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色彩煉金師,幸福畫家--雷諾瓦

雷諾瓦Pierre-Augusta Renoir(1841-1919)。是法國印象派中頗具人氣與代表性的畫家。因為他的畫作呈現了漂亮的鮮花,可愛的兒童,熱鬧的歡慶場面,這些都是讓人身心愉悅的創作主題。 

雷諾瓦說,畫是要掛在牆上欣賞的,當然要畫的漂亮。作家莫泊桑形容,在他眼中的一切都是玫瑰色的,都是美好的。 


他擅長描繪生活中幸福美好的一面,以鮮麗透明的色彩讓畫面如夢似幻,充滿了光線的流動感。他曾說過:「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醜陋的事已經夠多的了」。

  

故宮奧賽雷諾瓦的展品:

* 1,《塞納河流經相撲香普洛塞》1876。 雷諾瓦很喜歡到戶外作畫,他的作品沒有激烈誇張的表現方式,真實而自然、柔和又充滿詩意是每一個觀賞他畫作的人會感受到的情緒。

 

* 2,《彈鋼琴的少女》1892。法國政府曾委託雷諾瓦為巴黎一座新美術館繪製畫作,他先後完成了五幅《彈琴少女》。 

 

整幅畫沒有用輪廓線來勾勒人物,而是以橙、紅暖色系為主調,再加上珍珠般的潤白色澤,讓兩個少女散發出著純淨優雅的氣質。浪漫、溫馨、愉快的感覺彷彿隨著音樂流瀉在整幅作品之中。(這幅畫後來經常被拿來當作音樂會的海報主題)。

* 3,《加斯東·柏罕德-維雷爾夫人肖像》1901。  

 

雷諾瓦出身於清貧的裁縫家庭,年少曾在陶瓷廠工作,彩繪的童工經驗讓他在描繪畫中的瓷器瓶花、布料、甚或肌膚的光澤度,都顯得分外精準純熟。畫裡的夫人肌膚白裡透紅閃著雪白瓷光,綢緞的衣裙閃閃發亮,整個畫面輕柔淡雅,十分迷人。

* 4,《潔妮維葉·柏罕-德-維雷爾肖像》1910。 

* 5,《大裸女圖》1907。  

 

雷諾瓦畫中的兒童總是一副可愛模樣,成年男女則謳歌著人生。尤其是筆下的裸女所洋溢的獨特官能之美,在西洋繪畫中建立了新的典範。

雷諾瓦的代表作--

《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取景地點是巴黎蒙馬特高地的露天舞廳。(煎餅是當時舞廳出售的特製點心)。 因為雷諾瓦當時很窮,請不起模特兒,畫中的人物全都是他的朋友。

 

畫面前景有一些男女圍著桌子坐著,桌上半滿的玻璃杯反射著光,長椅的對角線將他們和畫面背景中跳舞的人們區分開來。這幅畫既無前景,也沒有畫出天空。透過樹葉間隙灑在人群身上的交錯柔光,以及對稱和諧的色調,構成了最完美的布局。閃爍的光影彷彿隨著翩翩起舞的人們,閃閃發亮著。這也是首次有畫家將巴黎人的日常生活真實而準確地描繪出來。有人說,這是一幅相當於法國國寶的畫作。

雷諾瓦的藝術觀其實跟典型的「印象派」觀念有些出入,他對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期的美學一直有種孺慕似的嚮往。他喜歡提香Titan,也喜歡布雪Boucher,在1881年一次義大利之旅後,深受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畫作的刺激,從此畫風上有了一個較大的轉變。

如果說,印象派注重的是「光與色彩」的表現,那古典派更看重的是「形與輪廓」,其實兩種畫風各有所長。這幅畫作《傘》,分了兩次創作才完成,1880年去義大利前開始著手, 1885年從義大利歸來後又繼續畫。因此可以在這幅畫中看到兩種不同的畫風,一個輪廓模糊,一個輪廓清晰。

雷諾瓦的世界名畫《傘》1886。 

 

一個巴黎的春日,熙熙攘攘的行人遇上陣雨,於是張開傘群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弧形線網。右半部仍無法徹底擺脫印象派外光作用的筆觸色調。前景左側一位秀麗的女帽商手提帽籃,外出接洽顧客,後面的男士想要殷勤討好為她撐傘。中景時髦華貴的年輕媽媽,視線正看著手拿鐵環玩具的女兒,似乎催促她走快一點。後面的婦女似乎正要打開雨傘。這幅畫迷人之處在於傘的形狀變化,和人們姿態及臉部的表情。

《傘》這幅畫可以看到雷諾瓦在1881-86年間想放棄印象派畫風而有所改變的代表作。畫家在典雅的藍紫、灰、土黃主要基調上點綴了明亮的色彩。將傘的弧線重疊畫在畫面的上半部,透過這些弧形傘的裝飾,展開了一幅繁雜熱鬧的景象,使春日綿綿的巴黎街頭,充滿了一種富有節奏的單純感。

雷諾瓦曾策畫舉辦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包廂》與《鞦韆》兩幅畫都是當時參展的作品。 

 

 

他用了藍色與紫色來表現皮膚上的陰影,當陽光穿透綠色的樹葉,照到潔白的肌膚上時,會突顯出肌膚的稚嫩。欣賞雷諾瓦的畫,會發現他筆下的女性有著難以形容的溫柔明麗,始終散發著鮮麗豐潤活色生香的特質。

(照片取自網路,純為交流學習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