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希臘陶瓶繪畫   

古希臘盛產一種紅色土壤,這種土壤是燒製陶瓶的上好材料,這種陶瓶也是古希臘對外貿易出口的重要商品。 所以,古希臘繪畫大多以瓶畫形式呈現,陶繪構圖簡單而完整,以生動自然的線條及平面的色彩,表現出典雅優美的風格。 

 

希臘瓶畫也是希臘美術成就之一,根據不同時期可分為五種風格:幾何風格,東方風格,黑繪風格,紅繪風格,白底彩繪風格。

① 幾何形風格 (Geometric Style) (約1100 ~ 700B.C.)陶甕上畫滿簡單、規則排列的幾何圖飾,這類型作品起初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西元前第八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屬希臘本土的裝飾表現。

幾何風格陶器特點:重複、紋樣、簡單、質樸、幾何化 

 

《迪皮隆陶瓶》( Dipylon Vase )這個罈子就是幾何式風格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狄庇隆大師創作的晚期幾何風格腹柄雙耳陶瓶,出土於雅典狄庇隆墓地。約公元前750年。高1.55米。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② 東方化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 (約750 ~ 600B.C.),受東方文化影響,紋飾多為「動植物或異域神獸」

形成原因:這一時期,隨著海外殖民和海上貿易日漸頻繁,古希臘陶瓶作為一種出口商品,主要銷往東方國家,為了迎合東方人的審美趣味,瓶畫上出現許多東方元素,紋飾也多以動植物,或是異域神獸為主。輪廓明確,筆觸肯定,造型生動,作品尺寸隨之增大。 譬如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一件《希臘東方式雙耳細頸瓶》(Protoattic Amphora)。 [赤土陶器 / 80公分高 / 羅浮宮, 巴黎]

東方風格的瓶畫受到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影響,於是,在希臘的瓶畫上,有了人物、動物。不過這時候的希臘人還沒有掌握複雜構圖和繪畫技巧,畫面通過環形分布的紋飾,分成不同的區域,人物動作也很簡單。 

 

東方風格時期的瓶畫,我們能明顯地看到埃及人喜歡的最具有特徵的角度:側面的頭部,正面形狀的一隻大眼睛,正面的軀幹四肢和側面的兩隻腳。總之,手法非常有埃及風,一看就是埃及文化和希臘文化的混血產物。

東方化與幾何形這兩種風格後來不斷融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

  

③ 黑繪式風格(約700 ~ 500B.C.)黑繪風格的顯著特徵:在紅色陶瓶胚胎上,繪畫黑色的圖案,製造一種剪影的視覺效果,以此突出人物形象。

黑繪式風格的繪畫方式是在自然的陶土上,以黑色顏料描繪圖像,再刮出細長的輪廓線,烘燒之後會變得烏黑發亮,其餘部分則成為紅色,產生出黑色與橙紅色鮮明的對比,雅典是黑繪式時期希臘製陶工藝的發展中心。 

到了西元前六世紀末左右,希臘的製陶工人與畫匠在社會中越來越有地位、因此多在作品上署名。當時這些陶工中以艾色基亞斯 (Exekias) 最為傑出,他最有名的一件作品是《黑繪式雙耳壺》(Black-Figure Amphore)。他在陶器的口緣部上寫著「艾色基亞製我、畫我」之署名。表示艾色基亞是一位陶工兼陶器畫家。

畫面主題描述了兩位希臘勇士阿基里斯(Achilles) 與埃加士 (Ajax) 下棋之場景。其特色是表面光滑,人體皆為黑色,尖鼻大眼,佈局均衡,人物的腳步都在同一畫面上,沒有景深,但有幾何圖案裝飾。

 

▲  黑繪式雙耳壺 (Black-Figure Amphore) / 約西元前 540年 / 艾色基亞斯 (Exekias) 赤陶作品,61 公分高 / 梵蒂崗博物館 (Vantican)(如上圖)

有關黑繪風格的產生,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古希臘一家製陶廠,一個女子因過於思念自己的情人,而在月光照射的牆上突然看到愛人的影子,她立刻將影子描繪在牆上,並塗上一層黑色,就像剪影一樣,以解相思之苦。 

 

黑繪風格這一階段的人體繪畫開始嘗試透視短縮法,說明希臘人正慢慢脫離東方文化的影響,進入寫實繪畫的探索。

  

▲  早期陶罐上運動人體的形象因其簡約、樸質或許稱不上是美的形體,甚至看起來有些笨重、誇張,如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一件西元前6世紀雅典運動會時期的雙耳細頸瓶,上面描繪了5位奔跑中的運動員,他們的形象雖然並未講究人體的均衡與和諧,但其誇張的肌肉線條,仍展示出一種樸拙的生命力,具有一種靈動的韻味和美感。(▲  如上圖)

