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士頓美術館塞尚

印象派維持了12年(1874~1886),在同一時期,曾接觸過印象派,轉而自我反省「繪畫究竟該追尋些什麼?」的塞尚、高更、梵谷出現了,他們被稱為「後期印象派」。這三個人在技法與理念方面都是獨創性的,並沒有共通之處,但是他們卻對接下來的20世紀繪畫產生了啟發作用,開拓出繪畫應走的道路。

梵谷、塞尚與高更《自畫像》(左至右)。

塞尚,在繪畫上的革新改變了整個西方的進程,對後來藝術家產生了觀念的震撼,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可以說,「現代藝術」起始於塞尚。
塞尚是後期印象派巨擘,他發展出簡單的幾何作畫方式及現代藝術的多重觀看角度,對20世紀畫壇影響非常深遠。
「現代繪畫之父」,後期印象派巨擘 - 塞尚。
塞尚認為繪畫既不是模仿,也不是盲目的複製現實,而是尋找生活中真實的世界。他完全擺脫傳統的透視法,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方向。
上幅,塞尚《池塘》1877-79。

塞尚早年投身印象派畢沙羅門下,嘗試過光色和造型的理論,這幅《池塘》明顯是印象派的影響。
塞尚早期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在切磋學習中,他開始重視畫中物象結構的厚實和明晰持久的感覺。從此他與捕捉瞬間光影變幻的印象派分道揚鑣。
塞尚認為,當我們實際觀看物件時,可能俯視、平視、側視,不會固定在同一個視角,因此他創造了「現代藝術的多重觀看角度」。
他的理論與實踐帶動了20世紀野獸派、立體派的風起雲湧,他開創了一個新的繪畫時代。

下幅靜物畫,塞尚《水果和餐桌上的酒壺》1890-94。

這兩幅畫就是組合了不同視角在同一個畫面之中。
為了均衡畫面的結構與秩序,他擺脫傳統的透視法,將水平的桌面畫得彷彿前傾,使桌上物品得到充分的顯示。無論近景還是遠景的物象,都被拉到同一個平面上。
塞尚將每一個物體都高度簡化,並以深色線條勾出輪廓,使畫面看起來明晰而堅實。
《坐在紅扶手椅的塞尚夫人》1877。
為夫人所畫的肖像,完全不考慮西方傳統肖像要的人物性格、心理狀態及社會地位等,也不以光影表現質感的方法來描繪。

這幅畫的佈局是飽滿的,具有安詳平靜的境界,豎直條紋的裙子,大紅的椅子以及背景上散落的藍色小花,使畫面充滿了溫暖、舒適、穩定的氣氛。

塞尚的肖像模特兒除了妻子外,很少有別人,因為他要求模特兒完全不能動,稍微動一下他就會喝斥:混蛋,誰叫你動?蘋果能動嗎?
他極力尋求創造一種穩定、堅實、永恆的藝術形象。

塞尚《道路轉彎處》1882。
塞尚一生畫的最多的,可能算是風景畫了。

1882年以後他隱居在故鄉附近的小鎮,專心畫起當地的風景。
他以樸實有序的筆觸,表現出物象的細微色差,顏色種類雖然不多,但卻展現了豐富的色階變化。濃厚沉著的綠色,襯托出不同明度與純度的土黃、土紅和藍色,使整個畫面恰似一首和諧的色彩交響樂。
他用幾何造型來重現大自然,單純的立方體、圓柱、圓錐體互相排列組合,捨棄多餘的線條,就能達到畫面穩定密實的結構美感。

塞尚的《自畫像》1898


這幅取¾側面角度的肖像,弧形的帽沿、身體、椅背彼此協調,穩定的三角形架構,均按照一定的理性秩序來組構。

一股暖紅色從灰黑暗沈的色調中滲透出來,所有遠近物象都是用一片片色彩所組成,畫面的色調和諧而穩重。讓這平凡的題材顯現出敦厚和莊嚴之美。

塞尚 1839 - 1906(攝於波士頓美術館)。

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斷地走動,可是畫圖時卻只有單一的視點,所以塞尚作畫時,會從不同的角度與視點去觀察、去描繪。這種同時存在多個視點的繪畫,在當時是一項創舉。過去那種視點固定、利用遠近構圖法來畫圖的基本理念從此遭到摧毁。
《水果籃的靜物畫1888~90》

畫中的大水罐是由上向下看,桌子左右兩邊的高度也不一致- 這就是畫家自由的移動,視點不再固定在一處。

塞尚完全擺脫傳統的透視法,這種從不同角度觀看一個物體的多樣性和選擇觀看角度的重要性,成為20世紀立體主義發展的基礎。

塞尚代表作《浴女們1898~1905》。

畫中背景-光影變幻的藍灰色河流,是流經普羅旺斯的阿爾克河。

圖畫的結構是以大樹的樹幹構成拱形,岸邊成群的裸體女子,有的倚著樹幹;有的剛起身;有的蹲坐在地面⋯,姿勢不一,但不論以正面、側面或背面對著我們,身體都剛好與兩旁往中間傾斜的大樹樹幹平行呼應,巧妙平衡了畫面。
畫家採用平塗將顏色層層堆疊上去。而皮膚、樹木、土地、雲中偶有亮光等協調的暖色調,與藍天樹葉的冷色調兩相對比,佔據的色塊面積大小相仿且勢均力敵,讓整個畫面更加醒目。
這幅畫粗獷中帶著柔媚,各式各樣的結構形象,很受前衛畫家的推崇,連畢卡索的《亞維農姑娘》都受其影響。

畢卡索名作《亞維農姑娘1907》。


晚期他遠離一再冷落、嘲諷他的巴黎畫壇,回到故鄉,深深地為聖維克多山的奇異山形及周圍的壯觀景色所吸引,一次次分析、修改這座山的線條與結構,畫了將近有二、三十幅之多。


塞尚在風景的結構中,尋找出一種幾何關係:山丘的圓錐形、樹叢和岩石的圓球體、樹幹的圓柱體、建築的立方體。他用短促的方塊筆觸了簡化風景的造型,他尋找到自己的風格。


塞尚《聖維克多山1904~06》。
濃重沉著的綠色,襯托出不同明度與純度的土黃、土紅和藍色。樸實有序的筆觸,厚重而富於肌理變化的色塊,把物體的各個面向與光線拼合在一起,進而勾勒出山巒、房子和樹木的實體輪廓,讓畫面呈現了顫動的生命力。


塞尚的靜物畫結實、穩重;他的人物畫則厚重多於靈巧;他的風景畫結構、造型勝於視覺效果,率直多於修飾,色彩沉穩則勝於印象派畫家們的華麗燦爛。

塞尚的藝術萌發了立體主義的觀念,將色彩與形式的創新理論相互融合,不但遠遠超過了印象派,也開啟了現代藝術之窗。他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
普羅旺斯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孕育了將近半個歐洲畫家的創作靈感。畢卡索對塞尚十分傾慕,特地來到聖維克多山,77歲的他花重金買下了瓦沃納戈城堡,自豪的說:「我住在塞尚的家」。
1973年4月8日經過鎮長的特批,他安葬在城堡的泥土下。有人說「聖維克多山是一個女巫,她催眠了塞尚,占有了畢卡索」。

畢卡索安葬在瓦沃納戈城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