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物浦聽見披頭四(The Beatles)。 

 

從貿易繁榮的巔峰歷經二戰德軍炸彈空襲,利物浦走過許多嚴峻考驗。如今利物浦已是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它以青年文化代表城市之姿重獲新生。外地人來到這個城市,如果不是為了英格蘭足球聯隊,就是為了披頭四。每年因為披頭四來利物浦旅遊的遊客將近60萬之多,披頭四成了利物浦的文化圖騰。

  

披頭四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蹟,從來沒有一個樂隊贏得過如此熱烈持久來自世界各地的擁戴,從來沒有一個樂隊在搖滾樂乃至西方社會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致創造了一個時代。

  

披頭四傳奇的起點 - 馬修街 Street Mathew 

利物浦排名第一的景點:馬修街(Mathew Street)洞穴俱樂部(The Cavern Club),當年披頭四默默無聞時駐唱的小酒吧,如今早已成為搖滾樂迷的心中聖地。在這裡,披頭四樂隊揮灑青春和汗水用音樂譜寫出傳奇的樂章,創造了永恆的經典。

 

1960年代初,四位利物浦青年在馬修街的酒吧(Cavern Club )足足舉行了292場演唱會。他們由寂寂無名變為聲名大噪,後來更被經理人Brian Epstein 賞識,由利物浦紅到全英國,甚至走向世界,成為鼎鼎大名的披頭四。


 

 

 

  

馬修街的晚上是最熱鬧的時候,有空來到洞穴俱樂部,一定要欣賞披頭山寨團的表演,聽說相似度非常驚人,狂飆的電吉他也非常精彩。

洞穴俱樂部門口真人等身的約翰藍儂銅像與名人牆。街上有大大小小的酒吧,各式的紀念商店,每個角落都能夠找到披頭四的身影。

 

  

 

  

  

馬修街上的音樂椅,上面有披頭四成員的介紹。

  

馬修街一面牆上的四個嬰兒應該是披頭四,右邊手拿吉他的天使則是藍儂(他最早離世),小天使的下方是藍儂主唱的「imagine(想像)」歌詞。牆面另外寫著「four lads who shook the world」(四個年輕人,他們震撼了世界)。許多人稱許他們為Fab four(Fabulous four驚人的四個人)- F4。

  

馬修街上的飯店(牆面裝飾著披頭四的雕像。)可以和1964年的披頭四樂團的相片對照一番。上排:約翰藍儂,保羅麥卡尼。下排喬治哈里森,林哥史達。(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

  

  

  

披頭四的成員:其中最傳奇的人物-約翰藍儂(John Lennon )吉他手、主唱。自小父母離異,求學成績不佳,後來就讀藝術學校,才得以展現了自己音樂才能的領域。16歲成立「採石工人」樂團進行表演,他是披頭四的「恆星」,他不但以自己的音樂吸引了其他披頭四成員而且早期披頭四的音樂幾乎都是他和保羅麥卡尼聯手創作。披頭四解散後他定居美國,成為70年代著名的反戰歌手,畢生提倡和平,卻在1980年遭瘋狂歌迷槍殺身亡,徒留遺憾。(為了表達對約翰的緬懷,利物浦還特別將機場命名為約翰藍儂機場)。(右下角是約翰藍儂和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合照)。

  

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 )-貝斯手、歌手。與約翰藍儂是音樂上的最佳搭檔,不同於藍儂悲劇苦澀的曲風,他則顯得比較抒情消閒,兩人互相矛盾,卻又彼此互補的風格,最後終於因為差異太大,而難以共處,這也是披頭四解散的主要原因之一。(照片是保羅當年獲得英國皇家榮譽勳章的紀念報紙)。

  

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 吉他手、歌手。在校車上遇見保羅麥卡尼藉此引薦給藍儂,藍儂聽完他的吉他後,決定讓滿15歲的哈里森入夥。喬治個性沉默寡言,在John和Paul耀眼的光芒下,年紀最小的他,一直不被重視,直到後期他的能力才逐漸受到世人肯定。(披頭四的創作核心一直是藍儂與麥卡尼二人組,不過幾乎每張專輯裡都收入至少一首哈里遜的創作)。

林哥史達(Ringo Starr)-鼓手、歌手。偶爾也在專輯中唱一兩首歌,性情溫和知足常樂的他,是穩定披頭四的重要人物,除了打鼓,演戲是他另一項專長,在披頭四解散後,也成為一位成功的歌手及演員。

