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おらが蕎麦 博多1番街店 (博多/そば) 23.02.24

  

   

  

 

  

 

おらが蕎麦 菜單

 

  

  

  

  

  

我點「九州限定竹輪天婦羅蕎麥麵」640日圓,餐點送上來,感覺實際麵體和菜單照片差很大,不過昆布高湯口感溫潤清爽,還不錯

  

店員推薦最受歡迎的人氣套餐:豬排丼套餐 890日元(可以選擇冷或熱的蕎麥麵)

   

眼前美味的炸豬排丼,看起來小碗,但壓在豬排底的米飯還真不少,再加上一碗熱蕎麥麵,搭配啤酒,一個人的份量就稍微多了些。

   


  

用餐時段客人不斷湧入,越晚越熱鬧,環境有些嘈雜,幾乎都點各式炸物、小菜,啤酒為主,我們才驚覺這是一間居酒屋。

又加點了春捲與燒賣,春捲內容物就只有單純的豬肉,但發現日本鹿耳島黑豚,肉質柔潤多汁充滿香氣,在台灣真沒吃過價格便宜,又這麼好吃的春捲,燒賣的口味也不錯!

  

  

   

博多車站地下街、博多車站1番街相對位置參考下方,位置在福岡車站的B1樓層,從博多車站搭乘手扶梯就可以前往博多車站地下街、博多車站1番街,旁邊就是福岡市地下鐵搭車處。

 

◎附註:蕎麥麵小知識

說到日本的三大麵食,大家都知道是:烏冬(烏龍麵)、蕎麥麵和拉麵。而拉麵、烏龍麵都是從中國傳過來的,只有蕎麥麵則完全是日本的麵食。日本蕎麥麵早在奈良時代(西元710年前後)就作為速食美味,至今依然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什麼是蕎麥麵?

蕎麥麵是將蕎麥粒磨成蕎麥粉後,用水揉成麵糰,壓平後切成細麵條,既可冷吃,又可熱食。因為蕎麥麵營養豐富,日常食用對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的效用,故深受日本人喜愛。

   

      

用蕎麥做成的麵條很脆,所以很多時候會加入全麥麵粉,來增加其強度,否則蕎麥麵的質感很容易會在烹調過程中變壞。最常見的比例是「二八」( 2小麥粉:8蕎麥粉)稱「二八蕎麥麵」;如果是100%蕎麥粉的,就稱「十割蕎麥麵」。因應蕎麥粉比例的不同,麵條粗細及口感也會產生變化。另外,現在部分蕎麥麵在製作過程中還會添加芝麻、海藻、抹茶等各式材料,增添不同的風味。

  

 

蕎麥麵有幾種吃法?

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蕎麥冷麵(もりそば.ざるそば)、蕎麥湯麵(かけそば)和淋汁蕎麥麵(ぶっかけそば)。而蕎麥冷麵是日本人最喜愛的人氣美食之一。 

 

  

(1)蕎麥冷麵:煮熟後的蕎麥麵,會先用冷水洗去麵上的黏液,然後裝在四角形的蒸籠或竹簍裡,容器一般是木製或竹製的(又稱笊籬)。蕎麥麵的醬汁則會另外裝在一個叫作「蕎麥豬口」(蕎麥麵小杯子裡。日語中「豬口」就是「小瓷杯」的意思) 。

※江戶人吃蕎麥冷麵的規矩:  

蕎麥冷麵傳統吃法:吃冷麵時先聞一聞蕎麥香氣,入口之前,醬汁只能沾到麵條的前端。麵條入口時不要咬斷,而是發出聲音用力吸食,這樣才能品味到蕎麥麵本身的香氣及完美口感,這也是蕎麥麵最經典的吃法。吃蕎麥麵時如果不喝酒,就應該在短時間內快速吃完,才符合江戶人的習慣。

   

  

