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的壁畫小鎮-舒美納斯(Murals of Chemainus)
編者的話:舒美納斯Chemainus壁畫鎮的每個角落都充溢著歷史與文化的藝術氣息。我參考了許多資料(除了Chemainus 官網、旅遊書籍、網路)學生們也隨時支援幫忙查證,來和大家分享。希望有機會來到小鎮旅遊的任何朋友,看到部落格的解說都能按圖索驥,最後滿載而歸。
依山靠海,高高低低的小房子,色彩鮮艷的小街道,回首滿街如畫,這裡是加拿大西海岸,溫哥華島東端的壁畫小鎮 - 舒美納斯 Murals of Chemainus 。
全世界最大的壁畫小鎮 - 維多利亞的舒美納斯(Murals of Chemainus) 。
舒美納斯Chemainus壁畫鎮的每個角落都充溢著歷史與文化的氣息。這座奇蹟小鎮(The little Town That did)早期是考伊琴原住民(Cowichan First Nations )聚居的小鎮。
導遊說,舒美納斯在原住民語言中叫做「Tsa- meeun -is」,英文稱為Chemainus 意思是「破裂的胸膛(Broken Chest )」是為了紀念早年一位酋長重傷後胸腔裂開,湧出的鮮血救治了許多族人的生命,最後以他的英勇事蹟來命名。
舒美納斯著名地標 - 是入口處這張「原住民遺產Native Heritage 」的大壁畫。畫家伊嘉圖Ygartua繪製的當地原住民部落科維昌Cowichan 英武的面孔。牆畫是三位印地安酋長的巨型頭像。代表本地、過去與現在的三個原住民族群,遙望遠方,充滿了希望。這是一個盆景般精緻的小花園,壁畫前方有噴泉和雕塑(有一座「沉思者」的雕像)。
小鎮歷史 - 舒美納斯Chemainus小鎮建於19世紀中期,面積4.02平方公里。居民原本以森林業、伐木業和鐵路運輸來發展經濟。(早期許多中國工人👷也來此成了勞動主力),然而隨著伐木業逐漸蕭條與停滯,1980年鎮上唯一的百年鋸木場倒閉,2千多人的鎮民紛紛遷徙異域營生。小鎮幾近人去樓空,崩潰破產。
「一個創意,拯救了一個小鎮」- 小鎮的社會企業家卡爾·舒爾茲(Karl Schultz)至羅馬尼亞旅遊,受到古修道院牆上美麗壁畫的啟發,就提出「用藝術、觀光業來振興經濟和社會」的計劃。年輕市長格雷厄姆·布魯斯Graham Bruce就與當地藝術家以「小鎮的歷史與發展」為主題,創作戶外壁畫,散布在街頭巷尾,將小鎮打造成一個超大型的戶外藝廊。
自1982年舉辦舒美納斯壁畫節The Festivaof Murals大獲成功後,吸引了更多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此地作畫。1983年、1994年又分別贏得紐約市區振興獎和世界旅遊獎,獲得了世界的廣泛好評。每年七月第一個周末會舉辦「舒美納斯壁畫嘉年華」傳統的街道市集的慶祝活動,十分的熱鬧。
如今四十多幅風格迥異,美妙絕倫的壁畫,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一級保護文物,並將這個開放式的藝術畫廊推展到全球。更使得小鎮舒美納斯Chemainus成了全球知名特殊文化景觀的旅遊景點。
我在旅遊車上搶拍到舒美納斯劇場(Chemainus Theatre)這是小鎮的觀光起點,遊客服務中心、巴士、火車站都在這附近。(只要沿著地上的黃色腳印,就不會錯過精彩的牆畫)。
Chemainus 遊客服務中心,這裡有觀光資訊和地圖可以索取。
遊客中心的聚福壁畫 - #3《蒸汽火車行駛在舒美納斯河橋上》Steam Train on Bridge Over Chemainus River 。
在舒美納斯Chemainus 河橋樑上方是一輛80噸Porter 2-6-2T號蒸汽火車,它曾經是維多利亞木材製造有限公司鐵路系統的驕傲。
1983年市政單位發表的第一幅就是牛群運送木材Logging with Oxen 的畫面,清楚告知這個城市的來由。

