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興里健康廚房課程                            23.04.11

課程主題:1,「我有肌少症嗎?該如何評估?」

2,泰式河粉烹飪料理

   

★ 四月份健康廚房課程:「人隨年齡增長,肌力逐漸減弱,如何有效提升肌肉耐力?」,內容精彩實用。

一、如何測量你的肌肉量是否足夠?

首先老師示範了一個有難度的動作,來測試大家下肢的肌力是否不足。動作如下:椅子坐前3分之一,雙手握拳平舉(比較好施力),右腳先微微抬起,嘗試用左腳單腳站起。再測另一腳的肌力,坐椅前3分之一,雙手握拳向前,左腳微微抬起,試著以另一單腳直接挺立站起來。如果站不起來「代表重心不穩,肌肉比較無力」。

感覺這個動作具有相當的難度,老師因為經常訓練攀岩運動,所以她瞬間立馬就站起來了。我測試下肢的肌力,站起來很困難,所以是不及格的。

你在家不妨也藉由這個單腳站立有點難度的動作,測試一下自己的肌力。不過,年長者旁邊要有可以扶持的桌椅,務必注意安全!

   

2,用「握力器」測試上肢的肌力:拉住拉把,兩手手肘放下,心情放輕鬆,以一次性力量將握力器拉到底後就放鬆,測試自己的握力有多少。女生要大於18kg,男生要大於28kg,就算達到及格標準。老師讓我們輪流測試。 

我左手19.7,右手18.7kg,還好及格了,但是第一個測試下肢肌力的動作,我完全不及格。日文班男班長的肌力竟然高達46.1kg,真的超強!

   

  

★ 什麼是肌少症(Sarcopenia)?顧名思義就是缺乏肌肉,隨著年紀增加,肌肉流失愈來愈多。肌少症會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如肌肉質量變少、體能變差、體力變弱、無力擰乾毛巾、轉開瓶蓋,平衡變差,步行速度變慢。不只老年人,現代人久坐不運動的習慣,也使得肌少症逐漸年輕化。

  

   

 

老師用皮尺幫大家測量小腿腿圍,觀察是否肌力不足。每個人都可以在家用皮尺測試看看!

  

ㄧ、預防肌少症飲食三要點:補充優質蛋白質、提升熱量、攝取維生素D 

 1. 平常應均衡的攝取食物,獲取足夠熱量。   2. 蛋白質平均分配三餐,增肌效果最佳。老師推薦了一些富含有高蛋白質的穀類食物。 3. 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

 

【預防肌少症,吃對全穀雜糧補充熱量!】

導致肌少症的常見飲食問題,像是熱量不足,體重過輕;以及牙口不好,豆魚蛋肉吃太少,以致蛋白質攝取不足。最好以糙米飯或白米飯搭配豐富的五穀雜糧、蔬菜類等,攝取足量且多樣化的植物性蛋白質,才能避免缺乏蛋白質或特定胺基酸。

  

▲黃豆、毛豆、紅扁豆、豌豆夾、黑豆、紅豆、夏威夷豆、皇帝豆、花豆、鷹嘴豆,以上圖片中的豆類,老師教我們分辨何者是澱粉豆、何者是蛋白質豆?

  

▲正確答案:

紅色圈圈 - 蛋白質豆:黃豆、毛豆、紅扁豆、黑豆;

黃圈圈標示- 澱粉豆:花豆、皇帝豆、鷹嘴豆(蛋白質成分不高,主要是糖分、澱粉居多)

你答對了嗎?

 

老師教大家辨認對健康有益的穀類食物(你能說出幾種?)  

◎正確答案:左邊自上而下:紅扁豆、長糙米、短糙米、藜麥、小米。右邊自上而下:紅薏仁、小薏仁、黑米、大薏仁、蕎麥。

◎ 以上十種五穀雜糧增加肌力第一名的食物是「紅扁豆」、第二名是藜麥。

老師說,平常不要只吃白米飯,白飯的營養價值很低,在飯裡加入紅扁豆和藜麥,可以提升蛋白質。紅扁豆放在飯裡一起烹調,比以前長輩吃豆漿、豆腐的效果好,因為豆漿、豆腐不見得每餐都吃,但扁豆可以直接和白飯一起煮,而且扁豆煮完後變成淡淡黃色,鬆軟的口感很適合長輩的軟質飲食。發現扁豆的營養價值和牛肉差不多,但是價錢差很多!

