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透納《奴隸船》1840
19世紀初歐洲風景畫壇是屬於英國的。世界首屈一指的海景畫大師 - 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年;又譯特納、泰納)
英國畫家威廉. 透納(J.M.W. Turner)有一幅驚世名畫《奴隸船(The Slave Ship)1840》,它描繪的是1783年的真人實事。一艘載運黑人奴隸的大船裡不少人罹患重病,有些人正面臨死亡。颶風即將來臨。船主十分焦躁,如此下去,到了美國港口,還有多少人能活下來賣錢呢?他將損失大筆金額。怎麼辦?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主意。船主已經買了保險,如果航海中發生意外,保險金足以賠償災難造成的損失。
船主想:如果可以讓這些黑人在大海裡「死」去,那麼就可以獲得大筆保險金了!這天,船主在人群中選出了132名黑奴,他們有的很虛弱,有的是婦女、兒童。船主不由分說,把他們一個個地推進了大海。這些黑人帶著手鐐和腳銬,眼睛睜得大大的,在冰冷的海水裡掙扎,很快就被颱風來臨前的巨大海浪吞沒了。
透納畫的這幅畫,看不到黑奴,只見大風呼叫,海浪翻湧,像是一幅 “血色波濤” 的作品。畫面展現出洶湧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襯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衝擊著一組漂浮物,死魚和奴隸的屍體混雜一起隨波逐流,運奴隸的船則已逐漸遠去。
據說他曾把自己捆綁在風暴中船的桅杆上,來體驗暴風雨的景象。這幅畫則將怵目驚心的事件與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又描繪出光線和大氣一瞬即逝的效果。他的作品對後來印象派莫內等知名畫家有相當大的影響。
橘紅、檸檬黃、玫紅和紫色交織出特殊的光影變幻。藝評家說,如果要用一幅畫來證明透納藝術的不朽,那就是《奴隸船》了。
藝評家描述透納「能驚心動魄地、真實地掌握大自然的脈動」。
我在波士頓美術館,順手拍下這幅交織著橘紅、檸檬黃、玫紅和紫色燦爛光影的畫面。沒想到畫家背後的故事,是如此的吸引人。
★ 18世紀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威廉·透納 :
1,他是風景畫界的莎士比亞。
2,不但啟蒙莫內創作了「日出·印象」,更啟發20世紀抽象畫派的萌芽茁壯。
3,他的畫作在蘇富比拍賣出3030萬英鎊(約新台幣15億元)的高價。
4,威廉·透納成為2020年英鎊紙幣首次選用的藝術家肖像。2020年2月20日發行的新版20英鎊鈔券正面主題圖案為英國女王,背面為著名畫家威廉·透納肖像及其著名畫作《戰艦無畏號》(The Fighting Temeraire) (圖/取自The Guardian)。
透納24歲《自畫像》將成為2020年新版英鎊紙幣的肖像(由公眾票選取代原本的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
紙幣的背景則放上他1839年的作品《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這幅畫已被公眾票選為「英國最偉大的畫作」。
★ 英國最偉大的畫作《戰艦無畏號》(The Fighting Temeraire)
1805年威武擊敗拿破崙的戰艦「無畏號」因為老舊退役而面臨拆解的命運,在夕陽下被小蒸汽船拖至海斯港解體。(船上木材可能會變成八千張椅子,透納感慨的說:會被坐在八千個大屁股下頭)。
日落和古戰艦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新生代的蒸汽船則鮮明有力。他大筆渲染夕陽瞬間的光輝,無畏號彷彿在霧靄間一般朦朧,卻又與船索的細緻描繪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記錄這個事件,他想喚起那份失去的感覺。
白灰色的戰艦象徵大英帝國日漸衰弱的海軍,棕黑色的小蒸汽船則代表工業革命下的新時代。古老的榮耀與激情將被新的歷史覆蓋過去,這是一幅帶著詩意與淡淡憂傷的鉅作。
◆ 威廉·透納的傳記電影
2014年入圍坎城影展的傳記電影《劃世紀:透納先生》,電影是麥克·李(Mike Leigh)第一部以數位拍攝的作品,拜科技之賜,片中影像色澤飽滿,層次豐富,充滿透納的色彩:玫瑰、琥珀、天青、湖水綠。劇情敘述透納51歲後的真實人生。男主角由「哈利波特」裡被榮恩養大的叛徒老鼠-彼得佩迪魯飾演,他特別花了兩年時間去學畫,這部片子為他贏得了好幾項大奬。
◆ 附註﹕透納與藝文圈以及畫家同儕之間的關係略為複雜,更凸顯畫家謎樣的人格特質﹕他毫不掩飾對另一大畫家康斯坦伯 (John Constable) 的輕蔑,對落魄畫家海登 (Benjamin R. Haydon) 起先吝嗇小氣不肯借錢,勉強答應借五十鎊,之後卻大方免除海登債務。仰慕者鋼筆大王吉洛特來到家裡,出價十萬英鎊鉅款打算買下他所有作品,畫家冷然說道:「我的作品要公開展示,讓平民百姓都能欣賞,屬於全英國。」對ㄧ百鎊借款斤斤計較,看待自己的作品卻超然大氣,高貴與粗鄙,世俗與神聖,寡情與溫暖,一如世俗中人,透納是複雜矛盾的綜合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