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蒙娜麗莎  Mona Lisa 1503-1506 ,法國巴黎羅浮宮Louvr珍藏 ,它是全世界最出名的畫作。

《達文西密碼》中敘述,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 邀請達文西前往法國。對於達文西來說,當時為米蘭的斯福爾扎公爵服務,遇上了年輕氣盛、才華橫溢的米開朗基羅,始終和他較勁,過得既不得志,也較拮据,所以,對於一見如故的弗朗索瓦一世,達文西欣然前往。

在西方,人們稱達文西是「genius 」天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達文西是個著名的斜槓青年,不光繪畫與藝術,音樂、醫學、天文、物理、機械工程、建築設計各領域皆有涉獵。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除了自己畫畫、寫詩之外,對藝術、建築也十分癡迷。他非常仰慕達文西,希望他在法國盡情做自己喜歡的研究。當時達文西去哪裡都帶著尚未完成的《蒙娜麗莎》與《岩間聖母》、《施洗者約翰》這幾幅畫作,他去世後,畫作就留在了法國。(《巖間聖母》是達文西在米蘭畫的第一件作品;《蒙娜麗莎》成功塑造了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施洗者約翰》用手指向天空的姿勢,暗示他通過洗禮得到救贖的重要性。)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是一位對藝術和文化有著狂熱喜好的君主。羅浮宮(Musee du Louvre),早在腓力二世時期修建,是國王居住的宮殿。但此後的三百多年間,羅浮宮並沒有多少文化。而弗朗索瓦一世就是直接推動羅浮宮升級為藝術殿堂的關鍵人物。達文西人生的最後三年,在法國受到相當的禮遇,國王提供了夏宮克洛呂斯城堡(Chateau du Clos Luce)居住,兩人幾乎每天見面,友誼十分深厚。達文西也不遺餘力地表明自己的忠誠,傳說他為法王設計了香波城堡(Chateau de Chambord)的螺旋形樓梯,還有一批在當時聞所未聞的設計。

  

達文西(1452—1519)活了67歲,傳說他死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的懷裡,很多繪畫作品都有這個題材。雖然也有人說並沒有找到當天國王出巡探望的記錄,但是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確是在法國長眠。如今法國和義大利都會紀念他,也就不足為怪了。

 

  

 

  

達文西死後,他的畫作歸學徒和助手沙萊所有,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買下了他的一些畫作,其中包括《蒙娜麗莎》,並將之保存在楓丹白露宮直至路易十四時期。1792年,盧浮宮改建為博物館後,《蒙娜麗莎》就從楓丹白露宮遷到了盧浮宮,直到1911年被盜之前,畫作一直保存在法國的盧浮宮裡。

    

驚天失竊案件造就了蒙娜麗莎的遠近馳名

1911年8月22日週二,巴黎羅浮宮二樓長廊最西邊 “Salon Carrè-四方廳”  牆面上,赫然出現一個空位,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如同人間蒸發,不見了!

  

誰偷了蒙娜麗莎

1911年8月21日週一羅浮宮閉館日,受僱到羅浮宮為畫作修復玻璃框具,粉刷油漆的義大利裔工匠文森佐·佩魯賈(Vincenzo Peruggia)利用職務之便,進入羅浮宮,未引起任何人懷疑,趁警衛離開,輕鬆取下《蒙娜麗莎》畫作,拆了木框,將之棄置在樓梯間。取出達文西畫在白楊木板上的《蒙娜麗莎》,用白色工作服蓋著畫,夾在腋下(蒙娜麗莎這幅畫不大, 只有30英寸高、21英寸寬- 大約從肚臍至頭頂這麼高),警衛正呼呼大睡,就這樣,佩魯賈拿著畫大搖大擺地出了大門。(另一說是:羅浮宮閉館前一夜,佩魯賈躲在存放畫架和畫板的壁龕裡,隔天一早直接將畫取走,溜之大吉。無論如何,可以看出當時博物館的保安措施,根本形同虛設)。

翌日,法國畫家路易斯·貝魯德Louis Beroud 入館臨摹《蒙娜麗莎》時,發現牆上只剩下四枚鐵釘,工作人員說拿去做宣傳活動拍照了(博物館有經常將藝術品取下來拍照維護的習慣),直到樓梯間發現了被棄置的畫框,經館方再三核實,28小時後確認《蒙娜麗莎》遭竊!