吃到最後,一般店家都會提供“蕎麥湯”(そばゆ,煮過麵的蕎麥麵湯,內含維他命B1,B2,屬於多酚的一種,聽說對健康有益。)蕎麥湯本身沒什麼味道,可以直接引用,或加入調味醬油變成湯頭也不錯! (有點像我們吃完餃子,山東人會喝煮餃子的熱湯,長輩稱「吃原實,喝原汁」,對身體有益)。

  

關西人多半不知道蕎麥湯的存在

蕎麥湯是指蕎麥麵的煮麵水,裡面含有煮蕎麥麵溶出的植物性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但是關西人多半不曉得蕎麥湯的存在。(關西土質乾燥、適合種植小麥-烏龍麵原料,關西以香川縣為首,發展出烏龍麵文化。)

因此供應蕎麥湯的文化在關東十分常見,但在烏龍麵比蕎麥麵更受歡迎的關西,則得特別要求才能喝到蕎麥湯。

 ★關東VS.關西不一樣![日本最繁榮的都會區「關東」(東京、橫濱)/ 日本第二大都市圏「關西」(大阪、京都)的差異]:

搭配「蕎麥冷麵」的調味汁,關東和關西地區也會略有差別。關東地區主要用柴魚片出汁、濃口醬油、味醂、砂糖等煮製而成,顏色味道都比較濃;而關西地區主要是用柴魚和昆布熬出來的汁,加上薄口醬油去調味,所以顏色看起來會比較薄。 

   

 (2)蕎麥湯麵(かけそば):經冷水沖洗後的麵條會重新放入熱水中稍稍加熱,再加上專用的醬汁。調料經常會使用蔥花和七味唐辛子,也會加入磨好的柑橘類果皮及山椒皮等,清新淡雅,別具風味。這種湯麵的風格和拉麵相似。因為吃法豪邁快速,所以在日本又被稱為速食的始祖。 

  

  

(3)淋汁蕎麥麵(ぶっかけ蕎麥):蕎麥麵煮好後過冷水,在麵上搭配蔬菜、肉類等豐富的食材,吃的時候將涼的調味汁淋在面上,大口大口地吃就可以了。另外裝麵的容器經常使用開口較大,且較深的種類。 

  

 ★日本常見的幾種蕎麥麵: 

 

鴨肉南蠻蕎麥麵:是一種加了鴨肉和蔥花調理的湯蕎麥面。 在江戸時代時前來日本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也就是所謂的南蠻人)比較喜歡蔥花,就代替了洋蔥直接享用,因此這道蕎麥面就取名為「南蠻」。

 

 日本傳統的過年習俗— 除夕夜吃「跨年蕎麥麵」(年越しそば) 

日本傳統跨年並非跨年晚會、放煙火等熱絡喧鬧的活動。他們會與家人團圓拜年,也有人選擇參拜神社,守歲同時,邊聆聽寺廟的除夜鐘響 (除夜の鐘:敲著傳說中,去除壞運和煩惱的108下鐘聲),共度莊嚴溫暖的時光。最好的年越行事,是在家和家人一起共享暖胃的「年越蕎麥麵」,打開電視看紅白歌唱大賽,吃橘子窩在暖桌內守歲。

  

※ 日本一年之始是新曆的是1月1日,稱為「お正月」(讀:O-SHO-GATSU)。日本人非常重視新一年的開始,仿如我們重視農曆新年一樣。不論他們身在何地,都會在新年前趕回家鄉跟家人一起過。而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即12月31日被稱為「大晦日」。日本人習慣在除夕前準備迎接新一年,並且對於這一年能平安渡過以表感恩。

  

  

年越蕎麥麵の由來(除夕守歲蕎麥麵起源)

日本人過年為什麼要吃「年越蕎麥麵」呢?鎌倉時代九州博多的承天寺製作蕎麥麻糬 (そば餅),發給貧窮的人們吃。據說當時貧民吃了蕎麥餅好運上升,故有「運(氣)蕎麥」之說,逐漸演變成在大晦日(除夕)吃蕎麥麵會帶來「好運」的習俗。

