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著「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之譽的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是個全能的人,天生充滿了旺盛的好奇心,總想知道所有事物的運作原理,甚至破解世界的奇妙結構。他的腦袋裡裝滿了許許多多創意的點子,並且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中。由於他的興趣實在太過廣泛,自然壓縮了在藝術上創作的時間。他是一位具有無可救藥實驗精神的狂熱科學家,總是持續不斷、頻繁地運用新技術進行災難性的試驗(依據自己發明的新材料、新技法作畫,屢屢發生邊畫邊崩毁剝落!),再加上為了追求完美,作畫時一貫的拖延,如今留存世上的繪畫只有15幅。不論如何,他的作品連同包含速寫、科學圖解和關於繪圖本質思想的筆記手稿,已經成為一個對後世藝術家具有巨大影響的人。

 

翻閱達文西的速寫本,發現上面都是他研究人體解剖的草圖,有頭骨和人腦的素描,肌肉和神經的結構,光是手臂骨骼的造型就有各式各樣的角度,他的探索極為深入。  

  

達文西一生完成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幾乎件件都是不朽名作。尤其精準的肖像畫更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想要描繪人物,就必須先掌握人體結構,還要注意光線投射在肌膚上所產生的變化等等。從1480年代中期開始,他在米蘭鑽研解剖學,一生大約解剖過30具屍體,並以素描方式留下紀錄,在過程中也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發現動脈硬化的人。而以上這些經歷所取得的知識和經驗,皆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達文西留存下來的人物肖像共有五幅,其中四幅作品皆為女性肖像創作,今天就聊聊他的女性肖像畫。

《吉內薇拉·班琪》(Ginevrade Beneiz,1474-1478)美國國家美術館。

20世紀初,曾經有人認為畫裡女子的臉龐過於笨拙,強烈質疑這幅畫水準不如達文西同期的其他作品。經過美術史學家的考證,確認這是達文西約20、21歲時,在佛羅倫斯唯一的肖像作。吉內薇拉‧班琪,是15世紀佛羅倫斯富有銀行家的女兒,16歲,業餘詩人。她是一位準新娘。畫面中完全看不出準新娘的快樂。新郎是年齡比她大一倍多的鰥夫,她不開心,也許是這個原因吧!

 

達文西說,人物畫的靈魂所在,不是在於過度講究的裝飾或是金光閃爍的畫框,而是在「臉部」。應該從許多美麗的臉龐中,取出美好的部分再加以組合描繪成一張臉,要注意的是,應該選擇一般大眾所喜愛的面孔,因為我們經常容易選擇與自己相似的面容來作畫。

「吉內薇拉」這幅畫作,是以非常規的四分之三側面姿勢,描繪了一位美麗但略顯青澀的少女,面部表情平淡而冷漠,眼簾低垂,眉宇間有著淡淡的憂鬱與茫然,視線剛好越過我們的肩膀。嘴唇輕微噘起,令人察覺出一種毫不遷就的不悅。畫家將其薄若蟬翼的胸衣處理得若隱若現,她的肌膚光滑而細膩,如果不是胸前別著一枚金色扣環,這一層緊身的輕紗根本不會被我們注意到。

 

     

   

達文西的「暈塗法」

吉內薇拉閃著光澤的緊實捲髮,巧妙融入了身後背景中的杜松灌木叢(杜松的義語「ginepro」 發音接近「吉內薇拉Ginevra」),畫家不但針對尖尖細長又濃密的松針,做了細節的刻畫,還小心地將稀薄油彩層層塗抹在畫面上,醞釀出煙霧般的暈影,他運用了「陰影」來強化人物的立體感。女子白皙肌膚在暗綠色調松針的映襯下,散發著光芒,畫面上瀰漫著柔和而朦朧的暮光,女詩人看上去蒼白而憂鬱的氣質,展現出一副高傲完美的形象。達文西還描繪了雲霧繚繞的奇峰曲水,大地色調的裙子與胸前的藍色繫帶,畫家巧妙地將吉內薇拉與背景的大地、河流融合成一體。他超越了15世紀前傳統肖像畫紀實功能的限制,賦予畫像人物融合了自然景觀,使藝術更臻成熟之境。 

1967年,《吉內薇拉·班琪》這幅畫被艾爾莎‧梅隆‧布魯斯基金會以當時創紀錄的5百萬美金的高價從列支敦斯登王室的手中獲取。這幅木板油畫現今珍藏在華盛頓的國家藝廊。是唯一一幅能在美洲見到的達文西畫作。

