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維持了12年(1874~1886),在同一時期,曾接觸過印象派,轉而自我反省「繪畫究竟該追尋些什麼?」的塞尚、高更、梵谷出現了,他們被稱為「後期印象派」。這三個人在技法與理念方面都是獨創性的,並沒有共通之處,但是他們卻對接下來的20世紀繪畫產生了啟發作用,開拓出繪畫應走的道路。
高更(1848 - 1903),出生於巴黎,開始只是一位「周日畫家」,曾加入印象派,最後獨自建立了被稱為綜合主義的繪畫風格,強調大膽的線條,和裝飾性的色面構成,為現代繪畫帶來了革新的觀念。
高更、梵谷(左至右)
1888年10月高更接受梵谷的邀請到法國南部阿爾的家裡過冬,梵谷畫了一系列的向日葵佈置黃屋,來歡迎高更。(梵谷弟弟西奧以買畫的名義,用250法郎要求高更到阿爾探望哥哥)。
高更《梵谷畫向日葵》1888。
梵谷與高更曾經有過最美的友誼幻想,他們把對方當作創作的知己,傾吐寂寞創作中最內在的心事。兩個相似的絕望生命,似乎都只為對方燃燒熱情。
梵谷渴望用藝術來拯救自己、拯救社會
他期待與高更在法國南部的阿爾Arles,發展出一個不被商業引導,不被投資客買辦的藝術家團體,他期待透過兩人的努力,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前來,產出最傑出的藝術創作,並且能夠被世界理解,進而影響世界。
梵谷懷著一種宗教精神看待高更與自己的未來,他為自己居住的房屋買下12張椅子,彷彿他們這些藝術家們都將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耶穌的12門徒是他在傳教佈道的進程中,所收納的12名弟子)。
高更當時囊空如洗,需要梵谷從事畫商的弟弟西奧提供他經濟上的資源,所以他把跟梵谷相處的時日當成預備旅費的過渡期,他對梵谷的理想毫無興趣。當梵谷知道真相,他完全無法負荷理想幻滅帶來的絕望,因而崩潰。這次的發作,是他第一次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精神疾病。最後引發藝術史上有名的「梵谷割耳事件」,他終於徹底絕望。
高更反叛狂妄,我行我素,極為自負;而梵谷個性執拗,憂鬱敏感,悲天憫人,兩人個性差異太大,關係日益緊張,12月23日梵谷瘋狂的割下了一個耳朵,高更選擇離開,回到了巴黎。
1890年他放棄了證券市場的高薪,放棄了巴黎的繁華,放棄了妻小(五名子女),放棄了歐洲文明社會的一切保障,隻身去了大溪地。一步步走向他瘋狂藝術創作的路程。
梵谷對高更產生了什麼樣影響?
梵谷割耳事件(阿爾,1888年12月23日)之後的翌年,高更增加了許多宗教性題材的作品。「黃色的基督」彷彿是刻意要與特別熱愛黃色的梵谷(向日葵畫作)有所重疊。
《黃色的耶穌基督》1889。
高更新作在巴黎遭到冷落,為了表達鬱悶心情,他畫了《有黃色基督背景的自畫像》1889。
他認為基督精神的受難,就是藝術家不被理解的受難,這也顯露出高更心靈中的自我中心與狂妄。
《椅子上的向日葵》1901,高更哀悼早ㄧ步辭世的梵谷,所表達的思念。
為什麼高更放棄高薪,拋下妻小,隻身前去野蠻的大溪地部落?因為他厭倦了文明世界的欺騙與狡詐,他要追尋一個能夠同時享受創作與生活的樂園。
高更 - 為了追求和大自然合而為一的理想,移居到南太平洋的小島,開啟了純樸原始的繪畫世界。
高更畫作的特徵-明確清晰的輪廓線,以平塗筆法和鮮艷的色彩作畫,造型再予以單純簡化。
高更《白馬》 。畫面中白馬俯頭飲水,將前腿伸進橙色反光的藍黑色河流中;延伸到綠地上顯得格外醒目的紅馬,這種色彩的呈現,使高更被後世看作是「野獸派」的先驅。
他在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巖壁看到刻繪著森林和馬匹的浮雕時,遙想遠古傳說中的神聖事蹟,成了他作畫的靈感。
他運用了大量曲線來構圖,彎曲的枝枒,白馬弧度儀雅的背頸部,蜿蜒綠地的河岸形狀,產生了一種互相呼應的旋律感,配合美妙而且超乎現實的色調,讓人不禁更想深入去探索這座彷彿不存在的森林。
高更《講道的幻影/雅各與天使搏鬥》1888。--聖經創世紀的故事。 描繪不列塔尼半島的修女(ㄧ說農婦)聽牧師講道時,眼前產生的幻象-帶翅膀的天使與雅各扭打在一起,象徵美德與惡德的較量。

女子的白色帽子、藍黑色道袍與紅色的草地,彎曲起伏的線條,類似中世紀哥德式教堂的彩色鑲嵌玻璃畫。
藝評家稱高更的繪畫是「理想的、象徵的、綜合的、主觀和裝飾性的」。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何處去?》1897-98--生平最大的一幅油畫。
畫作中三段式構圖,從左而右安排了三個主角,嬰兒、採果的年輕人,以及老婦人,輪流向我們訴說出生、過活和死亡的歷程。
高更透過畫作將文明人內心的迷惘、憂傷和焦慮,具體地表達出來。畫中摘下的不是罪惡之果,而是導致社會墮落的文明之果。他認為人只有棄絕文明重返自然,才有救贖的希望。
高更曾因女兒死去而絕望自殺,獲救後,將自己的困頓與疑惑,透過這幅畫想尋到解答。而他的解答幾乎可以說是西方式的遁世主義。
對於繪畫,塞尚想找回失去的秩序感與平衡感;高更想從簡單直率中提昇藝術的哲學性與象徵性;梵谷則追求藝術喪失的力量與熱情。這三位孤獨的藝術家在當時的巴黎畫壇成為笑柄,但是他們卻引領了20世紀以後百花爭鳴的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