 

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 1957年,四個年輕小伙子在利物浦組了一支搖滾樂隊,開啟了「創作樂團」的風氣,更在登陸美國後席捲世界,他們是第一隻來自英國卻可以征服美國市場的樂團。

披頭四早期一貫的黑西裝、細領帶及蘑菇頭。

  

他們最初以歡快、幽默俏皮、頂著蘑菇頭的形象出道,四人組革新了流行音樂的聲音、風格和姿態,並為英國樂隊開啟了搖滾樂的大門。他們大膽的雄心和驚人的創造力擴大了音樂的可能性,提高了人們對聆聽流行音樂唱片體驗的期望值。

  

在他們出道前,所有知名的搖滾歌手都是美國人。而披頭四在美國電視處女秀,就創下了7400萬觀眾收看。歌迷群起瘋狂,他們比貓王普里斯萊(Elvis Aron Presley )還有名。主唱約翰藍儂甚至口出狂語「披頭四比耶穌流行(More popular than Jesus )」這話曾引起美國基督教團體的大規模的抗議。

披頭四至今仍被認為是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團之一,他們探索的各種音樂類型,從流行歌曲到迷幻搖滾,經常創新地運用經典元素。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統計,披頭四是美國史上銷售最高的樂團,共售出1.77億張唱片;是英國排行榜上的冠軍專輯,單曲銷售量第一的樂隊。2004年,《滾石雜誌》把他們列入歷史上最偉大的藝人。全球總銷售量估算佔6億至10億間。2014年,又獲得葛萊美終身成就奬。

https://youtu.be/Ho2e0zvGEWE

披頭四自196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到1970年宣布解散為止,共發表了213首歌。他們每首旋律幾乎都是極具經典,其中被翻唱最多的曲子是「Yesterday」。這是保羅麥卡尼有一次在半夢半醒之間覺得有一股旋律在腦中若隱若現,起來後試著自彈自唱,樂團加了一點弦樂四重奏擴充深度,這首歌就完成了。這首歌給人一種慵懶、隱晦卻時而思緒乍現的風情,也成為保羅的個人經典代表。直到今天,已有2500種以上的翻唱版本,獲得眾多音樂人一致的推崇。

另一首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的「Hey Jude」- 約翰藍儂與首任妻子離婚時,保羅麥卡尼特地寫了這首歌,來安慰當時只有五歲的朱利安藍儂(Julian Lennon),(不論歌詞或是歌曲編排都極能療癒甚至振奮人心)。

https://youtu.be/FhXU8c8qwXs

利物浦在每年八月都會舉辦「國際披頭週」,這段期間,每天都有樂隊通宵達旦接力表演披頭四的歌曲。除了利物浦的景點,樂迷們還會特別造訪倫敦,去看看世界上最有名的路口《Abbey Road 》這是披頭四錄製的專輯封面,也是唯一一張專輯沒有寫任何字的封面。(四名成員依次穿過北倫敦艾比路斑馬線的畫面,已成為最具標誌性的專輯封面之一)。這裡也成了全世界披頭四樂迷朝聖地之一了。

  

1963年初,單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國排行榜首位。1964年,首次前往美國演出。1966年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的大規模的音樂會; 1966年8月29日晚在舊金山舉行最後一場收費現場音樂會。就在F4最有名的時候,1970年他們正式解散,並個自發行專輯,。1980年藍儂在紐約住宅前被槍擊身亡,2001年哈里森也因病過世。

他們的語言、裝束、生活習慣,到處都被狂熱地追隨和模仿。他們歌曲的題材廣泛,從愛情到反戰、從社會生活到政治鬥爭,這些都擴展了搖滾樂的表現力,反應了60年代青年的心聲。《yesterday》、《Let it be》、《All you need is love》等經典歌曲至今都仍然被廣為傳唱。

https://youtu.be/0D5JJZl6MB0

2014年,72歲的保羅和74歲的林格出席了葛萊美特別節目「改變美國的一夜:向披頭四致敬」(為了紀念英國披頭四樂團50年前訪美引發的全球狂熱,國際巨星齊聚一堂,翻唱他們的經典曲目)。究竟他們有什麼魔力?讓解散已經超過40年的樂團,還一再廣泛的被關注與討論;繼續讓這麼多的年輕人不斷迷上披頭四,受他們影響、為他們癡狂?