扁豆去哪裡買?五穀雜糧行,超市買不到。扁豆怎麼煮?扁豆可以做咖哩、加在飯裡吃,或做成泥,勾芡煮湯、打果汁都可以,營養價值高。扁豆一定要先泡水,半天或3~4小時,泡過水的扁豆會長大,比糙米好咀嚼,口感好,增肌效果更好,連90歲以上的長輩都能咀嚼。

  

中東人橫越沙漠必備「紅扁豆」

中東有句俗諺:「想要橫越沙漠的時候必備三樣東西:「一隻駱駝、ㄧ包紅扁豆和一壺水」由此可見,紅扁豆是非常營養且重要的東西。根據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紅扁豆的葉酸是菠菜2.4倍,蓮藕的3.6倍,食物纖維是香蕉的12倍、蘋果的21倍,蛋白質是牛肉的1.6倍,玄米的2.5倍。過去很少人注意到扁豆,但是在中東、歐美和印度,扁豆是很被重視的食物。

◎紅扁豆可以增肌、減脂,穩定血糖。

橘色的紅扁豆,裡面有很多的Beta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是超級抗老化的食物。扁豆為什麼可以瘦身?增加肌肉的效果很好?因為小小一杯扁豆,大約等於一整餐所需要的蛋白質量。扁豆的糖分很少,除了蛋白質,它含量最高的是纖維,所以吃扁豆會有飽足感,纖維還可以降血脂,比白飯更容易消肚子。若是你有血糖的問題,很適合食用,紅扁豆不但可以增肌、減脂,還可以穩定血糖。

  

◎扁豆GI值低,可以控制血糖;是抗新冠病毒的食材

什麼是GI值? GI值 (Glycemic Index) 即「升糖指數」。每一種食物都有GI值,和血糖上升有關係。如果吃白飯,GI值有87;而小扁豆GI指數為29,GI值愈低,愈不易升高血糖。而且扁豆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可以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於血糖緩慢上升,因此能夠預防肥胖、便秘、糖尿病,以及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經過中研院證實,中藥扁豆萃取的蛋白,可以有效抗新冠病毒,雖然這個研究發表出來的有點晚,但是扁豆能抗新冠病毒,也代表它能調節免疫,如果人體的免疫好,就不容易受到其他疾病感染了。

  

不妨試試在飯裡加一些扁豆烹煮,扁豆和十穀米至少泡3~4小時。(或者白飯佔一半,另一半扁豆加藜麥、薏仁或其他全穀類),平常煮白飯大約 1:1的水;如果加了全穀米,一般水的比例是 1:1.3,口感才不至於太硬。吃素的朋友,豆類和全穀一起吃,增加肌肉的效果會最好。

 

  

◎請問長肌肉需要哪兩種維生素?

答案是:除了維生素D,還有維生素B

老師說:台灣人喜歡吃精緻的白米飯、白麵包,而精緻的烹調方式也容易讓食物中B群的營養流失,以致於多數人容易有維生素B群缺乏的問題。所以需要補充魚肉類、豆類、雞蛋、奶、蔬果和全穀雜糧這些富含B群的食物。

台灣人曬太陽的時間太少,尤其住北部的朋友,大部分都缺乏維生素D。根據研究發現,長輩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如果降低,肌肉的合成力自然變差,骨質密度也會跟著下降⋯。因此,飲食均衡才能確保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B、D群,對於增長肌力是相當重要的事。

 

  

   

◎老師提醒:長輩隨著年齡增長,骨質密度與維生素D都會逐年下降,醫生一般都會希望除了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需補充鈣質和曬太陽。

補充維生素D可以強健骨骼

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之稱」,人體能夠透過足夠的日曬自然合成維生素D,也能藉由飲食攝取而得。台灣有80%的人都缺乏維生素D,過敏、感冒、拉肚子都可能和維生素D不足有關。若想要擁有強健的骨骼,除了注重一天攝取1000mg的鈣質量,維生素D的補充同樣不能少,自然就能延緩骨質流失了。

★補充維生素D的來源:1,曬太陽

老師說:眾所周知,曬太陽可以獲取維他命D,但卻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而太陽曬越久越能補充維生素D,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曬太陽要在什麼時段曬?曬多久才有幫助?近年來醫學界得到的共識:建議最佳曬太陽的時間是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陽光直射15~20分鐘就足夠了。

 

★補充維生素D的來源 2. :食物

除了魚類、牛奶、羊肉、豬肝,植物和藻類也都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又分D2和D3,由動物中攝取的大概都是D3,植物裡面的是D2。乾燥的木耳和曬過的香菇都是很好的食物來源(乾香菇比新鮮香菇多了七倍以上)。100克的木耳,維生素D含量有2000IU,平日可以多加攝取。基本上,深海魚、木耳是補充維生素D效果最好的食材(如下圖)

   

煮雞湯、排骨湯都可以放一些乾香菇,對於增長肌肉很有幫助。

    

★補充維生素D的來源 3.:補充劑(錠劑、滴劑、膠囊)

以下是補充維生素D的三大方法

    

  

二、運動增肌:規律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

老師說缺乏肌肉,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增加運動量開始!剛開始嘗試運動者,切勿操之過急,可以從每日規律的單車、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作為起步。光靠走路,其實增肌效果不好,因為走路是著重在下半身,除非是負重行走。若能力足夠,則可以搭配主力型運動,例如:深蹲、啞鈴、彈力帶的都能很好地增加肌肉量,延緩退化。

運動除了可以讓肌肉質量增加以外,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也有好處。

 

