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繪畫
19世紀法國寫實繪畫
故宮俄羅斯普希金美術館展出的風景畫作之二十三: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收割者》1892年以前。(Leon Augustin Lhermitte - Reapers)。
萊爾米特出生在法國皮卡第大區的埃納省,在那裡生活了20多年, 十分眷戀那裡的農村生活。他一生都是以農村為題材作畫。當時法國南部的鄉村,樸實粗獷的勞動者們與遍地的金色麥穗和散發著泥土氣息的麥秸,是當時各流派藝術家表達的重要素材。
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Leon Augustin Lhermitte 法國,1844-1925)。是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流派最後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主要的創作題材是法國鄉村與城鎮的農民生活與風光。
19歲到巴黎學畫,結識了亨利·方丹·拉圖爾、羅丹、梵谷等藝術大師。年輕時的萊爾米特跟隨學院派教授布瓦博德蘭習畫,汲取了學院派嚴謹寫實的繪畫功力。1871-1872他曾住在英國,研究英國繪畫大師的創作方法與技藝。 1872年回國後的10年中,經常到布列塔尼收集農民、農村、市集等題材作畫。他的作品力圖真實客觀地描繪當時的法國社會,以生活常態和勞動的大眾生活為主題進行創作。在1880年後創作了幾幅大幅的描繪家鄉聖佩爾山(Mont-Saint Pere)人文的作品,參展大獲成功。
《聖佩爾山的割麥人》,畫作表達了鄉親們餬口和勞作的場景。這幅畫的割麥人是一個名叫喀什米·德罕的農夫,沈重勞作之後正在休息,對身旁兩位粗壯農婦的交談不理不睬。
1882年在沙龍展出油畫《收割的報酬》(Paying the Harvesters),從此名噪一時,成為當時傑出的畫家之一。1890年成為法國國家藝術協會的創始成員並且擔任許多藝術界的要職,他透過大量的創作與技藝的不斷磨礪,一舉躋身寫實主義流派的領軍人物。
《收割的報酬》(Paying the Harvesters-1882年)這幅畫轟動了當時的藝術界,畫作呈現法國麥收時節,僱工們割完麥穗,正在等待工頭支付報酬的場景。顯然勞動是沉重的,報酬是微薄的。左側老者因生活的重擔變得表情麻木,中間哺乳的婦女正在接受那不合理的報酬。畫面中所蘊含的社會性與人性,讓觀眾彷彿切身體會到當下社會的現實與下層階級的無奈。
《拾稻穗的女人》(Gleaning Women)/ 《割草者》(Haymaking - 1925)。
「女性題材」也是他的繪畫主題之一,從內容來看,他的畫作偏重樸實與真實的女性生活的表達,這與早期學院派畫家著重女性的唯美與莊重,有明顯的差異。 1900年,他開始將創作重點放到「母愛」的主題,諸多創作描繪了母親的形象以及強調家庭的觀念。在創作中我們常看到不同姿態與角度的母親,有單獨陪伴孩子的母親,或眾人中伴隨著子女的母親。 女性家庭角色和田野間耕作的真實場景在其繪畫中比比皆是。例如《洗衣婦》系列作品中人們生活的和諧,生動地表現出法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萊爾米特 Lhermitte 經常在法國的布列塔尼Bretagne 收集鄉村、市集場景與農民人物等素材作畫。 農舍、樹葉、草地、溪水在真實的戶外陽光照射下,俐落清新、透明而真實;人物的忙中話家常,姿態生動又自然。他從不在乎細節的平滑,而追求畫面整體的氛圍,有著濃郁而真實的田園生活氣息。
《一位年邁的農婦哈爾斯》(An Elderly peasant woman Halles 1878);《梅西的養鵝女孩》(The little Goose Girl of Mezy );《布列塔尼的蘭德諾蘋果市場》(Apple Market,Landerneau,Brittany ); 《菜市場》Halles;《葡萄收穫時節》The Grape Harvest 。
萊爾米特年輕時就表現出不凡的繪畫才能,並且在從小生長的農村天地裡,為自己的藝術作品找到了主題和人物。他並不想透過作品表現農民幹活時的精疲力竭,而是十分滿足於自己對農民生活的不帶任何偏見的觀察。畫家正是用這種觀察,讓觀眾看到了他非同尋常的藝術才能,畫面的整體平衡、勻稱,就連最小的細節都勾勒的十分細膩、準確。
《拾麥穗的女人》1891。光鮮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農婦在收割後的麥田裡,慢慢挪動著步子四方巡視遺落在田野裡的麥穗,她像小鳥一樣撿拾獲取一些殘存的糧食⋯。萊爾米特的聲望在創作這幅畫時達到了最高峰,他對現實主義繪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萊爾米特恰逢巴比松畫派時代。他與巴比松畫派的米勒都畫了《拾穗者》,雖然題材均屬農村的寫實畫作,但是兩者的風格與人文精神卻不盡相同。米勒的作品明顯表現出法國鄉村勞動階層的辛苦面貌。萊爾米特則是從自然主義的角度出發,客觀地呈現當時農村的生活場景,畫面不再是勞苦或精疲力竭的生澀感,而是一幅幅有著溫暖活力與生活氣息的畫作。
荷蘭畫家梵谷Van Gogh給弟弟西奧Theo 的書信中曾經提到,他最喜愛的兩位畫家,一為米勒Millet,另一位就是萊爾米特Lhermitte 。他形容萊爾米特:作為一個畫家「他完全了解工人們剛毅不動搖的性情,而他的繪畫題材也真真切切地來自於這些人們的心」。
萊爾米特與同樣喜歡描繪農村題材的「印象派」不同的是:印象派畫家往往將田間勞作者作為風景畫中的點綴而已;梵谷深深感受到萊爾米特Lhermitte 並不想透過作品表現農民勞作時的精疲力竭,而是把農民繪製成每一幅藝術創作裡的主角,將辛勤的勞動與美麗的大自然構成了一幅幅人世間最美的畫卷。就如雨果所說:「神聖的勞動成了和諧的樂曲。」
(部分文字參考北京文藝網與鳳凰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