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麗達與天鵝」的古希臘傳說  

  

希臘神話:人類美麗童年的詩

神話,是人類啟蒙時期的產物,是人類企圖探索自然、解釋自然現象的思維活動的結果。因而當古代先民看見閃電,聽到雷鳴,就以為天上有一個巨靈在掌管著,在古代的希臘,就創造了一個掌管雷電的大神—宙斯。宙斯Zeus在 (羅馬神話中叫朱彼得【Jupiter】),祂是希臘奧林帕斯山Olympus 的主神,也是眾神之王,關於宙斯的許多故事,除了祂的至高神權、法力強大外,多描寫祂的風流倜儻, 處處留情, 「麗達與天鵝」即是祂化身天鵝在人間留下的ㄧ段情史。

   

古希臘神話「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

古希臘神話故事:斯巴達(Sparta)國王廷達瑞俄斯(Tyndareus)被兄弟驅逐出國,流落到了希臘中部的埃托利亞,埃托利亞國王慧眼識英雄,不但收留廷達瑞俄斯,還把女兒麗達(Leda) 嫁給他。廷達瑞俄斯歷經人生低谷,居然娶到了貌美如花的妻子,一時得意忘形,忘了向愛神阿佛洛狄忒祭祀,於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報復。

*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之神,在羅馬神話中她又稱「維納斯」。

廷達瑞俄斯將麗達安排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幽雅恬靜的小島,只有幾個女伴陪著,外人很難接近。風流成性的眾神之父宙斯(Zeus)不只在奧林帕斯山的神界到處拈花惹草,又常常傾心於人間的絕世美女,為了達到目的經常變身成各種動物來接近心儀的女性。在阿佛洛狄忒(維納斯)的策劃下,宙斯(Zeus)看見正在湖中沐浴的麗達,立刻被迷得神魂顛倒。宙斯為了避免嚇壞這位凡間美女,決定變身成天鵝接近她。並且讓適時出現的阿佛洛狄忒幫忙扮演一齣英雄救美的戲碼。阿佛洛狄忒化身老鷹,兇猛地追逐天鵝,天鵝翩然落在湖上,麗達見它壯碩可愛,於是順理成章地躲到麗達的胳膊底下,得到了美人的垂青,誰知,這正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劃,導致麗達受孕。

麗達又與夫婿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親熱,最後竟產下兩枚雙黃蛋,孵出兩男兩女:卡斯托耳和克呂泰涅斯特拉,波盧克斯和海倫;也就是達文西畫面中草地上那四個破殼躺在地上仰視母親的嬰兒。

  

畫面正中赤裸的麗達懷抱天鵝,含情脈脈低頭凝望剛從蛋中孵化的四個親生骨肉。 

 

雙子就是大家熟悉的雙子星座兩神;而海倫是那個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最美麗女人;克呂泰涅斯特拉則是嫁給了率領希臘聯軍擊敗特洛伊人的阿伽門農。

雙子座傳說-

希臘神話中,斯巴達的王妃麗達,同時生下了兩對雙胞胎。一對男女取名卡斯托耳(Castor)和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兩個是廷達瑞俄斯的兒女),另一對是宙斯化身天鵝親近她之後所生的,一男一女取名為波盧克斯(Pollux)和海倫(Helen)。兩兄弟都是勇士,卡斯托耳擅於騎術和馴馬,波盧克斯則擅長拳擊,經常結伴狩獵。有一次因故與堂兄弟艾達斯和林薩斯起了衝突,艾達斯殺死了卡斯托耳;宙斯一怒便用雷電劈死了艾達斯,而波盧克斯也在激烈的爭鬥中將林薩斯殺死。後來,弟弟為懷念死去的哥哥,便請示宙斯,希望讓哥哥復活,自己寧願放棄神明不死之身。宙斯被其手足情深所感動,於是將他們送到天界,為他們在星空上設立了星座,永遠在一起,就是雙子座。

兩兄弟姑且不論,另外生下了絕世美女海倫(Helen)和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都不是省油的燈,這兩個美女皆為人間帶來了災難。為爭奪海倫,特洛伊人與希臘人爆發了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而克呂泰涅斯特拉則因與人通姦而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Agamemnon,又譯亞加曼儂)。