勞工們將成捆的木材鋪在二輪板車上,再合力搬運上船輸出港口。(壁畫上記錄著1863年9月25日是第一批木材出口的日期)。
用圖像紀錄小鎮早期開墾的歷史:木工砍伐參天大樹的畫面;最先使用處理畜力;後來使用蒸汽火車來托運林木的情景。

Subway 的11號壁畫《臨時家園Temporary Homes》,畫面中的白色帳篷,就是早期移民的棲身之所。
編號33號的「一個中國小男孩的回憶」。(Memories of a Chinese Boy)這是華人藝術家程樹人於1996年的作品。記錄著早期華人在小鎮生活的場景。壁畫創作的地點,就位於一家華人雜貨店後牆上。
佇立在門旁的小男孩叫張寧 Chang Ning 回憶幼年在父母經營的雜貨店,看著媽媽拿糖給小女孩。小店門庭若市,是華人等船的第一個站口,也是當時信息傳遞與社交集會的中心。
一間賣女士衣服及配件的小店。(牆畫是第一位歐洲後裔女性茱莉亞·艾絲考Julia Askew ,一生都住在舒美納斯)。
繼華工之後,日本人和印度人也陸續來到小鎮,在森林和漁船上工作,到礦區尋找財富。在克羅夫特街Croft Street《孤獨的童子軍》。The Lone Scout 和《獲奬的花車》The Winning Float ,就是早期日本社區的生活寫照,真實地記錄了當時小鎮豐富的多元文化。
編號30的「孤獨的童子軍」(The Lone Scout )(1900-1940年代定居在此約有300名日僑,其中成員參與了加拿大軍隊舒美納斯的童子軍)。
#29壁畫《獲奬的花車 The Winning Float 》- 記錄1939年6月30日維多利亞木材製造公司的遊行慶祝活動。日本社區成員翩翩起舞,絲綢和服在微風吹拂下搖曳生姿。(這幅畫是向早期日本加拿大人對社區貢獻的努力,所表達的一份致敬)。
壁畫#20 - 是1883年至1939年間當地歷史建築和事件的剪輯。畫面最左邊3棟建築分別為酒店、商店,轎車和理髮店。1939年維多利亞木材製造公司成立50週年紀念慶典的街景出現在壁畫的右側。
畫面是紅色的馬蹄灣旅店。右邊有1900年11月住在酒店的美國百萬富翁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內基(左上及左下)他們簽名的文件傳真。右邊則是酒店的經營者Matthew Howe。
年輕市長Graham Bruce支持以壁畫為主軸,成功振興小鎮的風光。這幅壁畫是向所有義務為舒美納斯作畫的畫家。
#32壁畫 - 《電信局》Telephoe Exchange (電話於1908年在舒美納斯Chemainus設立),客戶的自行車靠在隔板陽台上。(將一台真正的自行車黏在畫面上)。
#17壁畫 - 1883年的第一所公立學校 First Schoolhouse 。
#10壁畫 - 《公司商店》Company Store ,藝術家用橢圓形格式,重現五光十色的貨架內部深刻的視角。
「郵局」的壁畫#34《來自前線的信》Letters from the Front 。講述當地郵局的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努力保持家庭和前線士兵的聯繫。畫面中間是維米嶺戰役(The Battle of Vimy Ridge)的指揮官 - 阿瑟·柯里Arthur Currie ,及當時郵政局長的肖像。
這幅壁畫將加拿大西海岸舒美納斯郵局和轉場前線,緊緊聯繫在一起。騎著自行車投遞前方來信的郵差,家中默默看信的婦女,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士兵,行駛大海中濃煙滾滾的戰艦⋯畫家以多幅鮮明對比的剪輯,描繪出一次大戰中加拿大全景的畫面。
為了獨立和榮譽,加拿大付出太多(僅在維米嶺戰役,就倒下了一萬多的士兵,而當時全國也只有800萬人,損失非常慘重)。阿瑟將軍的背景是一封陣亡電報,兩朵殷紅的罌粟花 - 象徵加拿大軍人的流血犧牲。
這是編號#1的壁畫 - 《運作中的蒸汽引擎》Steam Donkey at Work。