  

《蒙娜麗莎》被偷了,羅浮宮閉館一週,並祭出高額懸賞金25000法郎,法國警方立即封鎖所有的國境線,全面查緝嫌犯,以避免畫作被夾帶出國。消息很快地蔓延到全法國乃至全世界。羅浮宮繪畫總監請辭,各式各樣陰謀指控,伴隨《蒙娜麗莎》的照片在報章雜誌漫天飛舞。羅浮宮也第一次出現了排隊人潮,只為了看《蒙娜麗莎》失竊後,空空如也的牆面。這個案件成了全世界人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造就了後來無人不知的蒙娜麗莎。

 *1900年代的《蒙娜麗莎》遠不如今日有名,它並非單獨陳列,是掛在另兩幅名畫之間,左邊是義大利畫家提香Titian 的作品《婚姻的寓言》;右邊是義大利畫家科雷喬Correggio 的《聖凱瑟琳神秘的婚姻》(照片 / 維基百科)

  

 

   

 

 

     

《蒙娜麗莎》的失竊案,轟動了巴黎以至整個西方社會。歐美藝術界、警界和捕風捉影的媒體,各大報章頭條都是此件新聞報導,它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即使對繪畫一無所知的人,也知道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被盜了。一夕之間,《蒙娜麗莎》的知名度瘋狂飆升,風頭超越了世上所有的藝術瑰寶。

   

   

警方針對案情,做了全面的蒐證與推敲,最後鎖定了三個調查方向:德國皇帝、美國財團、畫家畢卡索。

1,德意志帝國(德國一向對法國的藝術珍藏虎視眈眈,二戰期間,希特勒下令掠奪歐洲各地大量的藝術作品,有近60萬件藝術作品落入納粹手中)。

2,美國金融家 J.P. 摩根(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John Pierpont Morgan),被美國收藏界公認為史上「第一藏家」,他擁有一間摩根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是紐約市著名地標之一。收藏門類繁多,涵蓋書籍、手稿、銀器、瓷器、象牙製品、繪畫、名人用品等等,摩根橫掃藝術品的癡迷與氣勢無人能出其右。除了本身審美取向之外,更大的動力來自於他的一個信念:「為美國網羅全世界最完美的藝術品」。畫作被偷之後,熱愛藝術的歐洲人擔心美國的錢會把他們許多的寶藏帶到海外。

 

    

2012年西班牙出品的法語片「畢卡索這一幫」(La Banda Picasso西文/La Bande à Picasso法語),這是一部畫家傳記電影,以羅浮宮畫作「蒙娜麗莎失竊」為主題,針對畢卡索這一幫畫家朋友們和失竊案的關聯展開劇情⋯,這一幫二十世紀初期巴黎現代繪畫的藝術愛好者,都成了竊畫的嫌疑犯!

20世紀最有名的畫家畢卡索(Picasso)成了羅浮宮竊案的最大嫌疑犯

到底是「誰偷了蒙娜麗莎」?1911年8月29日有人舉報,畢卡索占有1903年羅浮宮失竊的雕塑藝術-兩件伊比利頭像,而這兩件雕塑是好友阿波利奈爾的秘書皮耶雷Pieret 從羅浮宮順手牽羊偷竊出來的。警方認定兩起竊案可能有著巨大牽連,立即逮捕了畫家畢卡索(Picasso)與曾經放話「要火燒羅浮宮」的詩人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深度懷疑畢卡索這幫人在幕後操縱綁架了《蒙娜麗莎》。

 

1903年,畢卡索確實花了50法郎從皮耶雷手上,購買了兩個史前雕塑,即羅馬時期的伊比利亞頭像,這些頭像有著寬大厚重的面部特徵。畢加索1907年的著名作品《亞維農少女》,畫面明顯引入了古代頭像的造型,而《亞維農少女》使畢卡索在藝術史上有了巨大的突破,更進而催生了立體派畫風。

  

兩位文學、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因失竊案友誼決裂

20世紀前葉,阿波利奈爾、畢卡索當時分別在詩歌與藝術領域上大放異彩,因涉及竊案遭到偵訊,全球輿論譁然。這幫「異鄉人」擔心捲入竊案,可能被遣送出境。畢卡索怕受牽連,在審訊室,竟然聲稱與阿波利奈爾素不相識,兩個大人像做錯事的小孩相對嚎啕起來。畢卡索幾乎立即就被釋放,阿波利奈爾因涉嫌參與罪團購買贓物,被關押入獄一週,最後因證據不足而獲釋。

畢卡索與阿波利奈爾的友情自此產生裂縫,詩人不再提及畢卡索;而畢卡索也被朋友圈排擠了一段時間。五十年後,記者問起當年羅浮宮這件事,他倒是大方承認,而且說對自己當時對待阿波利奈爾的態度,深感羞愧。