下圖左1:「掌撐棒式」,讓肌肉保有彈性與肌筋膜延展的動作,屬於有氧運動。這個動作完全不需要什麼器材,但是對於啟動訓練手臂、肩膀、臀部、大小腿都是有用的,算是鍛鍊全身肌肉的動作。

  

重量訓練:老師示範 「假登山式 - 膝碰肘」 的伏地挺身動作:1. 手掌撐起身體,接著右腳離地屈膝,靠近胸口,再回到雙腳踩地;換邊再重複做。

老師解說:「當我用膝碰肘,動作變慢,此時我的肌力在負重,增加肌肉的力量,這就是屬於重量訓練。」(我特別舉手在課堂上主動練習了這個動作,結果兩隻手臂很酸、很吃力,代表了我肌力不足)。

        

緊實腹部的核心運動:

動作解說:1. 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2. 保持腹部緊縮,背部起伏越小越好,縮起右腳,將膝蓋抬向胸口觸碰手肘處,一開始可先一隻腳、一隻腳的慢慢熟練。

過程中上身保持穩定不晃動,屁股不可翹高,無法維持正確姿勢時,就需立刻停止。

   

  

老師鼓勵我們在家練身,並解說下列各動作的效用:1,在家裡鋪好瑜伽墊練習「棒式」,訓練核心、手臂;

2,深蹲:是大腿、臀肌和兩腳的訓練;

3,仰臥起坐:訓練肚臍以上的上腹肌;

4,抬下肢運動:訓練下腹肌;

5,橋式:可以預防漏尿;

6,伏地挺身:訓練上肢與下肢。

  

◎ 布布老師示範動作「扶牆挺身」- 這是簡易版的伏地挺身,讓上半身比較沒有力氣的人,也能訓練到手臂和胸大肌。

步驟 1:面對牆壁,手掌平貼牆上,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雙腳與肩同寬。步驟 2:手肘保持微微彎曲,屈肘向下,慢慢讓身體前傾、靠近牆面。步驟 3:再用手臂和胸肌的力量,將身體撐起、推離牆面,讓手肘回到步驟 2 的位置。

重要提醒:1.手肘位置不要高過肩膀,以免受傷。2. 傾斜角度可依自行能力調整,角度越大訓練強度越高。3.若想加強訓練胸部,雙手打開的寬度要比肩膀寬。

 

     

很多人無法做標準版的伏地挺身,因此忽略上半身的訓練。簡易版的「扶牆挺身」,可以讓上半身較無力氣的人,也能訓練到手臂和胸大肌。

 

◎ 課程總結:一,如何測量肌肉量是否足夠? 1,以皮尺測量小腿圍 2,用握力器測試 3,測量起立坐下 

 

◎ 問題與解答:

二,請說出三種素食者都可以吃的低脂蛋白質:1,紅扁豆 2,紅藜麥 3,豆腐、豆皮、豆漿、毛豆等。

三,說出三種有效燃脂(增加心肺)的有氧運動?跑步、游泳、快走,負重也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四,吃扁豆對健康的優點?1,補充蛋白質 2,穩定血糖 3,纖維量高可以預防大腸癌、提升肌力,並解決便秘的困擾及血糖的問題。

希望同學回去後,把紅扁豆加入日常飲食中試試看,下次上課可以分享各自的食用經驗。

★ 健康廚房課程:泰式炒河粉

 

泰國菜的基本特色有三大元素,一是酸、香、辣的天然香氣;二是簡單又多元的料理方式;三則是特有的醬料文化。 

材料:雜糧行買的泰式河粉浸泡冷水20~30分鐘;清洗紅蔥頭切碎,辣椒、大蒜切碎;泡過水的蝦米、乾香菇備用;小黃瓜、豆乾切絲,清洗韭菜、檸檬,(老師沒有買到韭菜,就以韭菜花替代)。雞腿肉切塊以魚露醃漬(加了魚露,就不要再加鹽,避免太鹹)。

香菇泡水後瀝乾切絲,韭菜切小段,花生壓碎,檸檬切片備用。

 

 

   

 

1,橄欖油下鍋,先爆香紅蔥頭(需要不斷翻炒,注意火候,避免燒焦),辣椒、大蒜也要先炒過,加入雞腿肉煎炒至熟。

2,另一鍋炒香菇絲、蝦米、豆乾絲,韭菜花,加入一點糖、香菇水,再下河粉,翻炒至河粉軟化收汁,兩鍋拌在一起後,最後放入豆芽菜,加泰式酸辣醬,達到酸、甜和鹹味,完全攪拌均勻,河粉完美吸收醬汁,就算大功告成了。

          

  

 

老師和班長幫忙分裝,在每一碗泰式河粉上均勻撒了花生碎粒、小黃瓜絲、檸檬片。吃的時候各自再擠入檸檬汁,就是一碗酸辣又美味的泰式河粉了!

   

◎附註:

1,有關「紅扁豆」的專業知識,轉述自布布老師的課程內容,若有任何疏漏之處,敬請見諒。

2,歡迎儘量廣傳分享,讓所有人都能認識這個老少咸宜,素食者,健身者的高營養價值食物「紅扁豆」,謝謝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