John Dolbeer發明的蒸汽引擎,於1885年開始為維多利亞木材製造公司工作。線路上的查理正在操作20毫米(0.75英寸)電纜絞盤的手柄,把倒下的樹木拉出來。對於勞工來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與岩石、溝渠和樹樁之間不斷地鬥爭,設法把斷木從中拖拉出來,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
壁畫#2《三十三公尺拼貼畫》Thirty -Three Metre Collage 。從木材砍伐,碼頭工人站在帆船上等著裝卸,再由蒸汽火車載運出口⋯。這是Chemainus 繁忙海港每天不斷重複上演的場景。
#24《舒美納斯的第二座鋸木廠 》(Second Chemainus Sawmill )。1879年由TG Askew 建造,1883年轉變為蒸氣動力的工廠,持續運作了100多年, 於1983年關閉。
壁畫#4《洪興碼頭商鋪》The Hong Hing Waterfront Store (一個中國人在舒美納斯的創業故事)。從起初的洗衣房、雜貨、二手貨到賣走私酒和經營賭場。他做人真誠,允許賒賬,儘管損失了錢財,卻為他贏得信譽,結交了許多朋友。壁畫的藝術家保羅·馬卡諾Paul Marcano 非常喜愛這個人物,把他加入壁畫中,站在店鋪的前面。

編號6「馴鹿號抵達馬蹄灣」(Arrival of the Reindeer in Horseshoe Bay)印地安公主披著雪松樹皮斗篷站在海邊港口,看著女王陛下雄偉的三桅帆船緩緩駛近,畫面柔和靜謐,意韻無窮。(馬蹄灣現稱Chemainus 灣)。
編號8壁畫《1891年的舒美納斯Chemainus 》,壁畫展示了原始舒美納斯Chemainus (當時被稱為馬蹄灣),著名的Esquimalt 和Nanaimo鐵路(E&N )在1891年橫跨了馬蹄灣的定居點。
看到了巨大壁畫中渺小的我嗎?
#39壁畫《富勒湖上的滑雪》Skating on Fuller Lake。冬天來臨,溫哥華島的富勒湖凍結,兒童和成年人穿著溜冰鞋,即興玩起曲棍球比賽,在湖邊度過了愉快的時光。(這幅畫是Chemainus 舒美納斯25週年慶典的一部分)。
冰淇淋店旁邊的第9號壁畫《週日的2號營地》Camp 2 on a Sunday。
約1902年前後,除了伐木,採礦業也進入熱潮。每當週日工人們會在VL&M有限公司的2號倉庫營地,好好清洗並整理自己的儀容,一名理髮師正在為工人剃鬍鬚。(他們將四加侖的煤礦罐拿來作為洗衣桶,而鐵釘桶則是一個很棒的理髮椅子)。
☕️咖啡店的外牆上畫著第一位在此誕生的白人像。
#13《比利·湯瑪斯Billy Thomas》畫像。第一位在舒美納斯Chemainus 出生的白人男性,他在這裡住了102年。他曾經養牛、馬,從伐木,農夫,甚至從事了運輸業務,深受眾多山谷居民的喜愛,他十分高興自己的形象是舒美納斯壁畫項目之一。
壁畫#23《舒美納斯醫院Chemainus Hospital 》。
壁畫#37《單車🚲行Star Novelty Works》。這幅壁畫描繪了19世紀末橡樹街和楓樹街角落的一間新奇自行車店。(這是中國畫家程樹人的作品)。
壁畫#31《木材男爵》Lumber Barons 。畫面象徵著木材工廠廠長洪貝爾Humbird和木材大亨麥克米蘭MacMillan 彼此之間的競爭和關係。這是舒美納斯Chemainus藝術與商業理事會慶祝成立10週年紀念的壁畫之一。
壁畫#26《1915年的戰爭歲月》Chemainus,the War Year 1915。
一次大戰造成對航運重大的影響,工廠已經關閉。畫面中有居民、長者和家庭的成員,他們帶著憂慮和悲傷的面孔,而當地愛國情緒高漲的男子也都紛紛加入了戰爭。他們是維多利亞第67營的成員,正等待著火車,很大一部分的人最後再也沒有回來。