達文西引領時尚潮流 - 

1495-1498年達文西在米蘭生活期間,還畫了美麗的費羅妮耶,這幅畫在19世紀掀起了一陣新的時尚潮流,女人們都流行在額頭上戴著一個中間裝飾寶石的環帶 - 時稱「費羅環帶」。

  

     

《美麗的費隆妮耶夫人》(La belle ferronnière 1496-1497)是達文西珍藏在羅浮宮的一幅肖像畫,此畫有時也被稱作《無名女士肖像》。羅浮宮方面認為這是達文西在米蘭求學時的作品。暗鬱的背景裡,一種沉靜無言的凝視,華貴、青春,都成為遙遠不可企及的神秘。

根據畫作17世紀時的標題 “La belle ferronnière” 顯示,有人說女子是一名木匠(即ferronnière)的妻子。又有學者認為她應該是盧多維科·史弗薩公爵的妻子或是情婦。不過,畫中主人究竟是誰,始終並沒有公論。也有人認為這幅畫是《蒙娜麗莎》 的前身。比較悲催的是,這幅畫雖然在羅浮宮裡,但因為沒有《蒙娜麗莎》的名氣,只能隱藏在眾多珍寶之中。

《抱銀貂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 1489-1490 (又譯「銀鼠」、「白鼠」)

2004年波蘭的票房奇蹟《盜走達文西》,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犯罪題材的喜劇電影。

   

《盜走達文西》Vinci (2004) - 波蘭金獅獎導演尤利斯·馬休斯基(Juliusz Machulski)的代表作。主題是大盜舒瑪在監獄裡加入了國際竊畫集團。假釋出獄後,集團給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將全世界「客戶」夢寐以求,價值連城的曠世鉅作-達文西的《抱銀貂的女子》(又譯銀鼠,白鼠)給弄到手,而這幅畫正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一部竊盜犯罪,充滿驚喜、懸疑、饒富趣味的輕鬆小品,值得一看。

片中透過深刻描述《抱銀貂女子》這幅名畫及景致優美、引人入勝的波蘭名城克拉科,另外對收藏驚人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也做了生動的介紹,使得這部電影既成了認識東歐最大的國家──波蘭的最佳捷徑。也藉此看看歐洲人如何以電影詮釋達文西作品的精緻巧妙。

 

《抱銀鼠的女子》這幅畫一直收藏在波蘭·克拉科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是54 X 39cm的作品,過去因共產國家的封閉,使得這幅畫一直無法公開展示,直到共產執政解體,才讓這幅名畫有了與世人見面的機會,當然也由此而引燃導演創作這部電影的契機。

達文西《抱銀貂的女子》(抱白鼠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 (義大利語:Dama con I’ermellino)1483-1490木板油畫,波蘭·克拉科夫國立博物館(Museum Narodowe w Krakow ),這幅作品是波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達文西留給後世的女性肖像畫僅有4幅,就名氣而言,僅次於《蒙娜麗莎》的就是《抱銀貂女子》。這是達文西37、38歲時,停留在米蘭期間繪製。未到而立之年就躋身一流畫家的他,最初效力於佛羅倫斯的梅迪奇Medici 家族,在其麾下人才濟濟的陣容中,未能獲得一展抱負的機會,只好掛冠而去,前往擔任米蘭宮廷的畫師,也才成就了這幅作品。

繪製畫作的背景

達文西的年代,義大利被分為幾個小國,其中教皇國(Papal State)、那不勒斯與威尼斯勢力最大。當時米蘭的領袖是盧多維科·史弗薩(Ludovico Sforza)公爵,為文藝復興時代典型的君王,常在豪華的皇宮聚集頂尖的學者與藝術家。1482年到1489年間,達文西為公爵工作,《抱銀貂的女子》是15世紀末創作的一幅木板油畫,他為公爵最寵愛的情婦西西麗亞·加勒蘭妮(Cecilia Gallerani) 繪製了肖像。

  

這個當時約十六、七歲有著一張鵝蛋臉的小姑娘,神情安詳又靈動,她整個頭部被包裹在一條薄薄的紗巾中,肩頸線條纖長,呈現出少女含苞待放的誘人體態,手臂上的白色貂鼠,與主人同時注視著黑暗中的前方。據說加勒蘭妮才華過人,對文學、音樂、哲學有濃厚興趣。繪製這幅肖像期間,她邀請達文西參加米蘭上流社會文人墨客的聚會,而她組織的聚會,是歐洲沙龍的原型,她也成了「文藝沙龍」的創始者。

