀了長崎原子彈爆炸館 (九州西邊);至福岡南邊的柳川享受泛舟之趣。
從老松綠蔭環繞的唐津古城、日本規模最大的環濠部落遺跡、最大的木結構復原建築以及美麗的稻荷神社及海中鳥居⋯,ㄧ路品嚐佐賀牛、竹崎螃蟹、牡蠣和滋味極美的鰻魚飯。
佐賀,不似東京現代化的便利;大阪的熱鬧喧嘩,但佐賀美麗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各市町的豐富物產,讓我有了一次獨特的體驗。

文章未完⋯⋯,
請繼續觀看:佐賀末篇:「當佐賀特產闖進了世界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