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咖啡館
咖啡館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阿拉伯世界,當時神權機構規定,穆斯林可以合法飲用這種不讓人中毒的飲料,於是“伊斯蘭之酒”傳遍了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年—1923年)這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當時的咖啡館是穆斯林男子在清真寺外,見面的社交空間。咖啡館裡不論等級、特權,所有客人皆平等的坐在長板凳或靠牆的的長沙發上。大多數的咖啡館裡,男人們一邊談生意,一邊討論新聞、政治和想法。(圖:奧斯曼時期咖啡屋情景)
隨著奧斯曼帝國擴張,咖啡館不斷出現在港口和大城市,吸引著商人、詩人、政府官員等高端客戶進行社交活動。1595年數量幾乎達到600家之多,成為一段傳奇,也可以算是星巴克的先驅。
17世紀咖啡在歐洲傳播,很快就成為歐洲人喜歡的飲料。維也納戰役後,1683年威尼斯出現了第一家咖啡館-Bottega del Caffe.
奧斯曼帝國不斷擴展疆土最終在土耳其圍攻維也納戰役失敗撤退,一個波蘭士兵從土耳其軍營拿走了ㄧ袋褐色種子(咖啡豆),並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 藍瓶之屋
百年前土耳其人帶著咖啡進入維也納,四百年後,維也納與巴黎左岸的咖啡文化同時並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19世紀奧地利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在咖啡館裡寫下了這段經典名言,他的塑像被安置在維也納中央咖啡館他最喜歡的位子上,成了咖啡館的鎮店之寶,中央咖啡館也被票選為全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館之一。

90年代的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男主角伊森霍克(Ethan Hawke)在維也納的老咖啡館(Cafe Sperl),讓我印象深刻。侍者穿著白西裝與黑領帶,數來份報紙還以木頭報夾裝訂,
未完,待續
等疫情解除後,可以跟隨著電影走訪片中維也納的知名景點,相信應該會有趣。
跨越一整世紀的LAVAZZA,有濃厚的意大利傳統家族色彩,代代相傳、綿延孳長。 開創人Luigi Lavazza是一位天生的商業好手,畢生致力於咖啡的經營,在咖啡的國度裏,是一個相當傳奇的人物, 1895年LuigiLavazza以26000里拉(約20元美金),在北意大利的舊商區Torino,買下一個小雜貨店Paissa olivero,這便是LAVAZZA王國的種子,在那個時代裏,雜貨店兼具着生產者和零售商的雙重角色,Luigi Lavazza自己購買生豆,再應顧客委託烘焙各式符合客户口味的咖啡,由於高度的興趣,很快的他就掌握了烘焙過程中每個深層的技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的三個兒子Mario 、Beppe 、Pericle 相繼退伍並加入,Luigi Lavazza也得以有餘力將零售更發展為批發商,而在咖啡王國的道路上,跨出成功的一大步。
LAVAZZA 買下毫不起眼的小雜貨舖仔,誰料到日後身價500億元的LAVAZZA王國的開始
現在已經成為義大利家喻戶曉的咖啡豆品牌,不斷地投入研發烘焙、調配及產地咖啡生豆嚴格品管,至今LAVAZZA以行銷全世界,產量亦高居世界第一。
Lavazza比較淺焙,是北義風,Illy是深焙的南義風。因為我們愛喝淺焙豆,所以想像中Lavazza應該比較合我們的味口。在意大利我們買的是金色包裝的Qualita Oro,是100%阿拉比卡豆。

待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