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於法國藝術界的美國女畫家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 1844-1926),唯一一位被法國印象派邀請參展的的美國畫家。她的畫筆時時流露出母子間的親暱,與孩童純真溫暖的氛圍。觀者往往看著看著,彷彿進入了時光機回到童年生活。
從富家女到印象派畫家
出身於美國賓州富有家庭,兒時跟隨父母為罹癌的弟弟尋醫,與父母遠赴巴黎,曾客居倫敦、柏林,四年之間學會了德語、法語,還接受了繪畫和音樂啟蒙。並參觀185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安格爾、德拉克羅瓦、柯洛、庫爾貝等藝術大師們的創作,讓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立志要當一名畫家。
16歲就讀費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幾年的磨練讓她擁有堅實學院派的繪畫基礎。當時美國沒有好的藝術氛圍、藝術人才,她不滿足學院裡教條式的課程,且不允許女學生臨摹裸體模特兒,而用人體解剖課作為替代,她深感美國式藝術教學的種種限制,以及美國有限的藝術品收藏,已經無法滿足她對知識的需求。1866年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前往巴黎深造。 法國社會的男權主義思想根深蒂固,高冷的藝術學院根本拒收女學生,她除了在私人畫室求學,並前往博物館臨摹大師們的各類作品,汲取歐洲各時期各流派的精華,她在世界經典名作的啟迪下接受洗禮,繪製出屬於女性獨特的視角,挑戰19世紀人們對性別的期望,在男性主導的藝術運動中佔據一席之地。
(* 附註:私人畫室學習 - 她師從專畫女性的時尚畫家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擅長古典和東方題材的學院派畫家讓·萊昂·熱羅姆(Jean-Leon Gerome);馬奈Manet的老師托馬斯·庫退爾(Thomas Couture) 學畫,那這些藝術大師的指導下,她打下紮實的學院派繪畫功底。1867年她參觀了庫爾貝和馬奈在落選沙龍畫展,現實主義的畫作對卡薩特帶來新的衝擊,對他們描繪的日常生活題材產生了興趣,也影響了年輕的卡薩特。)
當時藝術家成名的唯一途徑就是向官方沙龍提交作品,祈求評委會可以選中自己的作品,從此被人賞識,在畫壇立足。在歐洲先後跟隨學院派畫家學習繪畫天賦加上勤奮,使她在短短兩年之後便以《曼陀林彈奏者》獲得巴黎沙龍選拔評審團接受,那一年她24歲。
卡薩特在1872年以「西班牙兩個擲花的女子」為靈感,繪製了《嘉年華會》During Carnival 這幅畫入選了巴黎沙龍展並順利售出,使她一夕成名。這段時期的畫風,無論是構圖、色彩,都傳承了學院派古典主義的傳統。構圖嚴謹、技法細膩,空間感精準,人物形象完美。
巴黎是世界的藝術中心,是職業畫家的最佳居留地。她知道,只有在巴黎才能發揮藝術群體的力量,才能創立現代藝術流派,才能讓藝術家們分享創作的喜悅。只有在巴黎,女性只要有好的作品就能得到社會認同。這時候的卡薩特擺脫了傳統女性社會規範,衝破了傳統觀念對女性行為和思想的束縛。1874年她定居在巴黎。
19世紀末正是印象派新繪畫嶄露頭角的時期,卡薩特非常欣賞印象派畫家對外光的表現和色彩明亮的畫面,尤其喜愛竇加的作品。她說「第一次在奧斯芒大街畫店的櫥窗裡看到竇加Degas的粉彩畫⋯我常常在那裡把鼻子貼在玻璃櫥窗上,凝神注視他的藝術。」
*竇加(Edgar Degas 1834-1917)-印象派中唯一受過正規學院訓練的畫家,他以經典雋永的寫實手法,保存了法國近代生活的各種片段景象。而一幅幅優雅輕盈的舞者和盡情旋轉跳躍的舞姿,造就了竇加的藝壇奇蹟。
