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丁 - ㄧ位割斷自己披風的古羅馬戰士
聖馬丁的披風 Saint Martin cloak
傳說中的馬丁(Martin,約316年-397年)是公元4世紀初的古羅馬戰士,駐軍高盧(現今法國)一日暴風雪大作,他行經亞眠城門(Amiens),因為憐憫路邊一位衣不蔽體、裸身受凍的乞丐,用劍割下自己一半的戰袍,贈與乞丐禦寒。他的舉動不僅受到同儕譏笑,還因毁損公家軍事配備,遭到了三天拘禁懲罰。
當晚夢見耶穌身披那片割下的披風,讚許他的仁慈,並為他指明皈依基督教的道路。聖馬丁的事跡一直為後世所傳頌,而「聖馬丁割袍」這一場景,經過眾多古典派藝術家的創作與描繪,ㄧ件件的經典作品在歐洲處處可見。
台灣台南奇美博物館有一幅舉世聞名的畫作《聖馬丁與乞丐》,聽說當年得來不易。前奇美博物館館長潘元石提及,《聖馬丁與乞丐》油畫是1998年於歐洲拍賣會購得,由於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艾爾‧葛雷柯名氣太過響亮,作品常遭該國官方以保護文物為由,拒發輸出許可證,並以原價購回。他回憶,當初買到《聖馬丁與乞丐》時,點交過程極為低調、保密,直到真正運抵奇美博物館才公開。(這幅畫作後來還出借至日本東京做巡迴展)。
* 出生於十六世紀希臘的艾爾.葛雷柯(El Greco,1541-1614)與哥雅(Goya)、維拉斯奎茲(Velazquez)並稱西班牙畫壇三大巨擘,包含畢卡索,以及當代的藝術評論,都對其作品評價很高,算是西洋藝術史上相當重要的畫家之一。
《聖馬丁與乞丐》Saint Martin and the Beggar ,這幅畫是奇美博物館鎮館寶之一。葛雷柯繪畫的特徵就是略帶銀色的色調,刻意拉長人的身軀(10頭身是最完美的比例)。他融合了拜占庭聖像畫的筆法,威尼斯畫派的豐富色彩,創造出嶄新獨特的繪畫風格。
畫面上的人物有著誇張變形、垂直修長的身軀,它突破了傳統繪畫所偏好的對稱性及正面性,有一種詭譎的氛圍。身穿當代盔甲的聖馬丁騎著白馬,他與乞丐幾乎佔滿了整幅畫面,遠處托列托城Toledo在若有似無之間,畫家巧妙結合鮮艷與沉重的色系,同時配合強烈的光影變化,這幅畫被視為16世紀最富原創性矯飾主義的藝術品。
葛雷柯Greco 作畫時,喜歡將歷史事件和聖蹟場景錯位處理,聖馬丁故事原本發生在是4世紀的亞眠,但畫家卻讓主題人物穿著16世紀西班牙貴族的服飾,手持當代造型的劍,場景也從亞眠(高盧)轉到西班牙的托列多城(Toledo)。(托列多是葛雷柯十分喜愛的城市,也是西班牙劍器製造中心,他36歲後即移居此城 )。
奇美博物館的石質彩繪雕塑《聖馬丁割袍送暖》
奇美博物館另一幅油畫:《聖馬丁的仁慈》The Charity of Saint Martin (傳) 是法國畫家艾瓦利特-維塔‧盧明尼(Évariste-Vital Luminais, 1821-1896)繪製的一幅典型學院派風格的宗教歷史畫。
《聖馬丁的仁慈》畫作賞析:遠方層疊的一抹橘紅夕陽及灰藍暮色暗示出景深與事件發生時刻。畫作中央身著盔甲,外披鮮紅軍袍,英姿煥發的軍官馬丁與裸露上身、瘦骨嶙峋的乞丐成了強烈對比。白馬頸背服貼的鬃毛、抬起的前肢、揚起的馬尾、與鞍座上飄逸的斑點豹皮等,營造出聖馬丁疾馳乍停的動感餘韻。馬丁持劍割袍的手腕與劍身,連同被高舉的紅袍形成了一個具有力道的流暢弧線。透過馬丁的溫和垂目與乞丐的仰望眼神;馬丁挺拔展臂與乞丐縮肩佝僂的身姿,不但烘托馬丁割袍義舉的堅定,也在在將兩人間施與受的互動傳神地表達出來。
在台南奇美博物館內能同時遍覽三件世界知名的藝術創作,是非常幸運的事:學院派古典主義的《聖馬丁的仁慈》,矯飾主義畫風的《聖丁與乞丐》及石質雕塑的《聖馬丁割袍送暖》,三種完全不同風格藝術創作。
17世紀英國宮廷首席畫家范·戴克(Van Dyck) 這位巴洛克大師筆下的聖馬丁,顯得高大優雅,親切自然。
在歐洲,宗教信仰依然虔誠的地方,「馬丁Martin」 一直是男性受歡迎的名字,以他為名的教堂,中世紀末的法國就已存在了3千6百多間。歷史上有五名教皇都選擇以「馬丁」為名;基督教新教先驅叫馬丁‧路德;美國的黑人人權鬥士叫馬丁‧路德‧金等等。在歐洲街頭,隨意叫一聲「馬丁」,肯定有幾個人會回頭來看看是誰在呼喚他們。
聖馬丁的事跡一直為後世所傳頌,而「聖馬丁割袍」的場景,經過眾多古典主義藝術家筆下的描繪,除了教堂雕塑,還有瑞士法郎、郵票、壁畫、油畫、彩繪玻璃等,在歐洲處處可見。
聖馬丁節
馬丁的事跡在他還活著時,便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傳奇,397年11月11日終身傳教行善的馬丁去世後,天主教會譽封為聖人,他成為首批不是因為殉道,而是因為傳福音受尊敬的基督徒。每年的11月11日後來衍生為「聖馬丁紀念日」,聖馬丁節雖然是天主教聖人的慶日,但由於重要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是在該日受洗,因此基督新教團體也會慶祝該節日。
聖馬丁作為一個由乞討起源的節日,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窮人的節日。現在的聖馬丁節(11.11)在歐洲是一個美麗的傳統節日,藉各種慶典活動激發人們的愛心,提醒民眾:捨即是得,捨得去塵世的利益,便能得到來世的幸福;慈悲對待人們,也會被神所慈悲對待。
歐洲的「雙十一」:聖馬丁節(St. Martin's Day),慶祝國家:主要有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士,比利時,英國,馬爾他,波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德國,這天被喻為「狂歡節的開始」。
有機會去台南奇美博物館,不妨仔細欣賞這三件世界聞名的聖馬丁藝術品。同一個「聖馬丁」主題,以三種獨特風格,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風貌,這正是藝術最精妙與可貴之處。
下篇:「聖馬丁節 - 歐洲的燈籠節、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