壁畫#15《舒美納斯拖船》Chemainus Tug Boat 。1909年由維多利亞木材製造公司建造。該船配備了一台燃煤發動機,在20年代改為石油。歷經火災事故又被重建。最後在1945年11月24日在科普蘭島擱淺,被徹底剔除。
壁畫#22《席克山上的萊諾拉銅礦廠》Lenora Mines at Mount Sicker 。在1897年礦業鼎盛時期Chemainus居民曾經在開採銅礦中獲得了快速的財富。直到1907年,銅價暴跌,一些冶煉廠逐漸關閉。
壁畫#27《舒美納斯精神》The Spirit of Chemainus 。柔和的顏色捕捉了船隻的細紋及紋理,甲板上隱約顯現著五個人物,畫面呈現了早期舒美納斯Chemainus海灣沿岸的船隻。
壁畫#28《第3號引擎》Climax Engine Number Three 。藝術家描繪了一個巨大的,被縮短的鐵馬彷佛在跳出牆面框架的時候,蒸氣噴出了黑煙。這個主題是20世紀早期在舒美納斯Chemainus 地區運作的一個工作引擎。
E & G 鐵路於1886年建成,工程師山姆·亞歷山大Sam Alexander 駕駛著三號發動機,沿著Chemainus舒美納斯山谷的軌道運送原木,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編號38幅作品是《薪火傳承》Passing the Torch 。這幅極具象徵意義的壁畫展示了兩位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將火炬傳遞給年輕的一代。傳遞的火炬是從約翰·麥克雷John McRae 在1915年寫的《弗蘭德斯田》In Flanders Fields 一首詩。
*(壁畫右牆上 - 1897年由吉卜林Kipling撰寫的詩句「免於我們忘記」,意思是不要忘記過去的犧牲。)
第25編號的壁畫2《等待汽笛響》Waiting for the Whistle 。牆上龐大的三聯畫核心主題是「Sawmill 鋸木廠」。
1923年11月大火燒毁了舒美納斯Chemainus鋸木廠,許多市民因此失業。1940年為了救濟市民,重新奠定了新工廠的基礎,1940年具備現代性規模的鋸木頭廠落成。不但給小鎮帶來新的氣象,更成了效率和生產力的典範。

除了首張牆畫左側是E&N鐵路檢查員Jack 正在修復機器返回軌道之外,第二張壁畫是1940年勞工們將汽笛組裝安置在新工廠屋頂的圖象。第三張壁畫則是發明汽笛的工程Bob·Swanson 鮑勃·斯旺森站在閃閃發光的黃銅和設備管道旁邊的圖象。汽笛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工廠關閉而退休,如今在Chemainus山谷博物館展出。
* 汽笛的作用應該就是像歐美城鎮裡的鐘塔,發佈警告、召集用的。[此處官網網站註明,「汽笛」是通知工人交班用的]。
壁畫#EC3《守護者的秘密-靈感來自艾米莉·卡爾》。烏鴉是西北海岸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標誌。鳥兒為人類偷走了太陽、月亮和星星,為世界帶來了光明,牠擁有超自然的力量,被稱為是人類秘密的守護者。壁畫包含了艾米莉·卡爾的大烏鴉的複製品。
*艾米莉·卡爾 Emily Carr 出生在維多利亞,她的畫作色彩明麗。森林、海灣、圖騰柱等元素躍然紙上,儼然一手自然風物詩,被譽為「加拿大的梵谷」、「自然女詩人」,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你可以在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了解她的創作和生活。偶爾漫步在維多利亞這個城市,不經意間都會撿拾到她遺留在城市角落裡的靈魂碎片。
壁畫#EC4《神聖雪松 - 靈感來自艾米莉·卡爾》。
這幅畫中的獨木舟和圖騰是用雪松雕刻的。黃色柔軟的雪松,可以用來製作斗篷,嬰兒服裝。紅杉可以製造嬰兒搖籃。獨木舟的運輸和捕魚則都代表了原住民家園標誌性的圖騰。這幅壁畫包含了艾米莉·卡爾「布倫登港」的複製品。
