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更為了藝術創作,為了尋找心中的理想世界,他選擇投向原本矇昧未知的遙遠國度。他接觸當地土著後,讚揚原始藝術具有純樸、天真的童趣以及神秘的感覺。

高更也捨棄了印象派,創立所謂的「綜合主義」的繪畫風格。強調大膽的線條,和裝飾性的色面構成,為現代繪畫帶來了革新的觀念。(綜合主義並非指色彩與形態的融合,而是期望達到現實世界與內在精神世界的整合)。

嚮往原始自由的高更,在大溪地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純粹而熱情的色彩,寓意性的簡單構圖,以及具抽象性的強烈線條,在象徵主義與抽象畫家眼中,都有就先知般的一席地位。

高更的經典之作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哪裡去?》1897。這是近4米長的粗麻布巨幅大作。高更說:「我再也畫不出更好的,有同樣價值的畫了」。(畫面中人物的造型和鮮艷的色彩,都來自南非太平洋的靈感)。攝於波士頓美術館。 

反映他在失去女兒(死於肺炎),對人生的某種夢醒之後的困惑。整個畫面被佈置在大溪地充滿熱帶風情的世界裡,背景的叢林中有一條小河,而在更遠處是蔚藍的大海和天空。這幅畫以三段式構圖組成,從右而左安排了三個主角,嬰兒、採果的年輕人,以及老婦人,輪流向我們訴說出生、過活和死亡的秘密。

畫作的三個部分,最右邊有個嬰兒(象徵人的誕生)和三個大溪地女性的典型--他提出了「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 

 

畫面中間與「我們是誰」有關:高舉雙手摘取果實的男子及身旁吃水果的女孩,似乎象徵伊甸園裡的亞當與夏娃(或其後代)-他們是人類的祖先,但凡人都會死去。  

 

叢林幽暗處,兩位身著長袍似在進行嚴肅討論的文明人(可能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大溪地人,或是歐洲人),他們的舉止讓身旁一絲不掛的人無法理解而搔頭,覺得他們所作所為都是徒勞,因為人終將一死。左邊,有一尊土著神明石雕像,一名女子背對著祂,想像超自然的力量要把人類帶往何處?既然人終將一死,而人生的意義為何? 

 

  

最左邊,有位白髮老婦即將面對死亡,恰好和畫面右側的嬰兒形象相對照,無疑在表達「我們往哪裡去」的意思。老婦的腳旁,有隻大鳥,踩著蜥蜴(高更的大溪地作品中,常以蜥蜴代替蛇的意象,蜥蜴被踩死,代表人類都將死亡,一切即將成空)。 

 

透過畫作的自左至右--從嬰兒的誕生,青春的嘗試和思考,一直到行將就木,畫家完整而又象徵地表達了人生的全部過程。這幅畫可說是高更經過深思而仔細擘畫的創作,他視之為自己的墓誌銘。之後他整理一些藝術、宗教、時事的書簡雜記,封面寫上獻給梵谷的字樣。最後服下大量砒霜(砷),試圖自盡,以此作為畢生創作的總結。

    

意外獲救後, 1901年他從大溪地搬到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的西瓦奧亞島。在那裡,他自行印刷報紙,抗議教會和殖民地當局的稅收及虐待土著,遭到判刑和罰款,但未及監禁就去世了。

高更撒手人寰時,沒有多大名氣。但是他自認為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並說正因為知道自己的偉大,他才能夠忍受貧窮和苦難。1906年,他的兩百二十七幅作品在巴黎秋季沙龍展亮相,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資料參閱:1,丁寧 西方美術史的15堂課 2,張志龍 繁星巨浪 3,胡永芬 100藝術大師 4,許麗雯 你不可不知道的300褔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