附記:羅浮宮【首位展出的在世藝術家】- 畢卡索

在1971年10月之前,被視為藝術史重鎮的羅浮宮,從未曾策辦在世藝術家的展覽。歷史上首位獲得這項殊榮的藝術家,則是被懷疑偷畫的畢卡索。有鑑於畢卡索對於藝術及文化的貢獻,羅浮宮在他90歲的時候,於館內的大畫廊 Grande Galerie為其舉辦的展覽。

 

 

竊畫之後 

小偷佩魯賈輕鬆盜取畫作之後,他將《蒙娜麗莎》放進行李箱的夾層再推入床底。接下來兩年,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過著原來修復玻璃框具、粉刷油漆的日子,還常回到羅浮宮修東修西....從來沒有人懷疑這位蓄著小鬍子的義大利移民工人佩魯賈 Peruggia就是驚天動地的蒙娜麗莎大盜。

其實佩魯賈在偷畫之前還是略有策劃,他在前一天晚上約朋友到酒店喝酒,深夜醉醺醺的回到住處,故意和門房打了照面才上樓;翌日清晨出門前往羅浮宮,趁值班警衛酣睡,順利取得畫作。回家躡手躡腳將《蒙娜麗莎》隱藏床底,那位酩酊大醉的朋友仍在昏睡;他再度下樓,故意發出踉蹌聲響,讓門房知道他宿醉未醒,跌跌撞撞的出了門⋯。

警方套取了羅浮宮所有工作人員的指紋,逐一檢視對照,也曾前往佩魯賈寓所搜查及問話,並未發現任何可疑之處,而佩魯賈的酒醉,也成了他不在場的有利證據。

 

《蒙娜麗莎》這幅畫雖然不大,但由於畫在白楊木板上,所以藏匿起來並太不容易。有人說:佩魯賈成功竊畫後,放在家裡,每天吃飯的同時,一邊欣賞畫中的女子。當警察上門搜查,情急之下,他用了一塊紅布順手蓋住,而畫作就在警察伸手可得的範圍,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另外,警方認為在羅浮宮眾多藏品中,能特別挑中《蒙娜麗莎》的人,一定事先經過精心策劃,絕不可能是眼前這個毫無藝術素養的底層移工,此人看來根本沒什麼作案能力,對他做了簡單的訊問後,就離開了。

 小偷最後成了愛國的民族英雄

兩年後,1913年11月29日義大利佛羅倫斯古董收藏家阿爾弗雷德·蓋里Alfredo Geri 收到一封署名李奧納多·V (Leonardo V)的來信,說手上有兩年前法國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真跡,信中要求收藏家支付5萬里拉的費用(信上的化名,顯然就是達文西名字的縮寫)。蓋里聯絡了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館長喬瓦尼·波吉(Giovanni Poggi),一同前往佩魯賈下塌的廉價旅館 Albergo Tripoli-Italia(鄰近佛羅倫斯火車站)。佩魯賈取出皮箱夾層內的《蒙娜麗莎》。並主動展示畫作背面羅浮宮的編號和印戳,通過放大鏡一一核對畫像中的每一處龜裂紋,由於風化和老化的特定位置,而造成的小裂紋是很難模仿的,最後確認是達文西的真跡。蓋里兩人內心激動興奮,故作鎮定謊稱回去取錢,出門後直奔警局報案,警察迅速逮捕了他。

  

佩魯賈被捕後,他堅稱偷畫的動機,只是為了要把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劫掠的義大利國寶重歸故土。他的動機獲得了義大利上下一致的同情,一時之間這位愚昧的偷竊者,被報紙哄抬渲染成一個熱情的愛國主義者。最後被判處一年零15天的刑期,在獄中表現良好,只服刑了七個月,坐牢期間,他還收到不少民眾的慰問信及禮物。事實上,早在16世紀初,達文西的門徒就以4000埃居將《蒙娜麗莎》這件作品,賣給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該畫作在法國皇室流傳已久,並沒有所有權的爭議。沒想到一場鬧劇的偷竊,不但讓《蒙娜麗莎》從此聲名遠播,更讓小偷佩魯賈成了義大利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蒙娜麗莎》被送還羅浮宮

至於《蒙娜麗莎》畫作,於情、於理、於法的所有權都屬於法國,只是經過了四百年,她才難得的回到故鄉。名畫在送回法國前,先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羅馬和米蘭巡迴展出,果然萬人空巷。之後,她被送上層層封鎖、警衛森嚴的專用火車直駛巴黎,據說法國總理甚至率領了全體國會議員排列迎接。

1914年1月4日《蒙娜麗莎》重回巴黎羅浮宮,在僅僅兩天之內吸引了十萬人前來,參觀這幅失而復得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法國國寶地位也由此坐定。

  

