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刀鎮欣賞極光的季節是每年9月月到隔年三月。十月之後天氣逐漸轉冷,這次十二月聖誕節出發,當地氣溫是零下三十到四十度。

溫哥華到黃刀鎮目前有直飛班機,如果第一次看極光,建議找旅行團,當地有數個極光導覽公司,都有中文導覽,完全不用擔心。我們全家參加了雄獅旅遊團,都是台灣去當地打工度假的年輕人,熱情敬業。費用包含全套禦寒衣物、住宿、看極光的交通、看極光的小木屋(內提供熱飲及熱湯)。基本上再自備暖暖包及其他個人禦寒裝備(我備了套頭面罩,我太太帶圍巾),就足以應付當地極低溫氣候。

三天經歷不同的極光追尋:首日在他們自設的小木屋拍攝:

  

 

  

  


  

 第二天搭狗拉雪橇到湖邊小木屋,過程寒風刺骨。

  

第三天則搭乘小巴,四處追逐極光拍攝。

 


 

 

 

看極光,還是要有運氣:會因為季節、極光強度、天氣的差異而影響能見度。像第三天雲層太厚,跑了四個小時,才出現一點點。

其實現場看到的極光,不是像照片一樣是有顏色的。(極光原理就忽略),而是天上出現一抹白光。

拍攝時,一定是要能長曝光、大光圈,因此至少是類單眼以上的相機,如果是用手機,尤其是iphone, 那就不要花時間去拍了,因為根本拍不出來。

我用了兩台相機,一台小類單眼,一台全片幅,互相備援,果然有用到。在零下三十度低溫,相機根本撐不了多久,電池就裝死(還有電,但低溫下假消耗),我的全片幅機還reset, 在低溫黑暗的環境下,幾乎搞死我,後來不管它,趕快用備用小類單上場,才不致錯過。

對了!腳架必備。如果沒有,事先跟當地導遊說,可以代租。

(我的行李因爲被航空公司搞不見了!我腳架在托運行李中,只好求助當地的導遊)。

拍攝極光要點:

1. 相機要有M模式,能設定長曝光、大光圈。

2. 要設定為手動對焦,對焦在無限遠(沒操作過,在出發前要多練習,當場極低溫跟黑暗狀態,是無法長時間當場練拍的)。

3. 為能長曝光,一定要用腳架。腳架在戶外時,地面或雪地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要抓好水平,如果看不到腳架水平儀,可先試拍一兩張再調整腳架水平位置。

4. 基本相機參數:ISO 1600, F4以下,曝光時間6-8秒(或更長)。

5. 基本參數拍攝一兩張,然後根據當天外在環境狀況,調整拍攝參數。

6. 一定要在出發前,練習在黑暗中帶手套操作相機與腳架,才不至於到時手忙腳亂。

7. 極低溫環境拍攝,一定是帶著手套操作,可以戴兩層,一層保暖用,一層操作用。不操作相機時,戴兩層,要操作時,脫掉外面保暖手套。不戴手套的後果,就是會手指凍傷,尤其是金屬腳架在極低溫環境,觸碰有如刀割。

8. 在極低溫下,相機電子元件易當機,轉盤按鈕等機械元件會卡死,事先一定要有所備案。

9. 千萬不要把相機拿進拿出,會起霧氣,導致無法拍攝。一般都是放在戶外,不拍攝時拿下電池、幫相機加上保暖(如毛帽、外套等)。如要拿進溫度較高的室內,先在戶外包上塑膠袋、放入相機包,再拿進去,可避免霧氣產生。

10. 可以的話,要戴隱形眼鏡。因為一般眼鏡會起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尹萍老師 的頭像
    尹萍老師

    尹萍老師說說~畫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