 

古希臘雕刻家提莫塞烏斯 (Timotheus?前340年)《麗達與天鵝》- 作品原型是「麗達保護天鵝,避免遭受老鷹攻擊」。而這隻天鵝其實正是宙斯的化身,他前來誘惑麗達,後來宙斯與麗達生下了幾個子女,其中包括引發了特洛伊戰爭的美女海倫。

  

《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無處不在

火山爆發掩蓋2千年 龐貝遺址挖出「美女與天鵝」

義大利古城龐貝(Pompeii)西元79年時,因維蘇威火山(Vesuvio)爆發而遭火山灰掩埋。考古學家證實,2018年11月16日在龐貝古城第五區挖掘出一幅描繪古希臘神話「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的壁畫。壁畫被發現在龐貝城市中心一戶高級住宅的浴室內,儘管這座古城裡有多處地區,在近兩千年荒廢的日子中,雖然遭到雨水沖刷而倒塌,而這幅畫仍以豐富生動的色彩「堅守」在牆上。 

 

龐貝(Pompeii)圖/翻攝自DailyMail

 

西元1世紀,賽普勒斯的馬賽克畫《麗達與天鵝》藏於帕拉亞帕福斯博物館。 這幅鑲嵌畫,現在是塞普勒斯(Cyprus)的國寶。畫面上的麗達側身站立,幾乎全裸,臀豐肌潤,體態裊娜,一隻肥碩的天鵝正貪婪地用嘴剝去她在腿部的衣衫。

 

   

    

歐洲中世紀的文化,與基督教宗教統治是分不開的。教會是全能的主宰,一神論視所有神話為異端,它把一切不符合一神論的文化全都判為異端邪說,並加以摧毀。在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紀以來,裸體被視為瀆神的罪過,有關色情的藝術作品是非常罕見的。基督教認為,快樂的性交就是罪惡。三世紀時羅馬天主教教父聖哲羅姆Jerome甚至宣稱:“那些對自己妻子愛得過於熱烈的人,就是一個通姦者”。至今,我們還可以在很多殘存的古代希臘羅馬雕塑和手稿上,看出中世紀教會的刀痕火跡,「麗達與天鵝」的多幅作品也曾遭到破壞。因此,一般都稱早期中世紀為「黑暗時期」,由是古代希臘藝術被淹沒了近千年之久。

「性愛主題」始終是黑暗時期的禁區,而「麗達與天鵝」成為藝術主題,能在16世紀之後繼續流行,無疑該歸功於「天鵝」。在藝術創作中如果一隻天鵝與一個女子做愛,並不意味著描繪通姦,這種「擦邊球」的做法,當時相對比較能被社會接受。通過麗達與天鵝裡為所欲為的神,來表達人對慾望的終極幻想,而不用背負人間的道德壓力,如此,一切有了合理性,彼此心照不宣,皆大歡喜。

「麗達與天鵝」的ㄧ場艷遇吸引了無數的藝術家,演繹出五百年來畫不完的故事題材。

 

所謂「文藝復興」就是古代希臘、羅馬文藝的再度興起。在古代希臘神話這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前,中世紀的「幽靈」的確「消逝」了,文化上的這一發展,絕非宗教力量所能阻止。這位號稱最高天神宙斯的風流韻事,讓人們重新省思人性以及人內在需求的反映。從此,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油畫作品中,有關宙斯的題材就開始被反覆的描述,留下了許多藝術史上的經典作品。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開創了用油畫來表現「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先河。他曾在筆記中寫著:用日出前和日落後朦朧的光來表現人物臉部表情,會使人物顯得優美雅致,這幅作品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繪畫的風格,給人一種極其平和的感覺。靜謐優雅的園林環境,雄壯昂揚的天鵝脖頸,豐腴緊緻的女性軀體,不諳世事的天真嬰兒,安靜祥和的慈母微笑等等,皆融於一幅畫中。畫家以極其細膩的筆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集性、情、愛、自然、人、神(禽)、情欲、活力、新生、祥和多種因素於一體的神話題材畫作。

 

《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 Vase)是達文西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在巴黎。