達文西「明暗法」的繪圖

這幅肖像畫中最引人注目之處,是畫家使用了「明暗法」- 光亮和陰影的均衡,來創造間接照明的幻覺。以光線和黑色背景襯托出女子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孔。達文西淋漓盡致的展現出加勒蘭妮的靈氣與知性。藝評家甚至將《抱貂女子》與《蒙娜麗莎》並稱為姊妹作。而抱貂女子,充滿了青春的絕世美麗與苗條優雅的純情,相較於蒙娜麗莎的豐滿神秘,這幅畫反而別有一番風姿神韻。

*明暗法(chiaroscuro),是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出的繪畫技法,通過強烈明暗對比的基調以塑造三維立體的效果。達文西、卡拉瓦喬、倫勃朗等畫家都以此技法見長。利用明暗光的對比來襯托人物的面部美感,這正好符合現代人物攝影技術。

達芬奇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漸進法,運用了「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

畫面左上角曾被弄崩,經修補後裂痕依然清晰可見。有人寫上LA BELE FERONIERE.LEONARD DAWINCI.此乃波蘭收藏家所為(百度百科)

    

      

   



 

畫面中的加勒蘭妮青春秀麗,臉龐微向左轉,深邃的眼眸,獨特專注的神情,展現出高雅卻又靈動的氣質。身著米蘭貴族時髦的服裝,佩戴的黑色珍珠項鏈拉長了她的脖子,再加上達文西陰影的渲染,最大化的還原了女子皮膚在光影下的真實狀態。頭頂上罩著一張金線的薄紗和黑色髮帶幫她固定了一個整齊的中分髮型,兩邊鬢髮緊貼著臉頰,頭髮在後腦紮成了一個馬尾,右手輕撫著銀鼠光滑的皮毛。達文西精通解剖學,對人類骨骼肌理有深入研究,觀察女子的細長的手,你就會驚嘆於達文西的細節處理,他仔細勾勒出了指甲的輪廓,手指彎曲時的指關節以及肌膚的褶皺,甚至連微屈手指的肌腱都畫了出來。而她衣服上的深藍色則是當時最貴重的顏料,提取自一種很稀有的礦物質。

      

 

好友鈴櫻說:她最佩服的是達文西在女子手使力上的輕重描繪。抱一隻動物、寵愛它時手是會施力的。施力到讓動物有感。但很舒適、所以動物除了它的支撐腳 - 右腳用了力。左腳是放鬆的。她說,一幅好畫、是動態的且在細微處是能和觀者對談的。

  

   

貂是仁慈溫馴之獸,是公爵的小寵物,這個蠕動的小生物幾乎與公爵形影不離。女人撫抱著它,證明畫中人尊貴的身分,暗示她是公爵備受寵愛的人。銀貂代表忠貞,畫家可能要藉此讚美女子的美德。另外,據藝評家研究:貂是米蘭公爵的家族徽章,是純潔的象徵。而白貂古希臘語「galee」 與女子姓氏加勒蘭妮「Galerani」諧音,達文西意識到其中的趣味,便將白貂帶入了畫裡。

  

近距離觀察女子懷中的寵物,光潤的白色毛皮和稍嫌兇猛而優雅的三角形口鼻部分,充分反映達文西研究和描繪自然動物的精湛技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達文西文稿中曾經寫過白鼠常常會被餓死,因為他們寧願被獵人抓獲也不願躲在骯髒的洞穴裡,以免玷污了自己的純潔。在達文西手稿中,隨處可見他所畫的動物,他探索觀察動物的每個動作和每個細節,所以他能描繪出唯妙唯肖的貂、昆蟲和其他動物,逼真程度令人驚嘆不已。

 

2014年,法國工程師帕斯卡·科特用多譜圖像檢測技術分析《抱銀鼠的女子》,發現畫作由三層構成,最初的底稿上女子手部空無一物,第二層出現了一隻細長的灰色動物。最終畫面才改成了那隻豐滿圓潤的白鼠。也許是為了向僱主示好(因為貂是米蘭公爵的家族象徵物),也可能是為了暗示當時的加勒蘭妮已經懷上了公爵的孩子,達文西為一幅原本中規中矩的肖像畫,添上了這個神秘又性感的符號。

  

    

    

達文西的畫,不只是藝術傑作,也成為心理學家們爭相分析解讀的對象。蔣勳老師說,在這幅畫裡女子的右手,顯然和臉部的美不同,這隻手感覺稍嫌巨大、緊張、焦慮,似乎透露出達文西潛意識中與女性的不和諧關係嗎?有藝評家則表示,少女的那隻右手暗示觀看者,她深陷愛情與權力的爭奪之中,欲以自己的美貌和智慧牢牢抓住公爵。1491年,西西麗亞·加勒蘭妮生下一子,而公爵卻迎娶了別人。

達文西是同性戀者,他一生交往性和愛的對象都是男性,但是他卻畫出了歷史上最美的女性。在現實世界裡,達文西是一位法律公證人的私生子,親生母親被隔離(母親名叫卡特蓮娜Caterina,是一名農婦),這種非正式的名分使他從小受到歧視,ㄧ生蒙上陰影,幾位繼母與他的關係都不好。童年時母親的缺席,使達文西一直試圖在藝術創作裡完成童年中最美麗、和善、慈愛的女性,《抱貂女子》的加勒蘭妮如此,後來的蒙娜麗莎也是如此。美,難道是現實之外的另一種救贖和補償嗎?

