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內(四)

莫內經常在旅行途中,針對特定主題的同一場景,不同時間與天候的觀察,描繪捕捉瞬息萬變的光線,形塑「光之追尋者」的創作風格。

他的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荷蘭、威尼斯與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

  

《通往卡普辛斯的林蔭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 1874)莫內在攝影先驅納達爾公寓裡,俯瞰遠方的天空、建築物,景物彷彿浸潤在飽滿氤氳的水氣當中,展現出蛻變中巴黎的另一種氛圍。

莫內與荷蘭

風車村贊丹Zaandam,ㄧ座美麗的童話鄉村,如同莫內畫裡的醉美風車與木屋,是荷蘭ㄧ個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西北方約二十公里的城市)。

  

《原野和風車》(Bulb Fields and Windmills near Rijnsburg-1886)。

 

《荷蘭的鬱金香田》(Fields of Tulips in Holland 1886)

莫內的風車與農田用色大膽,而且在遠近距離之間營造出空間感。這幅作品可以感受到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鬱金香田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托著鬱金香田的鮮艷色彩,畫家將影象與大自然的陽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荷蘭鄉村的風光。

莫內與倫敦London 

1870年,莫內為了躲避普法戰爭曾暫居倫敦,深受泰晤士河及河面上水氣迷濛的美景吸引。1899年至1901年之間,莫內三度前往倫敦旅遊,他完成了一系列以泰晤士河為主軸的倫敦風景主題。

1870至1880年代,莫內創作了《聖拉扎爾車站》(La gare Saint-Lazard-1877)

車站外的建築物、火車頭的造形、車站頂棚的鋼架梁柱和地上的鐵軌等等,畫家完全以色點的方式組成物象,看不到物體的質地、有棱有角的線條和形體體積。莫內描繪了蒸汽火車進站所產生的煙霧瀰漫及當下的視覺印象。他要把此情此景所投射的氤氳繚繞的縹緲幻境,透過畫筆,留在畫布上。

莫內神往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汽煙雲的效果,神往從朦朧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車廂形狀。他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重要的,透過畫家的分析與觀察,火車不斷冒出的蒸氣,會因為火車動力狀態、視覺距離遠近及周遭環境的差異,讓景物產生瞬息萬變的光影色彩。  

   

 

莫內與塞納河(La Seine)

1896-1897年間的夏天至初秋期間,莫內投入大量精力持續描繪晨曦在埃普特河與塞納河匯流處的萬千變化。他透過光與色彩的結合,顯現了清晨薄霧、潮濕迷濛甚或清透亮麗中塞納河畔的各種風貌。

  

  


塞納河(Seine River ;La Seine)是法國北部大河,全長780公里。兩岸種植著繁茂的梧桐樹,從船上看過去蓊蓊鬱鬱。莫內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創作塞納河的風景組畫,無論是雨中、薄霧、清晨甚或陽光下的塞納河畔,在純粹的抽象視覺藝術上,無論是迷濛、清透、寧靜、潮濕或是亮麗的氛圍,畫家透過光與色彩的結合,顯現了塞納河最優美、靜謐的畫面。

為了繪製《清晨的塞納河》莫內必須趁黎明破曉前的短暫時間,勾勒草圖,他登上一艘由船隻改造的畫室,在顛簸晃動的船上,畫出清晨風雨中,濕潤搖擺的柳樹和洶湧波濤的急流。主題如果是晴朗天氣,從黎明之始,大地景物的色彩、空氣的流動、溫度的移動和氛圍的感受等等,都會迅速地改變。莫內必須畫得很快,才能精確掌握預期的光影。維持色彩的一致和情緒感知的定位。

他會在同一地點,準備多達十幾張畫布,在特定天色氣候條件下,輪流在不同畫布上作畫上色。可能包括晨光熹微、午後艷陽、落日餘暉,明月初懸等不同天色的作品,這系列的創作可能同時延續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如果主題涵蓋春夏秋冬四季,創作週期就會變得更長。

倫敦工業發展的結果,煙囪林立,煤與灰的塵粒飄散在空氣中,在陽光的照射下,籠罩倫敦的霧竟然呈現紫紅色。英國的霧都倫敦刺激了莫內的畫癮,他嘗試以細小的筆觸揮灑出散漫的光線,呈現出煙霧中的景物。他注意到天空、大氣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複雜色彩,在系列作品中還把倫敦的霧畫成了紫紅色。

  

   

