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狂飆的希臘化時代

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波斯和印度之後,他將所征服的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融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氣象,藝術史學家稱這個時期為希臘化時期 (Hellenism period)。希臘化時期一直持續到西元前31年,安東尼與埃及皇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被屋大維擊敗後才告結束。 

米羅的維納斯,高200公分,約西元前兩百年,法國巴黎羅浮宮。

 

維納斯 (Venus),不僅是希臘神話中掌管愛與美麗的女神,同時也是豐饒多產的象徵,傳說中她誕生於海水的泡沫之中。她落落大方、典雅莊重,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現在存在於羅浮宮的「米羅的維納斯」是人們最熟悉的維納斯形象,從此,女體雕像與男體雕像同享一樣重要的地位,這時候,希臘進入所謂「希臘化時期」。

古希臘時期第一座全裸女性雕像「維納斯」,由古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 (Praxiteles) 在西元前4世紀創造出來的。普氏必然研究過人體解剖,他能清楚地表達柔軟的皮膚下,肌肉和骨骼該如何凹凸有致。

我們必須承認,從來沒有人類的身體能夠那麼完美、勻稱、優雅而豐滿。因為這個時期的藝術家,會先仔細臨摹模特兒,然後去掉他覺得歐美的部分,最後再將模特兒美化,完整呈現出他心中最美的人體典型。

 

其實在古希臘,女性的地位並不高,即便是女神的雕塑也都是全副武裝穿著衣服的。當時,大家覺得只有男人的身材是最健美的,他們的雕塑才能全裸著。

普拉克希特列斯打破了這個規則,第一次脫下了女神的衣服。可以說,他開創了一個時代,因為之後的維納斯,基本都是裸著的,而普拉克希特列斯也算是定義了維納斯形象的標準。

此後,無論是哪個時代的雕塑家,在雕刻維納斯的時候必然會借鑒 “普拉克希特列斯” 的風格,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頭部:女神都有著鵝蛋形的小臉,和一股簡約優雅的氣質。象徵愛與美的維納斯,是令女性羨慕、男性癡迷的希臘女神。(圖) 

 

知名的維納斯雕像

左:烏菲茲美術館《梅迪奇的維納斯》,中:梵蒂岡博物館《科羅納的維納斯》,右:佛羅倫斯《彼提宮的維納斯》。 

 

全世界最著名的維納斯雕像 斷臂維納斯,也稱”米洛的維納斯女神像” (Vénus de Milo)

法國羅浮宮 (Louvre)鎮館之寶「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 她以純白無垢的肌膚,優美勻稱的體態聞名;她的衣衫輕巧地滑落腰際之下,顯得性感迷人,經常引來大批遊客駐足參觀。全世界有很多漂亮的維納斯雕塑,但是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羅浮宮裡的這座斷臂維納斯那麼火紅? 

 

1820年,雙臂殘破的維納斯雕像在愛琴海上的米羅島被一名農夫發現,後來落入法國男爵里維埃 (Riviere) 手中,男爵把這件傑作送給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八,並在1821年5月起珍藏於巴黎羅浮宮。

1820年4月8日,希臘米洛斯島的一個山洞裡,一個農夫在挖地,突然他的鋤頭下的土地顫動起來,塌下去的地方居然出現一座後來令世人無比讚嘆的女性人體雕像《米洛斯島的維納斯》。翌年,雕像被運到法國,作為送給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八的禮物。並在1821年5月起珍藏於巴黎羅浮宮。

斷臂維納斯的不解之謎

斷臂維納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她不僅因美貌吸引人們注意,而這座左手完全不見、只剩一段右手臂的殘破雕像,她所擺出的姿勢究竟為何,也是藝術史上最大的謎題。

有人認為戰神維納斯是手持盾牌,或像位慈母抱著嬰兒 (愛神邱比特),或手持一面鏡子端詳自己的美貌,又或者拿著一顆金蘋果,蘋果上面刻著「獻給最美麗的女神」,表現荷馬史詩《木馬屠城記》的情景。  

  

