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孔群像》
希臘化時期雕塑的名作,作者是羅德島(Rhodes) 雕塑家阿格桑德羅斯(Agesandros) 和他的兒子,1506年在羅馬出土,震驚當代。
《勞孔群像》西元前20 - 160年,梵蒂岡博物館
《勞孔群像》故事取材於「木馬計」:在希臘神話中,由雅典娜諸神庇護的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 (Troy) 已經十年,始終無法成功,後來他們在城外建造了一座大木馬,把一些將士暗藏在木馬的腹中,並假裝乘船撤退,潛藏在附近的海灣裡。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已走,就把木馬當作是禮物拖入城中。勞孔 (Laocoon) 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警示人們不要中計,但是,他的舉動違背了雅典娜等諸神的意志,因而遭到神的懲罰。海神波塞頓派了兩條巨蟒爬上海岸,勒殺了勞孔父子三人。果然,夜晚降臨,希臘將士衝出木馬,打開城門,攻取了特洛伊城,這就是著名的木馬屠城記。[2004年美國還拍了《特洛伊》(Troy) 的史詩級電影)。
這組雕像表現得正是特洛伊祭司勞孔和他的兩個孩子正被巨蟒殺死的一個瞬間。我們會發現雕塑在古典時期的那種寧靜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激烈的運動感,人物的那種端莊感也被強烈的情感所取代。很明顯的,希臘化時期的雕刻比前人製作的更具有藝術的張力。

勞孔雕塑戲劇性地刻畫了人與神相衝突的悲劇,兩條海蛇潛到特洛伊祭司勞孔身邊,造成他和兩個兒子被海蛇絞死的場景。勞孔的肌肉賁張扭曲,緊緊纏繞在兒子身上的海蛇身軀也充滿力量,三人似乎因恐懼而大聲尖叫,臉上表情扭曲,就像一齣激情四射的戲劇,顯得動態十足。
雕刻家利用誇張的肌肉,將人體美提升至最大極限,三個人痛苦掙扎的表情與姿態都大不相同:其中勞孔的身體顯得特別巨大,他正在祭壇的石階前緊緊擒住巨蛇,但是巨蛇已經在咬噬他的體側,因為急劇躲閃,他的身軀形成激烈的扭曲,幾乎到了一種痙攣的地步。他的兩個兒子各站一邊,右邊的長子正想抽出被纏的左腿逃脫,同時又驚恐側過頭來關切地看著父親;左邊的次子則已站立不穩,正絕望地舉手呼救,死亡的恐怖幾乎要將其窒息,所有的肌肉、神經和血管等都在傳達緊張而慘烈的悲劇氣氛。
整座雕塑採取了金字塔形的處理:兩條扭動的巨蟒成為把三者連在一起的紐帶,三個人物的動作、姿態和表情相互呼應,層次分明,組成一個高度緊張的整體,這座激情澎湃的作品,不愧為古希臘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勞孔群像》可能是尼祿Nero皇帝 (56~68) 為了裝飾他的金色宮殿,從羅德島上帶回來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對此雕像讚嘆不已,德國大文豪歌德認為這座雕塑以高度的悲劇性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
Marco Dente 1519年繪圖

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個人特質的大師埃爾·格列柯 (El Greco)在雕像的啟示下,畫了同樣主題的繪畫。《勞孔雕像1610-1614》畫作描繪:當勞孔的一個兒子死後,他和他另一個兒子向海蛇奮不顧身抗爭的畫面。 畫中人物的身體以淺灰色呈現,暗示了生命正在他們的體內耗盡。 這幅作品目前在美國國家美術館展出。

(格列柯的畫作在20世紀獲得極大的肯定,被公認是表現主義及立體主義先驅,畫風影響了馬奈、塞尚及畢卡索等現代主義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