倫敦霧霾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噩夢,對於藝術家莫內來說卻是他創作的靈感之源。在煤煙污染的歷史瞬間,他創作出一幅幅霧氣氤氳的傑作。

*倫敦因為工業發展, 霧霾非常嚴重,據官方統計, 1952年成因持續五天的霧霾,倫敦陸續有500人喪生,當時劇院上演歌劇《茶花女》,因為霧霾滲入劇院內部,沒有人看得清舞台,最後只好被迫取消。

除了《聖拉扎車站》(La gare Saint-Lazard 1877),還有《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 1902-1904)、《查令十字橋·倫敦》(Charing Cross Bridge 1899-1904)多幅傑作。《倫敦國會大廈 - 泰晤士河上的倒影》(The Parliament reflections on the Thames, London 1905) 在霧都的倫敦任何物體都顯得迷濛虛幻,莫內卻描繪出霧中煙雲,流光閃爍下的色彩印象,可說是這段時期的代表作。

 

英國是一個鐵路密度高的國家,而倫敦也有數條鐵路支線穿過。查令十字橋Charing Cross Bridge 是一座橫跨泰晤士河Thames 的火車鐵橋, 1863年由建築師賀克蕭男爵設計建造,它連接泰晤士河北岸的查令十字車站和南岸的滑鐵盧車站Waterloo St 。查令十字橋上火車駛過冒出白煙的景致,經常被莫內取景入畫。

莫內提到查令十字橋的景色,他說「火車一輛接著一輛駛過,火車頭冒出濃濃白煙在兩車交會的瞬間相遇,慢慢混合成一團煙霧,飄揚與風中,漸漸消逝於空氣裡,漫步於河面上,這奔騰的煙霧彷彿充滿生命力,柔軟靈巧,游移不定,令人難以捉摸⋯。」

莫內《查令十字橋 泰晤士河上的倒影》(Charing Cross Bridge) 1899-1904 。

  

  

《倫敦國會大廈 - 泰晤士河上的倒影》(The Parliament reflections on the Thames 1904 )莫內來到倫敦,捕捉泰晤士河河面特有的霧氣,落日餘暉在河面浮動,波光瀲灩,璀璨金色光芒隨著霧氣蕩漾,國會大廈若隱若現,一種朦朧迷離的情境,出神入化勾魂攝魄。

   

   

1908年10月,他和第二任妻子艾莉絲到威尼斯旅遊,形容水都「美的無法以畫筆表達」。話雖如此,他卻揮灑彩筆,將威尼斯的美留在畫中,完成令人屏息的威尼斯系列畫作。


繪畫《總督宮》(Le Palais Ducal -1908)時,他坐在貢多拉(鳳尾船)上作畫,小船停泊在總督宮(Palazza Ducale)對岸。總督宮右側是麥杆橋和監獄;左側的圓柱是聖馬可廣場入口的標誌。畫家巧妙地利用色彩,將總督宮在水中的倒影表現出來。柔和的陽光照射著總督宮獨特的外牆,光與影的配合和諧地呈現。另外兩幅作品中亦採同一視角,其中一幅目前收藏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 《總督宮》(Le Palais Ducal -1908)這幅畫作在2019年2月倫敦蘇富比拍賣價格是2750萬英鎊(約11億台幣)。

  

莫內的威尼斯畫作皆以水為界,一邊是他自己,另一邊是從不同距離觀察的城市建築。這樣的角度充分呈現亞得里亞海的陽光:水面波光粼粼,水中映照出遠近建築物。

  

聖喬治·馬焦雷修道院島一系列景觀的一部分。

《晨曦中的聖喬治》(San Giorgio Maggiore by Twilight - 1908)

  

   

 《康塔里尼宮》(Le Palais Contarini) 1908。是畫家描繪威尼斯景色的重要珍貴巨作。

他於1908年到訪威尼斯三個月時所繪,正值他創作事業中的頂峰時期。

「威尼斯與莫內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組合,畫家運用引人入勝的色調以及現代美學元素,使本作展現出劃時代的動人魅力。

莫內一生只去過威尼斯一次,在三個月期間,畫了近40幅的畫作。有人說威尼斯的美,是任何方式都無法記錄下來的,莫內眼中的威尼斯則充滿水的柔美,與亞得里亞海的陽光。威尼斯與莫內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組合,畫家運用引人入勝的色調以及現代美學元素,使創作展現出劃時代的動人魅力。

  

莫內繪畫威尼斯的畫作,以2015年成交的《威尼斯大運河》(Le Grand Canal)最高 (HK$2.78億;NT$11.2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