故事還沒有完結⋯

竊案發生二十多年後,1932年一名叫做瓦爾菲耶諾Valfierno 的詐騙犯,他在北非卡薩布蘭卡的酒吧喝醉了,然後向美國記者卡爾德克爾說出一個天大的秘密,自己才是當年羅浮宮盜取《蒙娜麗莎》的幕後主謀,佩魯賈不過是他所雇用的工匠。這位酒後吐真言的人是一名藝術詐騙犯,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的富裕家庭,從小家人都投資藝術珍品,耳濡目染,他對名畫特別痴迷。經手賣過不少名畫,也賣過贗品。不僅賺了不少錢,也打開了市場,許多富豪甚至向他索畫,只要弄到名畫,ㄧ定付錢。

這回他異想天開,主意動到《蒙娜麗莎》頭上,於是找了擅長臨摹的畫家喬德隆Chaudron,兩人一起前往羅浮宮,他想偽造《蒙娜麗莎》,但覺得靠賣一張畫賺不了多少,問喬德隆是否能多仿造幾幅《蒙娜麗莎》。從此,喬德隆每天去羅浮宮報到,並開始在法國各畫廊搜尋相同的畫框,又翻閱中世紀時期的古書,研究達文西畫作的塗料、邊框。這段時間,瓦爾菲耶諾同時在各地尋找想要收購畫作的投資人,最後在美國找到五個老闆,巴西找到一個,六個買家敲定後,立即返回巴黎,尋找能夠混進羅浮宮的人。瓦爾菲耶諾在巴黎的勞務市場裡,找到了當時正被僱傭為羅浮宮畫作進行裝裱玻璃、更換畫框的工匠佩魯賈Peruggia。(另一說:是佩魯賈和蘭切羅地兩兄弟共三個人)開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高價,要他偷竊《蒙娜麗莎》,整個計劃與過程花了將近一年時間。

  

這一年內,先在法國將塗料、畫板備齊,喬德隆也複製了6幅《蒙娜麗莎》,這6幅畫並不是在法國畫的,而是在買家所在地完成。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如果在法國巴黎完成畫作,根本無法通過海關。除了偽造畫作,最重要的是,仿製畫作背面羅浮宮的編號和印戳紀錄,這才是收藏家們最注重的鑑定細節。

只要佩魯賈順利進入羅浮宮,成功偷走《蒙娜麗莎》,瓦爾菲耶諾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賣出手上《蒙娜麗莎》贗品,和他做交易的都是富有的古董收藏家,只要說自己手上是羅浮宮被竊的那幅真跡,他們一定相信,而實際上,他手上的全都是贗品。

佩魯賈偷了畫作之後,立即獲得了高額報酬,瓦爾菲耶諾跟著回到美國,他從來沒有告訴過佩魯賈自己的真實姓名和住所,佩魯賈始終納悶著,這個人讓我偷完了畫,錢也付了,畫為什麼始終留在我的手上?

瓦爾菲耶諾回到美國,就等著新聞出來。竊案爆發後,他立即成功地賣出了六幅《蒙娜麗莎》的贗品,每個買家都相信自己得到了世界上獨一無二《蒙娜麗莎》的真跡。他總共賺了4000萬美元。當時1美元能買1.5克黃金,折算下來,應該是32億美元。最後他移居到北非,因為當時的北非和法國、美國都沒有任何的引渡條約,也不用擔心警察會找上門。躲到北非之後,他再也沒有跟佩魯賈聯繫過。佩魯賈足足等了兩年,瓦爾菲耶諾始終沒來取畫,當初得到的報酬即將耗盡,生活變得拮据,最後回到義大利,決定出售畫作,卻遭警方逮捕。佩魯賈當時沒有承認過共犯,整件事是在佩魯賈死後多年,(他出獄後僅僅8年就死了),一位美國報社記者透露出來的。

由於事情過去太久,其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然而可以確信的是,在盜竊案發生1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堅持說自己收藏的《蒙娜麗莎》才是達文西的真跡。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次畫作的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早已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羅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說羅浮宮那幅畫是假的,無論如何,《蒙娜麗莎》變得越來越神秘,越來越有名。而這幅畫上有更多的秘密等待人們發現,正因為一百多年前的這件盜竊案,才造就了這幅畫的今天。如果要問,全世界最有名的一幅畫是什麼?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蒙娜麗莎》。

 

  

1957年1月13日,一個玻利維亞人朝《蒙娜麗莎》投擲石塊,畫框玻璃被打破,畫面也輕微受損。這個破壞者身無分文,想到監獄過冬,才出此下策。據說,她目前被安置於特製的防彈玻璃櫥窗中,接受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觀眾的朝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