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去紐約三天,我打算獨自前往市區逛逛。先買了前往達拉斯市區的車票。看著捷運地圖與旅遊書本,手上正拿著iPhone隨時搜尋地標。(車上的站務人員隨時會來查票)。
台北市立圖書館唯一的一本德州旅遊書太過於老舊,許多路線早已更改,以致於我滿街問路。這位女士指引我前往重逢塔塔頂的道路(千萬不要以為我英文好,我只是膽子大、臉皮厚又不怕人笑而已)。
重逢塔- 達拉斯最著名的地標, 55層樓高的玻璃帷幕柱型建築頂端頂著一顆玻璃球,從任何角度看都充滿了現代感和科技感,整片藍天白雲倒映在塔頂令人賞心悅目。
當太陽西下,達拉斯市區的摩天大樓群映射著滿天彩霞,塔頂霓虹燈亮起,就是最美的達拉斯夜景。(這兩張是翻拍塔內的照片)。
布萊恩小屋- 達拉斯最早的建築物。1840年約翰·布萊恩在托里尼坦河畔建了這座小木屋,他一方面向途經的共和軍兜售麵包、咖啡、火腿和洋酒,另一方面和當地土著印地安人倒賣槍彈和火藥,獲得高額的利潤回報。道路修通後,印地安人被驅逐到墨西哥,這位靠著走私和倒賣槍炮,洋酒起家的商人,開始將生意目標轉向白人,吸引白人來這裡居住。從原本30多名居民的荒涼小鎮逐漸擴張建市,這個小木屋就是現今一百多萬人的達拉斯起源地。
為了紀念達拉斯這位最早的「拓荒者」,人們譽他為達拉斯第一公民,而這座建築物也被列為歷史遺產保存至今。(原始小木屋已被洪水摧毁,現在的小木屋是依照原始尺寸重建的)。
NBA達拉斯小牛隊主場。
老紅博物館,全名是「達拉斯郡歷史文化古老紅色博物館」。博物館裡主要介紹達拉斯的歷史和文化,一樓的紅色飛馬霓虹燈是達拉斯的象徵,另外還有各種古老照片文物展示。樓上是一個教育學習中心,教導當地市民和學生有關達拉斯的一切(因為要買門票,就沒有上去了)。
飛馬標誌
除了老紅博物館,在達拉斯市區到處可以看到不少的「飛馬標誌」。1934年木蘭石油公司為了慶祝美國石油機構年會第一次在達拉斯舉行,便在木蘭大樓屋頂建了一個鑽油台以支撐雙面旋轉的紅色霓虹燈飛馬標誌,從此紅色飛馬就成了達拉斯城市的象徵與市標。
落成於1902年的達拉斯瓜達洛普大教堂,是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哥德式建築,屬於達拉斯天主教區的主教座堂。走進教堂可以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

「先鋒廣場」, 達拉斯市中心最大的公園綠地。這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銅雕牛群,它們從山丘上的牛仔雕像起,成群結隊,沿著山坡奔騰而下,氣勢十分逼人。這些巨大的銅牛都是按照美國西部長角牛等身銅鑄的,雖然瘦骨嶙峋,但是高大的身軀,尤其是頭頂的兩個長角,顯得格外勇猛彪悍。
三位牛仔和49隻長角牛過河的壯觀景象,是紀念百年前在達拉斯拓荒的牛仔,以及由牧牛事業所帶來的運輸和貿易發展;牛仔和牛隻交易也就是當初達拉斯賴以生存的命脈。

全球最受歡迎的25個雕像~
全球最受歡迎的25個雕像,包括我這次旅遊景點 - 達拉斯的「趕牛」耶!