依照美國考古學家芭柏 (Barber) 新的研究,認為維納斯擺出的是紡紗姿勢;美國作家波斯特萊爾 (Postrel) 與藝術家溫曼 (Wenman) 複製了維納斯斷臂的角度,又利用3D列印技術重現「米洛的維納斯」,再根據古代希臘花瓶繪有妓女紡紗的圖案,設計出維納斯左手高舉紡織錘,右手拿著絲線與捲線軸的模樣。結果確實能與紡紗的姿勢吻合,他們證明了芭柏的推論。雖然紡紗的維納斯姿勢是最佳解答,但沒有充分證據判斷米羅的維納斯是位妓女。 

 

斷臂維納斯 - 憑「殘缺美」勝出的維納斯

斷臂維納斯之所以能紅遍全球,羅浮宮是功不可沒的。雖然眾多雕刻家爭相為維納斯設計斷臂復原方案:手拿金蘋果或者紡錘之類的千百次嘗試之後,沒有一種令人稱心如意,既然找不出最佳方案,羅浮宮最後決定不予修復,就這麼殘缺著,反而來得自然,更加讓人怦然心動。

維納斯的斷臂留下了千古之謎,導致人們對她過目難忘。羅浮宮把這座雕塑的殘缺成功轉變成了優點。《斷臂維納斯》無形中還推動了一種美學觀點的傳播,那就是「殘缺美」。(局部圖)  

 

雕像中維納斯橢圓形的臉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上有一種似有似無的笑意,將女性的典雅、純潔與睿智的氣質,天衣無縫地展現出來,而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又優美的S型,彷彿透露出一種音樂的律動美。

滑落到髖部的衣袍覆蓋了女神的腿,僅露出右腳趾,更加襯托出了她上身的柔美。整尊雕像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能發現某種令人心神蕩漾的美,彷彿雕像的四周永遠洋溢著不可言喻的、極其抒情的詩意。雕像各部分的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後世藝術的不朽典範。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人稱幾何學之父,他提出黃金分割的概念,就是把一條直線分割成兩段,而且讓短線段和長線段的比例,恰好等於長線段和完整直線的比例,以數字來表現,就大概是3:5或者是5:8的比例,後人稱之為黃金比例。古希臘的藝術,從陶瓶、繪畫到建築,到處都可以體會到黃金比例的古典美感,雕塑,當然也不例外。

這件作品在最近兩百年中不斷被複製,成為許多國家的庭園裝飾,成為美術系學生的學畫對象,成為世界上最廣泛被閱讀、欣賞、翻製的圖像,影響之大,可能沒有一件藝術品可以比擬,堪稱是一件雕塑傑作。

附註:古希臘雕塑對人體的表現是極為精妙的:2尺多高的維納斯雕像,身體的重心完全放在右腿上,左腿只是支撐而已。讓人感覺她站的非常輕鬆,一點也不死板,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古希臘站姿,叫做旋動姿態(Contrapposto) [或稱 “對置姿勢” ]。

仔細看會發現維納斯的肩膀和胯部的方向,一個向右,另一個向左,這讓她的身體形成了一個非常自然的S形曲線 (蛇形線條)。西方藝術史上認為 “S蛇行曲線” 靈活生動,同時朝著不同方向旋轉,是最具魅力、最美的線條。維納斯的經典的姿勢,一直沿用到今天,現在明星和模特拍照的時候,依然會擺出這種美麗的態勢。

維納斯,希臘神話中最美的女神,代表著愛情、美麗與誘惑。而這件作品的原作,也是現存最早的全裸女性雕像。

  維納斯雕像 - 台南奇美博物館

 

台南 - 仁德,奇美博物館前廣場「米洛維納斯」與大衛的雕像 

 

達利《空間維納斯》

美神維納斯在這裡被一隻軟化錶,一個雞蛋,兩隻螞蟻分成兩截。從頸部垂下的表示肉體之美是短暫的、會消失的,而藝術之美是無限的、永恆的。螞蟻是人類道德短暫性的象徵。在維納斯身體中間的雞蛋,和螞蟻一樣,具有外硬內軟的性質,代表的生命和希望。

青銅 長63厘米、寬61厘米、高123厘米、95千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