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 1452-1519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 ~ 1564﹞,米開朗基羅的畫充滿力量,崇尚肉體美。他所描繪的肉體充滿生命力,並且生動地似乎隨時可以從壁畫中躍然而出。

文藝復興時代除了達文西之外,米開朗基羅於1529年創作的《麗達與天鵝》也是比較出名的一幅。畫中天鵝的尖喙與麗達的嘴唇觸碰,呈現出親吻的姿態,而引人注目的還有麗達的身軀,她躺臥著,展現出一種人體優美的延伸和扭曲的構成。

遺憾的是,米開朗基羅這幅畫,包括達文西的原畫都已丟失,原因不明,推測可能是在當時「性禁欲主義」的氛圍下被蓄意破壞。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的作品有達文西的嚴謹造型構圖,又具備米開朗基羅人體結構的氣勢,他深入研究人文與繪畫的精神,不間斷的臨摹、速寫,逐步形成自我圓潤柔和的形式,可惜37歲就離世了。在很長一段時間,拉斐爾的繪畫風格一度統治西歐的學院派藝術,後世人們將拉斐爾譽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 

拉斐爾1505年參觀達文西畫室,臨摹了《麗達與天鵝》,留下素描草圖。仔細比較起來,拉斐爾的麗達素描與達文西的兩幅畫略有不同,在拉斐爾的臨摹素描中,麗達的雙目是開著的,天鵝的頸部也比較直,筆下的麗達姿態內斂,充滿了聖潔的母性光輝。

 

  

達文西《麗達與天鵝》的畫面中遠山如黛,繁花盛開,村落掩映在清翠的山林中。昂首挺立的天鵝極其雄壯高大,並且非常不同的是,這是一隻黑天鵝。畫中麗達雙手環繞天鵝的脖頸,隱喻著神話故事裡男女之間的愛撫,予人極其豐富的聯想。畫中麗達豐腴的胴體、緊緻的皮膚、光滑的曲線等最大程度展現了女性人體之美。(這幅《麗達與天鵝》原作真跡曾在2013~14年台北故宮「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特展中展出)。

  

   

「麗達與天鵝」的主題除了歌頌了人類對性愛的渴望與追求,並且向經受蠻橫中世紀禁欲主義統治的世人宣告:生命繁衍蘊含人類生育的意象與價值。達文西對麗達這個神話人物情有獨鍾,他曾著手創作兩幅以「麗達與天鵝」為主題的油畫,雖然僅存一些局部手稿。但是從達文西開始,「麗達與天鵝」這個希臘神話故事,便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無數藝術家的「靈感繆思」。

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畫家菲利皮諾·利皮(義大利語:Filippino Lippi,1457-1504)《麗達與天鵝》1500 柏林美術館。

畫面充滿田園風光的歡愉,周邊放了許多樂器,麗達和天鵝展現翩翩起舞的形態,天鵝彷彿心甘情願的被麗達用金腰帶套住,沉醉在仙樂飄飄的天倫之樂中。眾神之父宙斯放下了至尊形象,化身為有愛的父親,陪伴兩個雙生子嬉戲打鬧,是一幅理想化的家庭喜劇。

  

柯勒喬(Correggio,1494~1534),16世紀早期的創新派畫家。他的繪畫綜合了達文西的溫柔精緻;拉斐爾的精美明快;兼具威尼斯畫派含蓄、豐富的美好色彩。據說他曾不辭辛勞地臨摹數以百計的作品,終而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明快嬌媚、鮮活的格調,這種風格被稱為「前巴洛克派」。

柯勒喬 《麗達與天鵝》1531。柯勒喬一向善用絢麗色彩表現希臘神話故事,這幅畫更繪出希臘主神宙斯化成天鵝與人間美女嬉戲的情節。柔媚全裸的麗達盤踞在畫面核心,天鵝張開右翅緊擁著她,仰視著麗達似欲親吻,她羞怯地將臉龐避向右肩。一座深暗色現代廢墟的背景,襯托著麗達雪白婀娜的身形線條,畫面在光影流麗變化之間,閃爍著溫馨祥和的色澤。

 