先鋒廣場旁的拓荒者墓地-「達拉斯第一公民」約翰·布萊恩就是安葬在這裡。
迪利廣場,位處達拉斯市西邊交通樞紐。迪利廣場之所以出名,其實是因為甘迺迪在此遇刺身亡,旁邊的博物館全名就是「迪利廣場的六樓博物館」。
迪利先生是達拉斯最大報-達拉斯晨報的前老闆,對達拉斯市區經營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所以這裡特別設置他的雕像作為紀念。
坐在廣場的噴水池邊享用事先準備的麵包當作午餐。順便問清理噴水池的先生那裡有restroom。(發現美國很人性化,任何景點都設有廁所,非常乾淨而且不需要費用,比歐洲的自助旅遊方便許多)。
六樓博物館 - 美國史上最受歡迎的年輕總統上任不到三年就被暗殺,成為美國政治史上的一大謎團。甘迺迪總統到底在哪裡被暗殺的?答案是在達拉斯市中心迪利廣場前的榆樹街。當年兇手是在面對大樓右側第六層樓開槍射殺甘迺迪,現在榆樹街道路中央,還用了白色「X」字貼上當時總統中彈的位置。
1989年開放的六樓博物館保留了1963年11月22日的擺設,據說六樓的窗口永遠不關上,館內並記錄遇刺當天每一分鐘所發生的事件(我用了黃色圈圈來標示「不關閉的窗口」)。
在六樓博物館的紀念品店裡,有甘迺迪總統和賈桂琳的相關展示品,美國歷任總統的圖片及重逢塔與甘迺迪紀念碑的素描,畫得很不錯呢!(美國還為他發行了各式的郵票,我覺得這張很帥!)
甘迺迪紀念碑 - 是一座正方形的水泥建物,長寬高都是9公尺,南北兩側還有狹窄的出入口,整體概念是一座開放式的墓園。建築物沒有頂蓋,四面牆的牆角也是鏤空設計,這是為了表彰甘迺迪總統崇尚自由的精神。
正中央放置了一塊正方形的黑色花崗岩墓碑,整個紀念碑園只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概念組成,讓走進來的民眾隔絕外界的喧擾,帶來一種肅穆、安靜的追思氣氛。
貝聿銘與達拉斯
著名的華裔名建築師貝聿銘在達拉斯設計了兩棟公共建築,一是達拉斯市政廳,另一座是梅爾森交響樂中心。兩棟建築的外觀都是以簡單的幾何形狀呈現風格。
「達拉斯市政廳」,是一座倒三角稜鏡式造型,氣派恢弘,於1977年完成。貝聿銘堅持市政廳應該作為市民活動的場所,因此將建築做成倒三角形,讓市政廳能為市民遮陽,在炎熱的達拉斯市區走上一遭,就不得不佩服他的設計理念。
梅爾森交響樂中心 - 幾何圖形的設計與玻璃立體弧面是這座建築的主要特色。厚重的水泥和輕盈的透明玻璃形成強烈對比。這座交響樂中心是貝聿銘的建築傑作,也被評為全世界最佳的音樂廳之一。
貝聿銘在達拉斯設計的建築,還有一棟「噴泉廣場大樓」,由簡單的長方形和三角形構成,看似簡單元素卻組成了詭譎多變的風貌,造型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會有所改變。遠觀像個尖頂長柱,近看又變成直角三角形,轉個彎則成了多邊不規則形,可以說他把幾何圖形的設計發揮到了極致。
原本想拍出噴泉廣場大廈遠望近觀的各種角度,誰知道走著走著到了一群全是黑人的社區,有點緊張所以就此打住了。(第二天,我繼續繞著建物拍到了其他的角度,卻意外發現了另一棟特殊三角形的玻璃建築,好奇地走進去,發現竟然是地下美食街耶)!
貝聿銘的驚世設計 - 「巴黎羅浮宮」。用玻璃和金屬建造的巨大金字塔,作為羅浮宮博物館的主入口,已經成為巴黎城市的重要地標。(建築物外部、由內向外、另一個小三角底部相連呈倒三角。照片由周森林主任提供,羅浮宮夜景則取自網路)。
曾經介紹過波士頓「約翰·漢考克大樓」也是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的傑作。(大樓的玻璃帷幕上倒映著三ㄧ教堂的影子)。看到這裡,相信對貝聿銘大師的建築風格和理念已經能了然於胸。
最能代表達拉斯的就是市中心那一群閃閃發亮的玻璃帷幕大樓。夕陽西下,金色餘暉打在大樓玻璃外牆上閃耀輝煌,我在達拉斯的市區愉悅地度過了兩天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