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古希臘藝術,是指盛行於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世界及附近地區的藝術,被視為是西方藝術的主要源頭。希臘盛產大理石與陶土,其主要成就在建築、雕刻、陶器彩繪方面。

◎ 古希臘藝術篇目:1.擲鐵餅者   2.觀景殿的阿波羅   3.羅浮宮鎮館之寶:❶  勝利女神之翼 (Nike Logo背後的含義) ❷ 米洛的維娜斯   4.勞孔群像

在西方,古希臘藝術一直受到人們的讚賞,被視為「古典」的典範。現存的希臘雕像有很多都是後世羅馬人根據青銅或大理石原件複製的作品。

特色:大部分的藝術創作雖以以神話為主題,但由作品所展現的現世歡樂與理想,仍可看到以人為世界中心的人本主義。希臘雕刻講求和諧、勻稱,尤以人體雕刻及建築為最,展現出烏托邦般的境界。

★ “擲鐵餅者” 成為奧運標誌的雕塑 

 

「擲鐵餅者」雕像之所以有名,因為這件珍品是西元前 2 世紀時羅馬的作品,仿照希臘雕塑家米隆的銅像創作雕成,原件已遺失,仿品則在全世界僅剩 3 件,分別位於大英博物館、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1948年後 “擲鐵餅者” 這一形象,頻繁出現在古今中外以體育為題材的宣傳海報或書籍封面上,從此,這件雕塑便成為後人最熟識的奧運象徵。

● 擲鐵餅者 (Discobolus) 約西元前450年 / 古希臘雕塑家米隆 (Myron) 代表作 / 原作已丟失,此為羅馬二世紀的複製品 / 152 公分高 / 國家博物館,羅馬 (Rome) [如下圖 ▼ ] 

 

★ 米隆 (Myron)《執鐵餅者》- 巧妙地捕捉到運動中人體的體態美。古希臘的美學不是誇耀勝利,不會瘋狂飆贏,不會聲嘶力竭,而是知道沉靜內斂才是真正的力量。

雕塑家選擇以參賽選手將鐵餅舉至最高點,即將拋出的時刻,將完美的人體造型和瞬間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米隆的作品在一個固定動作上,表現出運動的連續性,出色地解決了人體重量落在一隻腳上的重心問題,從而改變了以往雕刻中直立的程式。至今仍是最非凡的體育雕像之一。   

 


古希臘雕塑家米隆製作的青銅雕刻原作,早已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目前羅馬國立博物館內的 "擲鐵餅者",是後人根據一些文獻資料的蛛絲馬跡所進行仿製。

● 羅馬與倫敦的擲鐵餅者雕塑形象不同 

羅馬國立博物館的仿製品,是一個男人右手抓著鐵餅,微微向右傾斜,頭顱朝自己的右後方手看去。整體形象顯得具有流線,也更加飽滿。而大英博物館的那件 "擲鐵餅者",頭是朝向下方而不是扭頭朝向後方。

義大利和英國互相指責皆聲稱:自己的 "擲鐵餅者" 才是最正宗的原版複製品!大英博物館的136件珍藏曾經來台灣舉行特展,其中以米隆的「擲鐵餅者」雕像最受矚目,保險價值也最高,單件珍品高達新台幣5億元。 

 

大英博物館的 ”擲鐵餅者” ▼

  

現藏於慕尼黑的青銅複製,頭部看著高升的鐵餅,是原作精神所在。米隆原作的精神不是炫耀,而是「蓄勢待發」。 ▼

 

★《觀景殿的阿波羅》Apollo Belvedere / 大理石 / 梵蒂岡博物館

《望樓上的阿波羅》(Apollo Belvedere,又名《觀景殿的阿波羅》) 這是西元前4世紀希臘雕塑家萊奧卡雷斯 (Leochares) 的代表作,原作由青銅鑄成,高約2.3米。這件作品是羅馬時期大理石的複製品。

最早的銅雕在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被發現,從他的神情推斷,左臂在上可能手上拿著弓,右臂在下應該是拿著箭。1532年複製雕塑時,針對殘缺的右臂和左手都進行了修補,現珍藏在梵蒂岡,是博物館中最著名的雕塑,同時也是藝術史中最廣為人知的雕塑作品。

 


● 望樓上完美阿波羅 (Apollo)

古希臘的早期雕塑都是模仿埃及雕塑,但漸漸地,希臘雕塑家開始研究人體結構和比例,創作出寫實自然、生氣勃勃的藝術形象。

希臘神話中,阿波羅作為最多才多藝的光明之神,俊美的臉龐和完美的身材,被視為18世紀中葉新古典主義的完美典範雕像,阿波羅成為“男性美” 的象徵,也是藝術家最熱衷的創作題材之一。 

●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阿波羅與皮同」

在希臘神話中敘述阿波羅殺死巨蟒皮同(Python),並在其占據之處建起了自己的神廟。最早的故事版本來自荷馬史詩的《阿波羅頌歌》。

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為宙斯 (Zeus) 和勒托 (Leto) 之子,與月神阿提米絲為孿生姊弟。傳說兩人出生前,天后赫拉 (Hera) 因嫉妒其母,到處追趕加害於她。最後勒托被迫來到愛琴海上的德羅斯島,忍受了九天九夜的陣痛,才把孩子生下來。此時赫拉又派巨蟒來傷害他們,幸好得到海神波塞頓 (Poseidon) 搭救,母子才倖免於難。阿波羅長大後用箭將巨蟒射死,為母親報仇。

傳說阿波羅也是希臘神話中最多才多藝的光明之神,是相貌英俊的英雄神祇。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乘宣稱自己是阿波羅的兒子,為阿波羅修造廟宇,並為其舉行四年一度的祭神會。

大理石雕像 - 擊敗皮同 (Python) 的阿波羅,採取了將重心放在右腳,左腳稍微抬起的自然姿態,這種姿態稱為「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 

 

● 光明之神阿波羅

由於這件雕塑作品是在羅馬的一個望樓上被發現,因此取名為《望樓上的阿波羅》。阿波羅的雙手和小臂略有毁壞,雕塑家用理想美的標準,生動塑造了阿波羅箭已離弦時的姿態:頭部微側高揚,目光直視持弓手臂的前方,眼中流露出勝利的喜悅,突顯出阿波羅明朗的神態和英雄的氣質。

 

  

● 阿波羅是名畫 ”最後的審判” 耶穌臉部的形象範本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迷上了這座阿波羅的雕像,在繪製西斯汀教堂《最後的審判》壁畫時,就用來當成主角耶穌的臉部範本。在十八、九世紀,偏愛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甚至把「望樓上的阿波羅」推為當世紀最完美雕像。德國考古學家溫克爾曼及文壇大師歌德都把它視為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極力頌讚古希臘雕刻高貴的單純與肅穆的偉大。 

義大利西斯汀教堂《最後的審判》故事: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耶穌再臨,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 

  

台南 - 仁德,奇美博物館前廣場的阿波羅雕像,阿波羅是宙斯的兒子,希臘神話裡的光明之神,文藝之神,同時也是羅馬神話中的太陽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