這四個大男孩風靡全球之際,全美反越戰聲浪整值巔峰;披頭四發表了革命Revolution 一曲「你說你想來場革命/你說這就是進化,我們都想要改變世界⋯,讓你提起毁壞,別把我算在內」。約翰藍儂在《想像Imagine》中寫道「想像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想像每個人活在當下;想像沒有國家,沒有人為此犧牲;想像沒有宗教,想像我們真的活在和平之中⋯」。披頭四試圖傳達的是,當所有人急於毁滅一切,你得先找到心中的理想國與信仰價值;他們跨越的種族、宗教、國籍疆界的美好想像,唱出了人們引頸期盼的大同世界。

* 「想像:用愛與和平對抗戰爭。」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magine》-你可以說我是作夢的人,但我並非唯一的一個。披頭四代表了屬於60年代的美好想像,那是以吉他和花朵來對抗槍桿與體制的精神,也是愛與和平的信念。(前兩年香港佔中的行動現場,就是以「想像」的這句歌詞作為主題,金鐘立法會外的水泥牆面貼滿了各色便條紙,那裡被稱為香港的「藍儂牆」,證明約翰藍儂作為反戰行動者的和平地位,即使經過34年仍然不證自明)。

  

* 「創造:絕不停下腳步」

西洋搖滾樂史上經典樂團何其多,為什麼唯獨披頭四被稱為經典之最? 因為他們是第一個「演唱自己創作」的樂團。他們明白,一定要唱自己的歌才能傳達想說的話。他們明白美好的想像不能空轉,必須由逐夢的堅持與執著;他們願意勇敢嘗試並且不斷地超越自己。亞洲天團五月天的瑪莎說「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一樣,但是他們真正唱出了真善美的價值」。

  

披頭四是夢想的開創者;是時代的紀錄。他們的每首旋律幾乎都是極具經典,對歌迷來說,披頭四代表的不只是一個樂團,他們已經成為英美歷史的一部分,更是一場時代的記憶。

*(部分文字、圖片參閱維基百科與網路,哈佛人出版《披頭四是誰呢?》劉怡君《在利物浦聽見披頭四-利物浦披頭四音樂觀光》等。純屬分享學習用。)

PS . 披頭四廻響:徐連德秘書長將這段資料轉傳給多年好友麻豆糖廠早3屆的學長,早年在西餐廳彈吉他唱西洋歌曲,很喜歡披頭四,並說:「Paul McCartney 的二部合音是無人可比的!」還特地拿出朋友從英國買回來送給他的The Beatles 絕版書拍照,讓我很感動!

這幾位長輩在伯朗咖啡聚餐合照:自左至右:徐連德、胡元平、林以平、姚蘊偉四位文青。

 

  

學渡說,他是個披頭迷,和我分享了他的收藏品。打火機是1997年彭顯政送的;打火機正面 with thebBeatles是專輯封面,背面則是曲目。旁邊還有兩本明信片,是另一個朋友送的。

  

   

學渡說,「1996年8月剛退伍,10月初就到雪梨,我只帶了一本字典,一本顧城詩集,一本錢穆的莊子纂箋在隨身行李中 (Bob Dylan的歌詞集在另一箱海運的書中)。我第一次去國外的大型超市,居然還有書店。這是我在國外買的第一本書」。

聽了他與Beatles的深厚因緣,分外感動,這段故事知道的太晚了,期待有一天還有機會再去利物浦,我也ㄧ定要買Beatles的紀念品送給學渡。

*學渡說每當聽Beatles,他就感念林弘儒:

有一次陳昱菁借給我一捲披頭四精選輯卡帶,那時我有個隨身聽,那卷聽了幾十次。不過林弘儒聽得很廣,英文又好,常跟他聊,聽他介紹,他一直有自己錄卡帶給我(有點像DJ),也讓我接觸到一些雅俗共賞的樂團,後來去唱片公司打工也因此更有興趣。林弘儒錄給我的卡帶,叫To Do吧,我即使出社會工作,還是放在公司裡(我辦公室有一套音響跟卡座),有時聽一聽,心中有所觸動的當然不是音樂而已。大約在他過世前兩天,我又放來聽,記得當時心裡還在想:「那個時候林弘儒挑歌的心情是什麼呢」

所以我聽搖滾的生活方式,跟弘儒有很深切關係。他說,謝謝老師,這些場景你都在啊!

學渡這番話,讓我感觸良多,雖然大家始終相伴ㄧ起,但最想問弘儒,你在天上過得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