 

三維畫的奠基者 — 達文西   

繪畫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真正從2D變成3D,達文西毫無爭議的成為了奠基者。他運用透視法和明暗法,使畫面呈現出立體空間感,成為西方繪畫的特徵。

 

    

繪畫中的黃金比例

達文西的鋼筆素描《維特魯威人》展現出比例的精妙與畫面的和諧,被公認是「完美比例」的人體。

  

「黃金比例」Golden Ratio 是繪畫領域裡極高的審美標準,我們將感覺均衡、好看的比例稱為「黃金分割比例」。梵谷、維梅爾、林布蘭、莫內、雷諾瓦等藝術大師在他們許多的作品中都採用了黃金比例:「把一個空白的畫架分成基於黃金比例的區域,以確定視野、樹木的位置」,那麼畫作中勻稱的比例,自然就令觀者產生愉悅感。

「繪畫中的黃金比例」- 希臘的數學、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認為數學和藝術是緊密相連的,一件藝術品的成功,一定要講究各個部分之間對稱與和諧的比例,自然就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在達文西的諸多作品中,人體各部分也都滿足了黃金比例,譬如這幾幅女性肖像畫臉部的周圍,可以勾勒出所謂的「黃金矩形」,將幾何學與藝術完美交融在一起,我們的審美品味也會隨之提升。

 

 

每一幅畫的表面都接上了一個包含人物頭部及胸上方(至緊身胸衣處)的黃金矩形;接下來在黃金矩形上半部切割出一個正方形,其大小依正方形高度而定,而該正方形的對角線交接點即為「構圖上佔優勢」的眼睛,且畫面垂直中線也通過(或極接近)這隻眼。這就是藝術家們所謂「恰到好處」的黃金比例原則。(參閱布倫·阿特列《數學與蒙娜麗莎》)

 

古希臘人認為,數學存在的原因,是為了讓人看見「美」 ,因而埋首尋找、分析、計算,終於成功得出人體最完美的黃金比例,「黃金比例」代表了恆久均衡的美感象徵。

2017年義大利數學家、英國醫師依據古希臘的黃金比例,測量男星的臉龐,經由電腦繪圖分析,科學認證的全球最帥男星:

第一名首推:喬治克隆尼 (George Clooney)╱91.86%,二、三名依序為:布萊利庫柏(Bradley Cooper)╱91.8%   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90.51% (照片由左至右)

 

  

         

雖然我無法描繪出符合幾何比例的畫面,但依照藝術史上的敘述,我嘗試在喬治克隆尼、布萊德彼特的頭部與胸部,模擬出最簡單的「黃金矩形」,果然對角線的交界點,就是接近「眼睛」的部位;我又嘗試畫了大家公認的帥哥007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及「鐵達尼號」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果然黃金交界點就差了許多。

   

  

如果你也有心目中的帥男美女,不妨也利用黃金矩形試著畫畫看,畢竟我不具備專業能力,線條拉得不夠直,還請觀者見諒!

看了「世界太boring,我們需要文藝復興」這本書,我開始接觸達文西這位藝術大咖,雖然內容艱難深奧,然而一路摸索下來,不但讓我眼界大開,更愈覺趣味橫生,欲罷不能⋯,從黃金比例之後,繼續探索到攝影拍照,發現當藝術結合了科學的功能,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



參閱資料:

天才的交鋒 先覺

世界太boring,我們需要文藝復興 原點出版

達文西的真實世界  五南

達文西在想什麼 晨星

破解達文西密碼 天下

數學與蒙娜麗莎 時報

一次讀懂西洋繪畫史 積木文化

巨匠教的藝術課 城邦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東華

英國國家畫廊 閣林

西方美術史的15堂課 五南出版

世界名畫家 尖端

神聖的遺忘 宇宙光

圖解藝術史 高談文化

This is 達文西 天培文化

100藝術大師 明天國際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閣林

世界畫家圖典 禾實文化

西洋藝術便利貼 高談

療癒美術館 時報

在畫裡,與幸福相遇 仲間文化

給中小學生的藝術史(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小樹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