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草稿未完


中世紀藝術《早期基督教藝術》

一般來說,所謂的「早期基督教藝術」是指從基督教誕生到西元五世紀後半所產生涵蓋整個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藝術。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確立了基督教會【Christian Church】在國家中的權利,其時,教會本身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當初基督教遭受迫害的時候,不需要而且事實上也不可能建築公共禮拜場所。可是,一旦基督教會掌握了王國中的最大權勢,跟藝術的整個關係就不能不予以重新考慮。

早期基督徒幾乎一致同意下述觀點:上帝的所在的祭壇,絕對不可以擺上雕像。因為雕像跟《聖經》里譴責過的木石偶像和異教偶像太過相似。那些剛剛經過改造接受了新宗教信仰的可憐的異教徒,要是在教堂里看到那樣的雕像,他們怎麼可能領會舊信仰和新教旨之間的區別呢?一開始,藝術家還是使用在羅馬藝術中發展成功的敘事方式,但是慢慢地就越來越注重事物的核心精義所在。

這是福音書中的故事,基督用五個餅和兩條魚給五千人吃了一頓飽飯。要是換一個希臘化時期的藝術家,就可能抓住這個機會用歡快而富有戲劇性的場面畫出一大群人來。然而當時這位藝匠卻選擇了迥然不同手法,他的作品不是用靈巧的筆觸畫成,而是用石塊或玻璃塊精心拼成鑲嵌畫,材料的顏色濃重,使布滿鑲嵌畫的教堂內部顯得輝煌肅穆。

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使觀看者感到:神聖的奇蹟正展現在眼前。平靜安詳的基督形象佔據著畫面的中心,他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有鬍鬚的基督形象,而是像早期基督徒所想像的那樣,一位長頭髮的年輕人穿著紫色長袍,向兩邊伸出手臂祝福,站著的兩個使徒正遞給他餅和魚,以便實現奇蹟。他們拿著食物,手被遮在後面,跟那時臣民帶著禮品向君王進貢的習慣方式一樣。事實上,這個場面看起來就像神聖的儀式。我們看出,藝術家賦予他所表現的事情重大的意義。

《麵包和魚的奇蹟》The Miracle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  公元520年,鑲嵌畫。新聖阿波里奈爾教堂〔S. Apollinare Nuovo〕,拉芬納〔Ravenna〕,義大利

 

按正常來說,中世紀是在古希臘之後,這個時期的審美應該有所提升才對,但這個時期的作品看起來卻比較呆板。畫面中他們的長相都差不多,就是頭髮這些有點變化,神情呆板一些,感覺沒有了古希臘時期那些古典的審美。

什麼是鑲嵌畫?鑲嵌畫在俄語中的發音是 мозаика,烏克蘭語 Мозаїка,通過發音大概是「馬賽克」的意思。製作鑲嵌畫時,先是在紙上畫一張效果圖,畫效果圖的時候還要慢慢把它細化,就是細化到每一顆石頭的形狀,包括它的大小和顏色。然後用一個木框,再拿水泥的混合物將木框填滿,用刮刀的工具把表面打平。等水泥稍微硬一點點的時候,再去把畫面轉印到這個水泥上面,最後就可以按照那個大概的圖案,去往上貼這個東西,就是按到水泥裡,按照轉印的圖案與紋路往裡壓按即可。

 

  

「璀璨的拜占庭藝術」

紅了1000多年的拜占庭藝術,最大特徵是——融合古希臘藝術與古羅馬藝術,並帶入東方化寓言色彩,同時最最最重要的是,作品中持續強化的基督教元素。

義大利西西里島僅10萬人的小鎮蒙雷阿萊(Monreale)卻擁有世界上最大馬賽克壁畫的教堂,使用了6000平方米的黃金馬賽克

  

任何人步入教堂那一刻都會被絢麗的金光閃得眼花繚亂。教堂長102米,寬40米,內部宛如一個裝滿黃金珠寶的首飾盒,卻又莊嚴肅穆氣勢磅礴。擡頭環視四周,目光所及之處遍布馬賽克壁畫,由來自拜占庭、西西里和阿拉伯的無數能工巧匠用黃金鑲嵌,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共計使用掉1200公斤黃金。它是世界上最大面積馬賽克壁畫的教堂,又被稱爲「黃金聖殿」。 

匠心獨運的鮮艷顏色是拜占庭藝術的重要特徵。羅馬很多教堂拱頂鑲嵌畫,描繪了青年基督做出賜福的手勢,暗示著基督權威。在當時,皇帝還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拜占庭藝術精神內涵非常高深,有種強烈秩序感。大部分藝術家都掌握了基礎幾何學、測量學的實用知識。

   

擡頭仰望穹頂中部,耶穌基督的巨大頭像以馬賽克拼成,再以金箔和寶石作爲裝飾。工匠在拼貼的時候很好地採用了美學和透視學上的原理,塑造了全能基督的形象。他冷峻的目光似乎可以探察到教堂的任何一個角落,使朝拜者無論站在哪裡,都感覺基督也在盯著自己。

*拜占庭帝國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395年,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了,分成一個西羅馬帝國,一個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滅亡了,而東羅馬帝國在歷史上存活了一千年,直到15世紀才被土耳其人所滅。

其實拜占庭帝國是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羅馬帝國和分裂後的東羅馬帝國而提出來的叫法。拜占庭帝國,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愛琴海、兩河流域、埃及和黑海北部。首都是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堡,在希臘時期稱作拜占庭。

拜占庭是個海港城市,地處咽喉要道,人種多樣,位置優越、氣候宜人、商業繁榮、交流豐富,這一切都為拜占庭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拜占庭藝術的核心思想就是崇拜帝王和宣揚基督教神學,為了鞏固貴族階級的統治服務。

拜占庭風格特點是羅馬晚期藝術形式,和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為中心的東方藝術形式相結合,有著濃厚的東方色彩。拜占庭式教堂的建築表面覆蓋著馬賽克和壁畫,營造出華麗而華麗的內飾,在蠟燭和燈光下閃閃發光。在建造如此精緻且看似神奇的建築時,他們的目標是在地球上創造出天國的感覺,這一點延續到了後來的哥德式藝術中。

   

  

 

  

   

馬賽克是拜占庭人從古希臘那裡繼承並發揚的。ㄧ說,Mosaic一詞源於古希臘,意為「值得靜思、需要耐心的藝術工作」。馬賽克拼畫是由小石塊和彩色玻璃拼起來的,本身帶有光澤。流光溢彩的小色塊,嚴格按照基督教的規定來調配拼接:藍色、櫻桃紅、金色是基督的顏色;聖母則全用藍色;黃色、淺藍色是聖徒的用色;而紫紅色是聖保羅的顏色。所有用色充滿了象徵意義,一眼可知人物的身份地位。

早期的基督徒大多窮苦不識字,他們便偷偷地用馬賽克拼畫在地下室通道里拼出基督教的故事,來傳播基督教文化。幸虧有拜占庭,古希臘和羅馬的鑲嵌畫才得以保留和光大。

   

 

  

《弗拉基爾聖母像Vladimir Madonna》約1125年,75厘米×53厘米,倫敦大英博物館藏。這是在拜占庭藝術中難得一見的充滿溫情的聖像形象。

聖像是一種小型的雕像,它也可以鑲嵌在畫中,種類主要有壁畫,象牙雕塑等。聖像畫作的寫實風格比較強,重點描繪人物的表情,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來體會作者的內心。畫作上技藝和皇權教權的結合讓拜占庭時期的藝術增添了一絲神秘氣息,這也是政教合一的產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