對早期的江戶人們來說,從『商人は掛け取りに、庶民は掛けを払う(商人收賬,庶民繳還欠賬)』的狀況可以看出,年末是需要籌措錢財,頗為艱辛的時節。正是在如此生活之下,才衍生出為祈禱轉運而取其雙關的意涵-品嚐蕎麥麵的風俗。

其中有些人雖然日日為生活奔波,但對於在除夕(大晦日-12/31)這一天能與家人享用蕎麥麵而感到開心。此外,蕎麥富含維他命B1、B2等,不但對苦惱於因光吃白米而罹患腳氣病的江戶人們來說,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同時還是一種便宜、美味又健康的速食。 

 

在大晦日享用「守歲蕎麥麵」,擁有著遍及全國的知名度,現今依舊不分老少,深受廣大年齡層喜愛,是一種人氣極高的節慶料理。1884年創業與東京神田的「深田松屋」甚至擁有「日本第一守歲蕎麥麵」的美名,每年的大晦日會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一天能賣出多達8000份的蕎麥麵。  

 

蕎麥麵的多重涵義:長壽、富貴、去厄運   

 【1】長壽說的「延壽蕎麥」:蕎麥麵又細又長,有延年益壽、祈願家運昌隆之意。其實,日本喬遷之喜請鄰居吃蕎麥麵的習俗,概念也一樣,希望與鄰人能長保和平相處的關係。

【2】 財運說的「福蕎麥」:過去江戶時代的金箔匠人結束工作前,用蕎麥粉麵糰黏拾飛散的金粉,而有了「聚財」含義。

【3】 除去厄運、勞苦說的「緣切(り)蕎麥」 : 易斷的蕎麥麵,象徵「切斷往年的厄運」。

【4】 「江戶時代古書「本朝食鑑」中,記載著蕎麥為健康食品。蕎麥麵可清除體內汙垢,迎接新的一年。  

最後,蕎麥是一種生命力非常強韌的作物,風吹雨打之後只要照射太陽光,就能很快的復甦。用這樣的作物做成麵。透過吃蕎麥麵這樣的方式,在日本跨年當天祈求新的一年會是「無病息災」的一年。

  

附帶一提,日本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型態的蕎麥料理。比如福井縣習慣加入白蘿蔔泥;京都和北海道則有「にしん蕎麦(鯡魚蕎麥麵)」;新瀉縣以「海蘿」為材料製成「へぎ蕎麦(片木蕎麥麵)」⋯等。

   

「片木蕎麥麵」是新潟縣的鄉土料理,將一口份量的冷蕎麥麵繞成線圈狀,排列盛裝在一種被稱為「片木」(へぎ)的四方型容器內。這種蕎麥麵使用「海藻」作為麵糰的黏劑(將蕎麥粉揉成麵糰時,須加入可增加黏性的物質才不會斷裂),特徵是比一般的蕎麥麵更加水嫩彈牙,入喉滑順。「片木蕎麥麵」是造訪新潟縣時推薦嘗試的料理之一。

   

「守歲蕎麥麵」是自由的,並沒有因為是當地蕎麥料理,而限制口味。日本有些家庭會從『各地特色蕎麥麵』來挑選口味和家人一起守歲,似乎也挺有趣!

現在連年輕族群也會在大晦日(12/31日)吃蕎麥泡麵,從這一點來看,「守歲蕎麥麵」可說是一項深入年齡層相對廣泛的風俗。

在這個難以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的世道,能有如此凝聚眾人心願、眾人共享的習俗,好像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 日本速食始祖・蕎麥麵  

說起「速食店」,大家或許立刻會想到漢堡、薯條那類美式連鎖店的食物。不過在日本,其實存在著一種本土速食店,就是「立食蕎麥麵」!快速、簡便的用餐概念,大概在14世紀的室町時代就存在了。而我們現在所謂的速食,則是戰後經濟成長時期,國際速食龍頭肯德基(1970年)和麥當勞(1971年)進駐後發展起來的。

  