壁畫#EC5《海灣 - 靈感來自艾米莉·卡爾》。這棵樹是加拿大唯一的闊葉常綠喬木,對於西北海岸邊薩利希原住民族是很重要的。除了漿果是食物之一,他們還會用葉子和樹皮創造藥物來治療胃病,傷口和感冒。
平凡的景色中巧妙地隱藏著雲彩和樹葉的臉龐,藝術家巧妙地將自然界的一切聯繫在一起,這幅畫還包含了艾米莉·卡爾Emily Carr 的Chemainus舒美納斯海灣的複製品。
壁畫#36《隱士The Hermit 》。查理·阿博特Charlie Abbott 在70年代來到舒美納斯Chemainus,獨自生活在靜謐的森林荒野,他修建花園,在楓樹和冷杉林中鋪石板,種野花,修台階,獨自開闢了穿行森林的「隱士小徑」,小鎮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是稱他為「隱士The Hermit 」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這幅畫與舒美納斯地標《原住民遺產Native Heritage 》。
都是享有國際聲譽的保羅·伊嘉圖Paul Ygartua之傑作。他的繪畫風格多樣化,作品能激發出強烈的視覺和情感的反應,很善於利用線條和顏色表達深邃的主題,深深捕獲住觀者的靈魂。
#35 20週年紀念壁畫:1862年舒美納斯第一座鋸木廠(20th anniversary Mural-First Chemainus Sawmill 1862 )壁畫、水車與大自然花草、綠樹融合成一幅別具風格的藝術作品。
除了徒步徜徉在大街小巷慢慢欣賞迎面而立的大幅壁畫之外,也可以選擇搭乘馬車,聽導遊詳細解說每幅畫作的背景故事。
這是一株樹林超過500歲的西部紅雪松樹幹,80年前轟然倒下時,壓壞了至少2棟房屋,樹高超過200英尺(60多米),樹寬11英尺(3.35米)。
這個巨大的雪松雕塑是舒美納斯Chemainus 的地標之一,在水車公園旁邊。是根據1982年的第一幅壁畫《運作中的蒸汽引擎Steam Donkey at Work》圖像雕刻成的作品。(這個巨大木雕完全述說了早期原住民開拓的戮力)。
H.R.MacMillan哈維雷金納德·麥克米倫(1885-1976)這位林業大亨1919年在B C省創建了第一個木材出口公司,後來該公司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林業公司之一。這位林業大亨的雕像豎立在水車公園旁邊。
舒美納斯Chemainus水車公園周邊景觀,另外有一間不太起眼的小博物館裡有不少寶藏,千萬不要錯過。(我和博物館的老志工ㄧ起拍照,他送給了我一張小鎮的中文簡介)。
舒美納斯小鎮海邊的景色雖然平常,我看著海面上浸泡的木材,遙想小鎮當年在歷史夾縫中掙扎著重生,從人去樓空蛻變為充滿藝術魅力的戶外壁畫展廳。正如他們自己所說:「小鎮創造了奇蹟The Little Town that did」,我們的城鎮或許很小,卻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美術館。
假如你對這片美洲大陸的歷史有興趣,想了解更多早期歐裔移民的生活型態、中國勞工在加拿大奮鬥的心酸血淚、日本早期移民的生活,或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原住民的來龍去脈,那麼維多利亞市,鄧肯市,舒美納斯鎮,將可帶給你一場豐富的北美縮影之旅,讓你對這片充滿祖靈的美麗土地,有更深入與感動的共鳴。
*部分資料參考:1,加拿大旅遊書- 墨刻出版。2,舒美納斯Chemainus 官網。3,提子墨《追著太陽跑,一頭栽進去用力戰勝自己》維多利亞沒有秘密。4,網路資料。感謝學生潔盈、鈴櫻多位好友隨時支援查證資料。這個單元花費了許多精力與時間,純粹為了和喜好旅遊的朋友們分享心得,前往壁畫鎮時皆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