*威尼斯畫派「三傑」: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丁托列托(約1518~1594)和委羅內塞(P.Veronese 1528~1588年)」,其中提香既是老師又是引領者。威尼斯畫派用燦爛輝煌的視覺效果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求,為後世留下璀璨的瑰寶。讓我們看看16世紀威尼斯畫派的《麗達與天鵝》。

  

威尼斯畫派- 丁托列托《麗達與天鵝》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畫家,“Tintoretto” 義大利語意思是“小染匠”,他自詡繼承米開朗基羅的素描線條和提香色彩的第一人。

「麗達與天鵝」- 整個構圖呈現出舞檯燈光般柔和的效果。筆下的麗達嬌軟的靠在一張綠絨沙發上,身後是亮麗色彩的暗紅色絨布帷幕,綾羅綢緞都採用了反光的畫法,與美人白皙的身體形成鮮明對比。而天鵝微張著紅嘴巴,好似欲一口吞下麗達似的,畫家將宙斯那種急切抱得美人歸的心態,描摹得淋漓盡致。

潔白無瑕的麗達體態豐盈,雖然一絲不掛,但精美的頭飾,項鍊,手環,讓她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在麗達大腿內側有個明顯的褶皺,這是極其細膩刻劃的神來之筆,說明畫家學過解剖學,充分了解人體的肌肉組織。麗達對天鵝頸部的愛撫,毫不掩飾情感的肢體語言,也呈現出另一種視覺的衝擊力。

  

2016/3/24~2016/10/20,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義大利博物館合作展出《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當時藝評家評為「這是一幅色情為核心的畫面構圖,算是威尼斯畫派當下最汙的一幅畫作」,觀賞此畫的朋友,可以自行臆測畫面上曖昧之處。  

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很注重繪畫的裝飾性,他熱衷描繪繁榮的威尼斯資產者富裕享樂的生活:華麗的服飾,絢麗的色彩,金碧輝煌的建築,在畫家筆下都有淋漓盡致的描繪,這種畫作的風格,對後來巴洛克繪畫的形成與發展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這幅畫與丁托列托的作品有著幾乎類似的藝術風格,同樣是威尼斯貴婦的臥室、暗紅色的綢質帷幕、斜倚著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是委羅內塞的天鵝更加熱烈大膽,相較之下,丁托列托的作品修飾性強,含蓄中顯得更優雅些。

在歐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時期,慣指17世紀以及18世紀上半葉(約1600年-1750年),上接文藝復興(1452年-1600年),下接新古典主義、浪漫時期。

法蘭德斯巴洛藝術大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 作品強調運動、感官和顏色,繪圖著重在人體姿勢的動作激烈,色彩鮮明。

17世紀魯本斯臨摹的作品《麗達與天鵝》,沒有一般畫派的唯美風,畫面的麗達極為健壯,帶有典型的米開朗基羅藝術風格,然而,強烈的光線明暗對比,畫面中的麗達垂著頭,沉靜而略帶憂傷,也許這樣的麗達才符合一位良家婦女在野外突然被一隻禽類動物侵犯後所應有的表情。     

 

   

18世紀洛可可藝術大師法蘭索瓦·布雪(Francois Boucher 1703 ~ 1770),曾在路易十五宮廷中擔任首席畫師。1742年繪製的麗達風姿綽約、婀娜嫵媚,呈現了華麗浪漫,豐富多彩的畫面。

19世紀象徵主義: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以獨特畫風繪製了多幅的《麗達與天鵝》。

 

古斯塔夫·莫羅(法語:Gustave Moreau,1826-1898年),法國象徵主義畫家。 莫羅的《麗達與天鵝》雖然並未特別強調兩者的肢體語言和情感交流,卻描繪出古典主義端莊雅致、希臘雕塑人物的形態;並且吸收日本浮世繪、印度和波斯細密畫的基礎,以絢麗唯美裝飾性的色彩,予人一種如夢如幻的頹廢之美。

  

