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馬丁傳奇

 

 歐洲聖馬丁節 (雙十ㄧ)的源起

「雙十一」是中國人的光棍節和網購狂歡日,也是歐洲傳統的聖馬丁節日(德語:Martinstag,英語:St.Martin's Day),歐洲各城區都有盛大的慶典活動,人們大吃大喝,化裝遊行,提燈籠、唱聖歌,充滿濃濃的節慶氛圍

聖馬丁,究竟何人也?

馬丁(Martin)出生於匈牙利,作為羅馬軍人的後裔,他被取名為「馬丁」,是希望他能像希臘羅馬神話裡的戰神馬爾斯一樣勇於奮鬥。他年紀輕輕的就成為羅馬凱撒皇帝親衛隊的軍官,除了因為勇敢外,樂於助人,和善謙虛等品德,都是世人稱讚並樂於接近他的原因。

356年馬丁退役後,受聖洗成為一名修煉的苦行僧,他悲憫弱勢,濟貧行善,救治傷者。371年雖被推舉繼任法國圖爾城(Tours)主教,但他認為自己遠不夠格,更不願穿著高貴禮服,戴著統治者的戒指和尊鏈,那不是他想要的世界。馬丁放棄了大主教的殿堂生活,住在城外的隱修院,未改原先修道士的苦修,反而更努力獻身社會,參與濟助他人的工作,足跡遍及歐洲。

公元397年11月8日,他在走訪轄區途中去世,人們用船將之運回圖爾,船上點綴著燈籠火把,照亮所到之處,以此表達對他的崇敬。11月11日,悲傷的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瞻仰他的儀容,舉行入棺儀式。天主教會因其聖德卓越譽為聖人。人們並將每年的11月11日作為“聖馬丁紀念日”,亦稱聖·馬丁節(德語 Martinstag,英語 St. Martin's Day)。

  

聖馬丁節(燈籠節)的源起

聖馬丁節,最初只是教會中慶祝的宗教性節日,後來窮人們會在11月11日這一天沿著農場乞討,正逢收穫和屠宰季節,希望人們像割袍送暖的馬丁ㄧ樣幫助他們。漸漸地,老師給孩子們講述馬丁的仁慈善行;教堂裡唱著讚美馬丁互助友愛的聖歌,頌揚千年前馬丁為傳福音,行走歐洲濟助貧病的傳奇事蹟⋯。現在的聖馬丁節(11.11.- St. Martin's Day),傳承著中世紀悠久的文化歷史,是歐洲最歡樂、最溫暖的重要節日。

   

歐洲的燈節 - 聖馬丁節

歷史上,聖馬丁節之後直到聖誕節都是齋月,聖馬丁節是可以暴飲暴食的最後一天,類似狂歡節。所以在這一天,人們會開心的享受美酒佳餚,提燈籠上街遊行,唱聖歌。常有身披紅色斗篷,裝扮成聖馬丁的騎士,伴隨著孩子們提著燈籠串街走巷,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有時候蔓延至好幾千人,熱鬧非凡。遊行之後,一群孩子提著燈籠挨家挨戶敲門,站在門口唱歌,請求糖果,點心,水果或其它禮物。有些街區還會特別上演「馬丁割袍贈乞」的場景,以紀念馬丁的行為和精神。

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及一些北歐國家均將這一天變成了旨在傳承慷慨助人,施愛行善之美德的兒童節,每個孩子在這場雙十一的文化盛宴下,度過了歡樂無比的夜晚,留下既溫暖又幸福的回憶。

   

 

  

聖馬丁節的食物與活動

聖馬丁節慶的傳統菜餚: 燒鵝大餐(由燒鵝,紅色捲心菜及土豆團組成-Martinsgans)。

「聖馬丁與鵝」之間有著二則傳說,一說是當他被推舉為圖爾(Tours)主教時,因拒絕主教職務而躲到鵝舍,鵝群受到驚擾,發出嘎嘎叫聲以致被發現。另一說,是他在一次講道中,被闖入教堂的一群鵝打亂,於是這些鵝就被送上了餐桌至今。

   

 

節慶當日,人們歡聚圍坐,倚著暖暖篝火,吃著燒鵝(或烤鴨)大餐,品嚐葡萄美酒(許多國家或改為啤酒),很多孩子們會收到一種大顆粒鹽巴打個 “8”字形的扭結鹹麵包(德語稱Brezel);歐洲有些地方吃的是羊角或牛角形狀的麵包。

*扭結麵包 (Brezel )源自西元7世紀,天主教教會對於復活節前四十天大齋期的日子,簡單混合鹽、水、酵母和麵粉的扭結麵包,成了最理想的食物。扭結麵包的名稱,取自拉丁文的 brachium ,原意是「手臂」,有人說麵包交叉扭結的形狀,靈感是來自當時修道士兩臂交叉的祈禱姿勢。扭結麵包在中古世紀就風行於歐洲,它不但象徵著幸運、豐饒和精神上的富足,更時常被分發給貧困者,做為他們精神與實質上的糧食。(有趣的是,德國小孩新年時會把這種麵包圈掛在脖子上,來慶祝新年。)

 

歐洲城區的馬丁節慶典,是冬日裡最溫暖的風景 

從中世紀以來,每年舉行隆重的馬丁節遊行,成了歐洲許多國家悠久的傳統,期待聖馬丁精神能不斷傳遞下去,讓愛永不止息。歐洲每個城區的馬丁節慶典,已經成為冬日裡最溫暖的風景。社區的孩子們每年都在這一天薰陶著濟貧行善的馬丁精神而慢慢長大。重溫中世紀時期的那段歷史,並用心靈記錄下這個屬於一代代孩子的夜晚。

  

朋友們未來若有機會到歐洲旅遊,有幸看見熱鬧的燈籠遊行,或只要見到一位騎士,撩起自己的披風,用劍往中間砍,身旁邊一位衣不遮體的乞丐,那毫無疑問就是「聖馬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