竇加改變了卡薩特的藝術軌跡
在成為藝術家的道路上,她不斷探索著歐洲大師們的足跡:羅浮宮的收藏,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壁畫,西班牙巴洛克的油畫,荷蘭浪漫主義的風景,無不成為她成長的營養和靈感來源。1872年卡薩特在巴黎師從印象派畢沙羅Pissarro 學習。1874年竇加邀請卡薩特加入印象派的畫家團體,兩人從此成為創作上的切磋夥伴,竇加對卡薩特畫作的主題選擇和風格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竇加在藝術上引導著卡薩特擺脫了傳統畫派的束縛,走向自然主義,提亮了作品的色調,隨時捕捉生活給她帶來的靈感瞬間。竇加將自己的人脈資源與卡薩特共享,在他的推介下,法國作家左拉對她的繪畫極為讚賞,塞尚、莫內、雷諾瓦等印象派主將也向她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竇加與卡薩特對藝術的熱情熾烈,兩人都是富二代,教養、性格相似,相知、相惜,維持了40年誠摯的友誼,卻並未結成眷屬。
1879年4月首次投入印象派畫展,當時提交的重要代表作《藍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Little Girl in a Blue Armchair 1878 冷色的光線,亮麗的藍色,筆觸灑脫,畫面像是生活中的一個隨意的場景,構圖和色彩很大膽,一開始卡薩特只畫了椅子中的小女孩,在竇加的建議下加了背景,明快的藍色,中間則是穩定的灰色,和女孩的皮膚、雪白的衣裙對比鮮明。畫中小女孩身著透明蕾絲裙,舒適地躺臥在厚軟藍底暗花的沙發上,與左側椅子上後來竇加畫上的小狗遙相呼應,形成了構圖上的均衡。
這幅畫用的是近距離視角,加上背景的襯托,小女孩猶如在聚光燈下,粉嫩的皮膚,頑皮的神情,被描繪的淋漓盡致。她用筆豪放生動,但傳達出來的卻是一片寧靜、安逸的氣氛。她說過,這是她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小女孩是竇加朋友的孩子,竇加順手在藍色沙發上添加了一隻熟睡、可愛的小狗。小狗也見證了兩人間的友誼。(在那個時代,即便像她這樣獨立自主的女性,也不時會遭遇社會習俗的種種限制與干擾,因此成名之前,身邊親友都成了她描繪的主要對象)。
卡薩特採納馬奈的信條,人必須屬於他的時代,畫家要用敏銳的目光和真實的筆觸描繪日常生活。在印象派展覽中,卡薩特的畫作擺脫了以往學院派風格,色彩變得豐富明亮。她的畫作會給予我們一種親切感,覺得就是生活中的回憶。

1874年,卡薩特在巴黎有了自己的畫室,三年後父母和姊妹前來會合,時常充當她1870到1880年代作品的模特兒。讓她刻畫出當代女性的形象,繪製了多幅以歌劇院、花園和起居室為背景的創作。
《包廂裡戴珍珠項鏈的女人》Women with a Pearl Necklace in a Loge 1879,畫中人物是他的姐姐莉迪亞Lydia 身著粉色衣裙,優雅自信地斜倚在沙發上,身後的鏡子告訴我們,背景中的一個個包廂實際上是她對面場景的「鏡像」。

她是唯一被法國印象派畫家邀請參加作品展的美國人。作品以強烈的設計感,卓越的素描能力和明亮的色彩為特點。他大多數油畫,彩色蠟筆畫和版畫的主題都是母親和孩子
1886年她逐漸偏離印象派,強烈的設計、卓越的素描和明亮的色彩,創作出簡樸和直率的畫風。一系列母愛為主題的代表作,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溫情洋溢,透露出生命的光輝。
她始終追求夢想,堅持藝術創造,最終成為世界知名的女性藝術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