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表現主義盛行於德國,理念相近的一群藝術家,對於人類的苦難、痛苦、邪惡、暴行都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們著重在情感抒發的繪畫風格。 

孟克《吶喊》1893。畫家利用改變了外貌的形體,配合變調的天空與河流,雙手驚恐地大叫吶喊,好像看到了什麼嚇人的事物,此畫是「表現主義」的代表作。

  

《吶喊》是孟克最著名的作品。描繪人物摀住耳朵尖叫,失望的顫慄的神情,而且在形式上有意採用了欄杆的對角線,強調出人在高度緊張時的疏離感。強烈的色彩(紅、橘和黃色)渲染日落的無奈。

畫中每條扭曲的線條都指向吶喊者的頭部,頭形與骷髏幾乎無異,驚慌的眼睛和消瘦的臉頰,而且天空與河流也隨之變形似的。橋上的行人卻毫無所動,更加揭示出痛苦的沉重無法消解。這幅畫可說是處於工業文明下,沒有安全感的人們心中吶喊的象徵。

畫家自述:我和兩個朋友走在路上,正看見日落,天空變成血一樣的紅色。我站住,靠在欄杆上,累極了,血紅的雲霞像火一樣染遍深藍色峽灣和城鎮的上空。朋友繼續走去,我卻留下,嚇得顫抖,我彷彿聽到一聲永無休止的吶喊劃過這一片風景(我覺得我聽到了尖叫)。我畫了這幅畫--把天空畫得像真的血一樣。所有的色彩都在尖叫。 

 

《吶喊》,石版畫, 1895,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館藏。

這幅畫目前已經成了現代人在疏離和恐懼中的痛苦的典型圖像。 

 

(柏青機長攝自奧斯陸)。

(參考西洋美術小史,西方美術史的15堂課,西洋美術史之旅,石版畫取自網路,真跡攝自挪威奧斯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