藝評家說,莫羅描繪的 “麗達與天鵝” 具有一種神話韻味朦朧的神秘感。她坐姿優雅,身軀線條流暢且勻稱美麗,背後的天鵝展開像天使一樣的翅膀,頭靠在麗達的頭上,雙方各自望向相反的方向,天鵝的背後似有光芒射出,周圍及上方圍繞著他們的孩子,但畫面上的孩子卻不易被發現,因為所有光芒都在麗達與天鵝的身上。莫羅用明快的對比色澤突出了一對情侶,浪漫的筆觸顯示出他獨有的絢爛魔幻色彩,使得這幅畫看上去不但華麗唯美,且裝飾性、欣賞性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莫羅的崇拜者,法國表現主義後期的代表人物摩沙也描繪了一幅別致的《麗達與天鵝》,畫面中氣質典雅的麗達衣冠齊全,雙手環抱著剛從鵝蛋中孵化的嬰兒,這可能是唯一一幅沒有將麗達處理成裸體的名作。

19世紀英國古典主義萊頓(Leighton)的麗達

  

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十九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畫家,他創作了一幅唯美的《宮女》,畫中描繪一位奧斯曼帝國宮廷中的宮女,漫不經心地注視著面前一隻亢奮的天鵝。宮女慵懶的神態中隱藏著某種挑逗,寬鬆的上衣若隱若現地遮蔽著潔白的乳房,柔和的造型、飽滿的色彩,細膩的刻畫使描繪的形象具有歡愉、輕盈的氣質。有人說,最優雅的女子都生活在弗雷德里克·萊頓的畫裡。

19世紀後印象派大師塞尚的「麗達與天鵝」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畫家塞尚,從十九世紀起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作品追求一種堅實、永恆、和諧的感覺。對野獸派馬蒂斯、立體派畢卡索帶來極大的影響。作為傳統繪畫的終結者,後印象派大師塞尚以獨有的畫風描繪了《麗達與天鵝》,一頭金髮、體態豐盈的人物像浮雕一般,處在平靜柔和的光線之中,畫面充滿著濃厚色彩的立體感和穩定感。

  

19世紀象徵主義的「麗達與天鵝」

克林姆黃金般的藝術人生- 藝術創作靈感:黃金、女人、情色。出生於金銀首飾製作世家的克林姆,其作品喜愛用金色,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克林姆畫作中的金色部分用的都是真實的金子。他會運用瀝粉、貼金箔、嵌螺鋇、貼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展現特殊的藝術效果。(古斯塔夫·克林姆(德語:Gustav Klimt,1862-1918),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

19世紀法國學院派畫家科默爾(Léon François Comerre 1850-1916)筆下的美麗女性頗具浪漫主義色彩。

  《麗達與天鵝》從2000多年前起,這個題材遍布各個領域,不管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馬賽克鑲嵌藝術,早期的壁畫藝術還是文學詩歌,《麗達與天鵝》無處不在,且經久不衰,後來更成為無數繪畫大師的靈感繆思。

根據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Metamorphoseon libri )神話傳說中的文學景致,法國的作曲家加米爾·聖-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創作了著名的弦樂交響詩《天鵝》。聖 -桑一往情深的大提琴,以其純潔、傲慢和高遠的曲調獻給了天鵝,成為聖-桑名聲遠播的成名之作。

20世紀的詩歌創作

諾貝爾獎愛爾蘭詩人葉慈(Yeats)《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 1928作,他認為世界變化的根源就在於性愛和戰爭。

A sudden blow: the great wings beating still     猝然一攫:巨翼猶兀自拍動,

Above the staggering girl,her thighs caressed   搧著欲墜的少女,他用黑蹼

By the dark webs,her nape caught in his bill,    摩挲她雙股,含她的後頸在喙中,

He holds her helpless breast upon his breast.    且擁她捂住的乳房在他的胸脯。

How can those terrified vague fingers push      驚駭而含糊的手指怎能推拒

The feathered glory from her loosening thighs?   她鬆弛的股間,那羽化的寵倖?

And how can body,laid in that white rush,       白熱的衝刺下,那撲倒的凡軀,

But feel the strange heart beating where it lies?   怎能不感到那跳動的神異的心?

