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蘭濟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de   Blanzay 1845 )   

 

亞力克斯‧約瑟夫‧佩里涅昂(Alexis Joseph Perignon, 1806-1882)是十九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Neoclassicism)畫家,擅長風俗、肖像及歷史畫。1834年參加法國沙龍展,於1836~1844年間先後獲得銅、銀、金牌獎項的殊榮;1856年獲騎士榮譽勳章,1870年受封官員,擔任過美術學校校長及里昂博物館館長。

台南奇美博物館收藏了眾多肖像畫,《布蘭濟夫人》的典雅高貴,是其中最令人驚艷的作品。

 

畫面主角身穿露肩禮服,微側端坐在高貴的絨椅上,白皙柔嫩的肌膚,美麗的五官,梳著19世紀女子流行的髮式:頭上髮辮成髻, 兩側髮絲蓋過耳朵。女子沒有佩戴任何飾品,綠絨椅背、粉紅色調的白絨披肩,為靜態單純的畫面增添了色彩與生氣,畫家以極細膩的筆觸,精心塑造了布蘭濟夫人溫潤、優雅的氣質。

新古典主義的畫風,一般趨向於嚴謹靜態的構圖,講究素描的基礎,喜愛冷調單純的色彩,更注重形象的典雅。這幅《布蘭濟夫人肖像》背景正是古典主義畫派冷清、單純土黃色調的風格,然而細密黑亮的髮辮、綠絨壓紋的椅背、柔軟毛絨的披肩、衣裙的縫線、綢緞的質感,在畫家筆下都描繪得極其精緻寫實。

這幅作品運用了金字塔形(三角形)的構圖,讓畫面具有相當的穩定感。整體安排上,亦見畫家的巧思,如運用倒三角的下顎線條、低胸領口與斜線裝飾,以及在腿上微微交扣的雙手,呼應夫人髮絲與披肩自然下垂的三角形線條,使畫面在平衡穩定中,增添了些許的律動感。(觀賞畫作的同時,除了我隨意勾勒的三角形,你也可以試著繼續尋找畫中三角形線索,進一步了解新古典主義嚴整勻稱的風格,作品中還存有許多的三角形喔!)

  

十九世紀的歐洲,出現了大量的美女肖像畫,目前雖然無法確知布蘭濟夫人究竟何人,但畫家透過精緻細膩的技巧,刻畫出華美、逼真的效果與氛圍,更將夫人恬靜高雅的氣質烘托而出,堪稱是一幅非常成功的肖像畫。 

  

(奇美博物館《布蘭濟夫人肖像》的門票,頗具保存價值,感謝好友麗華提供照片。)

*西洋藝術史資料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ism) - 18世紀後半到19世紀初。

新古典主義的藝術特質 :文藝復興時期,對古代的嚮往蔚為風尚;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更因考古的發掘,再度引起人們收藏古董的喜好,和對古典主義的興趣。這時以希臘羅馬為背景,描繪表現古人精神的題材也風行起來,人們不僅是欣賞及學習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進而試圖直接學習希臘、羅馬的古典風格。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強調理性的表現,作品單純而明晰。其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而精密;其復古精神在於仿效唯美的本質,重現古典的樸實風格。從衣著、手勢,到肢體動作都十分講究,所以作品兼具了現實感和莊嚴的戲劇性,目的是使觀者能感同身受,以喚醒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與獻身於理念的純樸美德。 

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藝術家:賈克·路易·大衛 (Jacques Louis David)、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等。

奇美博物館裡另外收藏了多幅布格羅大師(Bouguereau,奇美翻譯為布葛赫)的肖像畫作,都是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的畫風,可以比較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