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紐約時報:「MIT -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也是世界各地莘莘學子心神嚮往的科學聖殿。
世界的科技研究中樞- 麻省理工學院 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搭乘地鐵紅線至Kendal/MIT(與哈佛只有兩站差距)。
Kendall Station 月台有一件藝術品:垂著長短不一的鋼條,風吹或列車經過時,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非常理工的設計)。

 地鐵站外的肯多廣場Kendall Square 上,有餐廳、MIT COOP紀念品店⋯及草地上的現代藝術。





麻省理工學院知名地標:10號大樓大圓頂(MIT Building 10)模仿羅馬「萬神殿」的圓頂及莊嚴肅穆的希臘古典柱式的圖書館。(室外大廣場則是MIT畢業典禮與名人演講的場地)
大圓頂在M IT的地位非常重要, M IT學生稱之為「宇宙中心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


轉攝自2014年「麻省中國學生會迎新手冊」的封面。

1994年五月學期最後一天,波士頓市民看到了不可思議的景象-一輛警車停在大圓頂上。(聰明的MIT學生用木條拼裝車子的架構,再仿警車的外殼架起來的,連警車鳴笛都有,因為實在太像,引來大批媒體關注,至今仍被學生認為是最棒的大學惡作劇。(相片來源-MIT Wiki)。

MIT校徽(理論與實踐並重)
視覺藝術中心媒體實驗室。


校園中的現代藝術。



初訪MIT,感覺有點像工廠,不但有冒著煙的大煙囪,建築物裡面也都是一台台的機器,M IT充滿了現代美感有很多建築物更是結合了工程科學與藝術。

這是MIT的媒體實驗室。主要在做設計、多媒體,無線網路科技等研究。



淺棕色的建築物窗戶裡,是一間間的實驗室。



這是工程實驗室

這座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是用各種數學符號拼成人形。

Building 15是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他在MIT有4座建築作品。(他也是MIT的校友,最有名的設計:巴黎羅浮宮前的透明金字塔)。

磁磚外牆,別名「外翻浴室」。
MIT師生習慣以數字編號來命名校舍,例如「7-121」即代表第七號建築Building 7,一樓121室-MIT服務中心。
MIT Building W15-Chapel禮拜堂,表面是平整的磚砌圓柱,周圍一圈溝渠,意思是「寧靜」的小島(據說裡面完全沒有窗戶)。

MIT Building W16-Kresge Auditorium牆面是玻璃帷幕的禮堂,穹頂是八分之一的球面,流線型圓弧設計,是大學會議廳,也是表演的劇院,時常舉辦各種活動。

The Green Building 格林大樓,貝聿銘參與設計的校舍 (他是M IT建築系的畢業生)。

童心未泯的學生在窗上安裝了LED燈,將建築物變成了俄羅斯方塊遊戲,和對乳癌的關懷。
照片來源: youtube網站



美國建築師Steven Holl設計的大學宿舍W79大樓-Simmons Hall,以「孔隙Porosity 」作為發展概念,好多密密麻麻的窗戶。




每間寢室都有九個可以活動開關的窗戶,幫助空氣流動及自然光照入,這棟建築獲得了「海綿Sponge」的綽號。




後方有座建築呈現不規則狀,外型十分搶眼,乍看之下像ㄧ棟棟的大樓倒在一起。



第32號大樓是MIT最受歡迎的新地標(2004年才落成)

聽說畢業於MIT的「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也是這棟建築物的資助者之一。


據說建築師當初之所以設計如此大膽,是為了讓在裡面研究的人常常不小心迷路,「誤闖」別人的辦公室,進而激盪出創意的火花。
整個建築群沒有一個與地垂直的面,當
初設計的理念就是希望學生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框架,能盡情發揮想像的空間。


紐約時報形容這座建築「是一堆喝醉的機器人在一起狂歡慶祝的派對」。

 注意照片左下角有M IT三個字喔!
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不是Made In Taiwan  - MIT喔!

波士頓的劍橋市之所以聞名於世,就是因為哈佛和MIT,你可以感受到哈佛的古典與人文,也可以感受到麻省理工學院的現代與科技,使這個小城充滿了活力與創意。
和MIT相關的電影,「鋼鐵人」主角是尖端武器工業的天才,劇中設計他從M IT畢業,還特別秀出1987年MIT校友戒指!「決勝21點」,90年代M IT學生因籌不出學費去賭博,橫掃賭場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尹萍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