A shudder in the loins engenders there          腰際一陣顫抖,從此便種下

The broken wall,the burning roof and tower     敗壁頹垣,屋頂和城樓焚毀,

And Agamemnon dead.            而亞加曼儂死去。

Being so caught up,       就這樣被抓,  

So mastered by the brute blood of the air  被自天而降的暴力所凌駕,    

Did she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她可曾就神力汲神的智慧,

Before the indifferent beak could let her drop?    趁那冷漠之喙尚未將她放下? (余光中譯)

詩歌中深刻的歷史涵義在字裡行間持續顯現:那"斷垣殘壁、城樓上的濃煙烈焰" 象徵著因為海倫(麗達之女)而引起的那場殘酷的「特洛伊之戰」,它給城邦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和難以癒合的創傷。天鵝與麗達的結合既產生了海倫姐妹,也產生了戰亂、殘殺,它意味著精神與肉體的結合,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結合,同時,也意味著創造力與破壞力的結合。在葉慈詩作裡,西方文明的誕生如同麗達與天鵝的結合;文明的發展與性愛之間的關係,在此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詮釋。也可以說「麗達與天鵝雖然造就了希臘文明,也同時帶來了衝突與災難」

附註: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亦譯"葉慈" ,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創作融合了19和20世紀的文學風格,出生距今雖已有一個半世紀,但他對現代作家的影響可與莎士比亞(Shakespeare)相提並論。

  

附註:1,「 When you are old」是威廉·巴特勒·葉芝於1893年獻給女友毛德·岡妮一首英國經典歌頌愛情的詩歌。其語言簡明,情感豐富真切。篇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樸素平淡文字背後卻潛藏著磅礴的情感,訴說著詩人對女友忠貞不渝的愛戀之情。(在毛德·岡妮的眼中,葉芝女人氣十足,一如他的名字,不像真正的男子漢,她傾心的是英武的戰士,而葉芝,詩人終究是詩人,他的詠嘆無論多麼刻骨銘心,也終難俘獲伊人的芳心。)

2,中國歌手趙照偶爾讀到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when you are old》,忽然想到了自己母親在窗戶下燈光昏黃的模樣,有感而發重新編曲葉芝的詩歌,收錄在趙照2015年發行的專輯《當你老了》中。 2016年,這首歌曲獲得‘’2016 QQ巔峰音樂盛典‘’年度十大熱歌金曲獎。這首歌曲的創作源於趙照對母親的思念與愛意,在輕聲吟唱中娓娓道來時光穿梭中的青春與蒼老。如今人人朗朗上口,傳頌不絕。

  

20世紀超現實主義畫派的「麗達與天鵝」

西班牙畫家達利(Dali)的《原子麗達》1949 - 麗達是以達利的妻子為原型。白天鵝熱情撲騰著翅膀,尖嘴巴即將觸及麗達的面頰。因為當時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達利借用了量子物理關於世界的基本看法,及一顆原子裡的每樣東西:電子,質子、介子等都是懸浮的,所以他將畫中所有東西,也置於空間懸浮的狀態,因此命名為《原子麗達》。畫中的一切都處於始終狀態,一種不安的幻想躍然紙上。遠方的地平線和後邊的大海展開一片遼闊的空間,使這種景象更遠離人境,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呈現出另一種藝術形式的趣味。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1904-1989)- 20世紀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作品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享有“當代藝術魔法大師”的盛譽。他與畢卡索、米羅並稱20世紀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畫家(照片拍攝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藝廊)。

 

20世紀現代藝術的「麗達與天鵝」

在1964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托姆布雷(Cy Twombly展出《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作品,這是一個在藝術史上反覆出現過的繪畫主題,但讓所有觀眾驚奇或失望的是,畫面既沒有美麗的麗達,也沒有渾圓的天鵝。托姆布雷用他標誌性的凌亂線條和散漫構圖,讓觀眾陷入了與一堆雜亂的灌木叢和無法解釋的羽毛橫飛之中。但這幅畫被認為是Twombly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Twombly使用油彩、鉛筆和蠟筆等不同材料,畫出飛揚的、相互交織的線條和圓圈,類似塗鴉的元素,暗示宙斯和麗達Leda在畫中的樣子,比如中間的心臟和天鵝的脖子,畫面中間下方的紅色不規則圓形,表達的是卵的產生,整個畫面的淩亂感彷彿是在描述一場風暴。在最上方右邊還有一個類似視窗的矩形,這個視窗在淩亂的畫中,產生了穩定的效果,視窗的存在,會使人聯想到這是一面牆,使畫面中的內容看起來更像是牆上的塗鴉。另一方面,窗戶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彷彿透過這個窗戶可以窺探到內部發生的情景。