日本立食文化的起源 

「立食」(立ち食い)文化:立食的概念起源於江戶時代(1603-1867),為了符合當時無法花太多時間進食的需求而誕生的吃飯方式,以販賣蕎麥麵和飯糰的路邊攤為主流,來往的人民在小攤站著吃完就繼續趕路。日本戰國時代,許多寺廟和神社附近都會有人擺攤賣烤魚,也是站著吃即可。二次戰後日本比較貧窮,空間又小,不少小攤都是要站著吃,由此發展出立食一族的傳統。

以蕎麥製作的麵食(如蕎麥餅、蕎麥麵球等),自古以來就被人民所食用。到了江戶時代格外在庶民間廣為流傳,蕎麥麵之所以能在江戶獲得比烏龍麵更具較高的人氣,料理時間快速、經濟實惠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所熟悉的蕎麥麵,據說是從室町時代,自寺院發祥而來。後來,蕎麥麵則作為日薪勞動者用於果腹的速食,在庶民間廣為流傳,壽司和蕎麥麵等路邊攤亦盛極一時。至幕府末期,在江戶境內,已開設多達3700間的立食蕎麥麵店,可想見其繁榮情況。

 

「車站蕎麥麵(駅そば)」的歷史,明治時期(1868-1912)火車站月台上開始出現「立食蕎麥(立ち食いそば)」麵攤。據說第一家車站蕎麥麵店開設在長野縣輕井澤。在火車仍以蒸汽動力為主的早期,列車經常需要在旅途之間更換。由於需要一些時間來組織,乘客可以利用等待時,在車站月台內蕎麥麵攤快速用餐,把握僅有的空間與時間,同時還能讓翻桌率提高,「立食-站著吃」這樣的飲食風潮,就逐漸慢慢發展起來。

 

爭分奪秒的清晨,日本上班族的撫胃系快餐:立食蕎麥

 

    

到了近代,這種立食習慣變得愈益流行,日本街邊或者車站月臺,很多都設置了售賣壽司和蕎麥麵的「立食處」。 雖然環境簡陋,只有一張長桌子或圓桌,但一點也不影響客人對立食的迷戀和喜愛。

因為日本上班族的壓力大,所以下班以後喜歡喝酒紓解壓力,而在立食店不需特別講究禮儀規矩,可讓人感到很放鬆,一碗麵約300~500日圓,相當經濟實惠,因此很受歡迎。即便是點一杯酒,一口氣喝完後馬上離店也沒關係。 

某些立食蕎麥麵店人氣極高,甚至成為日劇取景地,比如堀北真希的《彼岸花》、香取慎吾的《家族的形式》等都多次出現立食蕎麥麵店的場景。當然,關於立食的蕎麥麵店,最出名的當屬漫畫《立食師列傳》(內容敘述,戰後的日本比較貧窮,空間又小,不少小攤都是要站着吃的,由此發展出立食一族的故事。)。

   

  

日本NHK電視綜藝節目曾針對「立食蕎麥-日本上班族的撫慰系快餐」製作專題,比較人工蕎麥麵與機器蕎麥麵的上餐速度:ㄧ間狹窄的廚房,塞滿了十位員工熱麵、炸物、擺盤、洗碗,藉由細膩的分工合作,有些簡單的蕎麥麵甚至可以以只花10秒就能上菜。

機器人立食蕎麥麵,廚房只需一個人總管,從煮麵、漂洗、冰鎮皆全自動。煮出一碗麵大約需要20秒,相較於人力分工慢了些。不過,交給機器人負責,就能提供相同品質,1小時煮出150碗的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基本上,無論是機器人煮麵或聘用大量員工,採取細膩分工合作的流水線方式,狹小的店鋪都沒有設置座位,客人站著快速把麵吃完,大大提升了店內翻桌率,讓業績節節升高。下次大家到日本旅遊時,不妨也體驗一下日本傳統的立食文化吧!

   

◎貼心小提醒:蕎麥能夠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保護視力和預防腦血管出血;對於心律失調、心肌梗塞都有好的作用;還能消炎抗菌、防癌⋯等功效,營養價值豐富。不過,任何食物都有與之相剋的東西,蕎麥也不例外 。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體質敏感、經常腹瀉的人則不宜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