雅典黑繪式雙耳壺,畫面中是《荷馬史詩》參與特洛伊戰爭的兩個英雄人物。左側的人物為阿喀琉斯 (頭盔左上方寫著名字Achilles, 又譯阿基里斯),右側的人物為埃阿斯 (頭部上方寫著Aondos)。在這個著名的希臘瓶畫上,人物的眼睛還是正面的,但身體已經變成了側面。

  

▲  雅典黑繪式雙耳壺(Athenian black-figure amphora)/ 大英博物館,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530年,壺身繪有《特洛伊戰爭》中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阿基里斯, Achilles)身著閃閃發光的黑色盔甲,用長矛殺害了亞馬遜族女首領(Penthesilea) 的場景。

阿基里斯和埃阿斯的衣褶精細,鎧甲花紋細膩,兩個人的動作姿態,表現出了在戰場中片刻休息的場景,情節生動。

  

*特洛伊城 (Troy) 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3000年,是古希臘時代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一座重要城邦,亦是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的發生地。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王子帕裡斯 (Paris) 拐走了斯巴達國王梅內勞斯的妻子海倫 (Helen)。希臘人向特洛伊報仇。奧德修斯 (Odysseus) 想出一具巨大的木馬詭計,才使得戰爭結束。木馬裡塞滿了希臘士兵,特洛伊人愚蠢地將木馬拖入他們的城市。 於是,特洛伊人在晚上被屠殺了,鮮血奔流,浸透了大地。

紅繪式瓶畫

④ 紅繪式時期的瓶畫 (ca. 530 ~ 500 BC),約西元前六世紀中葉。紅繪式的顯著特徵:與黑繪相反,陶瓶上所畫圖案皆用紅色,底子則用黑色。

紅繪式時期的藝術家比以前有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在題材選擇方面,多為描寫日常生活情形,內容因此豐富而廣泛。即使是簡單的構圖,也能呈現深度的內心表現;造型十分典雅,在高度風格化中也不會失去寫實的感覺,的確是陶器繪畫藝術史上最高的表現。

 

在陶罐裝飾上,神話故事和英雄故事成了常見的題材,並且是非常生活化的場景,這些特點在其他文化早期的器皿上很少見到。

我們看到,這一時期的繪畫已經可以熟練運用透視短縮法,對於人物服飾和面部表情的刻畫愈加自然精細。

  

再者,紅繪式風格的人物之立足點已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不但有了層次以及景深的概念。而且人物具有不同的動作,頗具動感。

 

紅繪風格,是先將主題形象的輪廓線,用筆描繪在陶土上,主題保留陶土原有的橙紅色,背景則塗上黑色。由於採用毛筆來描繪,線條較黑繪流暢,刻劃更加巧妙。此時期的作品既繁複又華麗,壺型也變化多端,有裝水、裝油、供祭祀用,有的供喜宴用; 壺繪的題材內容,有當時的風俗民情、神話傳說。

 

紅繪式時期最著名的陶工是尤夫羅尼奧斯(Euphronios) ,他繪製了一件《紅繪式聖餐杯》(Red-Figure Calyx Krater),畫面主題在描述特洛伊戰爭中的一段插曲,他運用色彩處理將倒地英雄頭髮的淡色調、睡神和死神翅膀上的細鱗,以及一隻男性手臂瘦長有力的線條,巧妙地敷上色彩而產生了千變萬化的效果。 

這個聖餐杯是用來盛裝供酒宴上飲用的水酒混合液,陶工在上面畫了特洛伊戰爭中的一段插曲。畫面上天帝宙斯之子薩比頓(Sarpedon), 亦即特洛伊人萊西亞(Lycia)的聯軍領袖,死於希臘英雄阿基里斯好友帕丘克洛斯(Patroklos)之手。在眾神特使赫米斯(Hermes)引導下,睡神和死神抬起薩比頓,正要把他運到家鄉安葬。

 

紅繪式聖餐杯  ( Red-Figure Calyx Krater)/ 約西元前 515 年 / 尤夫羅尼奧斯( Euphronios ) 作畫,尤西特奧斯 ( Euxitheos ) 製陶 / 赤陶,46 公分高 / 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美國 (如上圖)

白繪式陶瓶畫

⑤ 白底彩繪式風格,顯著特徵:在塗滿白色的陶瓶上,繪以清新淡雅的圖案。

白底彩繪的瓶畫大約出現在西元前450年-前400年之間,古希臘正值輝煌的“古典時期”。 此時的希臘瓶畫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藝術家們可以輕鬆地繪製出構圖和諧,色彩層次豐富,人物自然寫實的瓶畫,有的陶罐製作十分精美。 

白底彩繪這一時期的繪畫,善用輕盈的線條和新寶的色彩,勾勒出淡雅細膩的瓶畫質感。 

  

我們看到,瓶畫中這位美麗的女子正因丈夫即將離開,而沉浸在一種依依惜別的傷感中,這也反映出這一時期的畫家開始探索更加細膩個人化的情感表達。 

 

從古希臘藝術的瓶畫發展中可以看出:古希臘畫家一直在追求一種對 “人” 真實自然地重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