   

Cy Twombly的作品,乍看之下很像亂畫的塗鴉,其實他本人是個有藝術素養且博學之人,他的繪畫創作徘徊在文字和圖像之間。他曾經描述自己的作品:「我的線條看起來是稚氣的(childlike),但這不是幼稚(childish),偽裝是很難的,要獲得這種氣質,就要將自己投射到孩子的線條上,這是需要付出感受力的。」賽·托姆布雷,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詩意的流動、混沌與自然,創造出嶄新的抽象藝術。  

畫面的右下角潦草書寫著「麗達與天鵝」幾個字,代表了藝術家一生對於古典神話和文學事件的濃厚興趣。(Twombly一共畫過六幅《麗達與天鵝》) 創作此畫時,畫家已遷居羅馬五年。在創作中,他從地中海豐富的文化底蘊中充分擷取靈感,創作出這幅將「神話與情慾」完美糅合的代表作。

   

賽·托姆布雷 Cy Twombly, 《麗達與天鵝》,1962年(在MoMA的 Leda and Swan,1962,Rome)紐約  佳士得拍賣2017春拍 成交價:5290萬美元

與傳統藝術的繪畫方式不一樣,托姆布雷在這個作品中,重新詮釋了Leda和宙斯的故事。他別樹一格,畫面既沒有裸體女人以優雅而充滿慾望的姿態展現給觀眾,更沒看到美女與天鵝纏綿地糾結在一起。Twombly混合砸碎的鉛筆和蠟筆等顏料,創造出暴力瘋狂兼而有之的作品。他把美女和天鵝用線條撕個粉碎,再用一些碰撞的顏色把人們的視線倒入一個漩渦。各種強力的劃痕和之字形的線條向四面八方飛出,人們在面對這種塗鴉元素的描繪裡,也可以看出隱隱約約的生殖器和一顆可辨認的紅心,似乎能在這似懂非懂的場面裡,看出來幻化作天鵝的宙斯強暴麗達時的場面,充滿了混亂的激情和爆炸性的結果。  

*抽象派藝術大師 賽·托姆布雷(Cy Twombly 1928-2011)出生於美國,活躍於歐洲,以塗鴉抽象名動全球,被《紐約時報》譽為“20世紀最偉大當代藝術家之一” 。他ㄧ向以對白色的神奇運用,將潦草書寫、素描與塗鴉和油畫相結合等創舉而著稱,通常在拍賣場上成交價可達數百萬美元。其作品「黑板」系列中的一幅畫拍賣了4.49億的天價,轟動了整個藝術圈。1988年獲日本最崇高尊貴的皇家世界文化獎項;2001年,收穫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010年,曾受邀為盧浮宮創作壁畫,成為1950年繼喬治·布拉克之後,首位為盧浮宮創作永久藏品的當代藝術家。

 

幾百年來藝術家們共同述說著同一個情色意味的文化主題。

“麗達與天鵝”的故事是藝術史上永恆的創作母題之一。這個故事,象徵著人類的情慾與愛欲,象徵著人類複雜的人性。因此,從文藝復興以來,無論是古典的、現代的、後現代的各個知名畫派,都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重新詮釋《麗達與天鵝》的傳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



後記:每次去國外旅遊,進入美術館,其實我看不懂任何一幅畫。從圖書館借了許多藝術史書籍,慢慢研讀資料。古希臘故事「麗達與天鵝」,斷斷續續無數次的刪稿、定稿,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我從古希臘神話寫到20世紀,希望每一個原本不懂畫作的人,和我一起欣賞這個幾百年來無數藝術家發揮各自的想像,繪製同一個情色意味的文化主題 - 「麗達與天鵝」。

內容稍微偏長,每天只看一幅畫作,慢慢欣賞,在疫情紛亂的時代,可以安定心神,更能充實自己的心靈素養。謝謝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